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指出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受灾群众、特困人员、留守儿童、残疾人……他们是社会上最渴望获得关爱的困难群体,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时刻牵挂的人群。2017年伊始,国家就相继出台多项"暖政",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力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相似文献   

2.
<正>冬春救助是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制度安排,它切实解决受灾群众在当年冬寒和次年春荒期间,在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遇到的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受灾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冬春救助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关怀,更关系到受灾群众切身利益,是编织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因灾致贫返贫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最为牵挂的大事。寒冬已至,年关将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的过冬问题。近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做好冬令期间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委书记习近平,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也分别作出指示,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急困难群众之急、解困难群众之忧、暖困难群众之心,切实做好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的过冬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近年来,我省经…  相似文献   

4.
江楠  赵永琴 《公民导刊》2011,(6):F0002-F0002
坚持以人为本。如何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在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中。以民生为导向,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作为重要内容,凝聚代表之心、集中代表之智、发挥代表之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用真情谱写出了一曲亲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民生赞歌”。  相似文献   

5.
在新年伊始春节将到之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更加牵挂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元旦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中央纪委也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     
正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只有强化社会救助,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实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民生保障工作中,才能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实现民生稳,人心稳,社会稳。为此,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围绕社会救助建言献策,以夯实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鹰潭市市长于秀明:保障困难群  相似文献   

7.
何平 《重庆行政》2014,15(5):20-21
正改善民生是发展之本、稳定之本、执政之本。重庆市巫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总量小、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差,因此,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依然是巫山的头等大事。第二批实践教育活动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一、坚持人民为上,始终做到心中装着群众  相似文献   

8.
付梵 《中国民政》2020,(6):44-45
"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自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着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照料服务保障作出部署。各地民政部门积极担当作为,采取多种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9.
微观天下     
正民生保障线需要"非常守护"最近,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应保尽保、保障到位,做好贫困人口救助帮扶等多项要求,千方百计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据新华网)[评论]"斯涵涵":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我们更需守牢民生保障线。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20,(6):6-6
"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这些朴实真挚的话语映照着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是困难群众,念兹在兹的是脱贫攻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向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相似文献   

11.
<正>核心提示: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始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全心全意抓民生保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工作,高度重视抓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断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现场】"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新春贺词时动情地讲道:‘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从总书记的话里透露出,现在中央对于  相似文献   

12.
纪梅英 《中国民政》2011,(12):50-51
民政工作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承担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职责,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山东省东营市民政局坚持以人为本、民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按照群众需求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实现民政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和信息化,切实保障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2,(10):4-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把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放在优先位置,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的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政部门始终围绕不同时期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民生兜底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构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目前有4000多万最困难的群众纳入低保,保障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年提高,2019年二季度城市达到602元/人·月,农村达到5079元/人·年。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从上世纪50年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越来越好,但我们时刻都要想着那些生活中还有难处的群众。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9,(8)
正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指出"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强调"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勉励"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两会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民生都是他最深的牵挂。国家大事连着百姓生活。全国两会上,老百姓身边的事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连连追问,屡屡成为两  相似文献   

17.
李一宁  张泰 《群众》2014,(12):21-22
<正>江苏实施民生幸福工程近4年来,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的重视程度、推进强度、投入力度,还是民生的工作内涵、保障标准、实际成效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工作中呈现出不少亮点和有益经验:一是保基本、兜底线。政府坚决抓好底线民生,为困难群众生活托底;致力于强化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和持续奋斗,创造更高层次保障的质量民生。二是抓均衡、  相似文献   

18.
田军 《群众》2022,(10):59-60
自从4年前来到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一千多个日夜,我始终抱着对组织的感激之情和对群众的感恩之心,走遍了全镇的各个角落,帮助解决企业发展、民生困难等各类问题,在“零距离”的接触中勇挑发展重担、践行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19.
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中心,着眼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做好保障民生、推进民主、服务社会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保障民生、落实民生。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落实民生。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民生问题的基础性内容,这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正>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民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头等大事。一次次调研、一封封回信、一篇篇讲话,聚焦百姓冷暖,传递民生牵挂,彰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深厚情怀。日前,新华社连续推出七组报道,以"习近平的民生关切事"为主题,分别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