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破瓦寒窑里住着个活武松 那年冬天,我得知爷爷在杭州被扫地出门,听说被赶到了宝石山后的松木场,那是个烧砖瓦窑的地方,没有具体的地址.我利用寒假去了杭州.我本想到松木场打听具体地址,但下火车出站后见一排三轮车在接客,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杭州三轮车师傅对我爷爷盖叫天很熟,一来是我爷爷出行都是三轮车,许多三轮车师傅都认识,二来三轮车拉游客介绍杭州名胜古迹与名人轶事,往往会谈论我爷爷,所以我想先去三轮车师傅处打听一下.  相似文献   

2.
林宏 《瞭望》1993,(43)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我的老家在台湾。他在给我香蕉、桔子吃的时候,我总听到他唠叨着一句话:“台湾的香蕉、桔子比这大多了甜多了。”爷爷还曾说,在台湾有我们许多的亲人,象爷爷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小弟小妹……,他们很早就生活在那里。  相似文献   

3.
红薯的记忆     
汤礼春 《侨园》2014,(11):41-41
1961年正是三年大灾害时期,为了度过饥荒,我父亲不知从哪里搞到几麻袋红薯,这可成了我家的救命粮。有一段时间,我们家的主食就是红薯,每天母亲按人头蒸几个红薯,每天午饭时一人发-个。那年我8岁,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晚了些,等我回到家,父母已经上班去了,我习惯地揭开锅盖,里面虽然还有热气,却没有-个红薯了。难道母亲忘了给我留红薯了吗?我委屈地哭起来,大哥赶紧过来问我为什么哭,我告诉他没有红薯了,他就问我二哥是不是偷吃了我的那份红薯,二哥禁不住大哥的审问,只好承认他没吃饱,就把我的红薯也吃了。大哥气得打了二哥一巴掌,二哥大哭,我也跟着哭起来,我哭是因为我饿呀!  相似文献   

4.
要说我与这10年,先得从28年前说起。 1960年7月初,我接到母亲来信,说全家由于没粮食吃,患了浮水肿病,爷爷病得卧床不起,姑妈投水自杀身亡。接到信,我马上请了假回到湖南省衡阳县金溪公社茅冲大队老家。结果又看见叔叔连饿带病死在山上,目睹了10岁的外甥,由于吃了糠、野菜、草棍等不消化的东西,被活活撑涨死亡的惨景。我的心颤栗了。回到厂里,一个尖锐刺心的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家乡农民闹饥荒、饿死人,毛主  相似文献   

5.
汗水与荣耀     
我出生在山东宁津一个庄户人家。家里兄妹七个,我是老小。父母特别宠爱我。1983年报名参军时,我才17岁。听带兵人讲,我们这批兵要到北京。村里人都说我有福气,将来一定能当大官。听了这话,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离家时,老父亲含着眼泪嘱咐我:孩子,到部队后好好干,首长让咱干啥就干啥,不要比吃也不要比穿,要比工作比进步,可别给咱庄户人丢脸。  相似文献   

6.
激变的年代     
一九八一年是河南农村奇峰突起的年代。这一年,它在激变中达到的广度和深度。超过已往任何一年。历史将对这一点作出应有的评判。 河南,旧社会“水旱蝗汤”灾害频仍:解放后农业也几经曲折。在农业生产艰难的年代,曾有几位地委书记自称要当“红薯司令”。河南由解放前的半年糠菜半年粮,变成半年红薯半年粮,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党的三中全会刚刚过了一年,河南农村就传来半年小麦半年粮的消息。一九八一年是三中全会后的第三个年头。秋后我去河南农村访问,一再听到农民提出“种好小麦吃全年”的口号。问他们现在吃的啥?回答都是:“一块面”。秋后农村市场上,各种粮价稳中  相似文献   

7.
廖雅慧 《侨园》2013,(11):29-29
<正>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我才39天大。在中国认识了奶奶、爷爷、姑姑、姥姥、大姨、二姨、大伯,好多人。我在中国住了几个月,就回到美国了。现在我去中国非常多,去了差不多九次了。有些年是夏天去,有些年是冬天去。不管什么时候去,每次都会看到新的东西。我妈妈和爸爸是北京人。去中国会住在北京。我现在已经去了15个省。从寒冷的东北到酷热的香港;从上海的高楼大厦到黄色沙漠的新疆,我都去过了。我跟爸爸、妈妈、奶奶、姑姑和爸爸的堂弟一起开车旅游。在中国旅游看到中国的好多好事和坏事。中国城市里有好多人,满街上都是。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常会回忆童年时代在家乡的生活情景,和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所见所用。特别对鸡和牛的眼睛问题发生了兴趣,为此沉思默想,为此翻阅资料,真正是开了眼界,获五匪浅也。我小时候就引起过疑问:牛那么高那么大那么重那么有力气有本事,却为何会乖乖的被我们这些个小孩子牵着、骑着,甚至用树枝抽打着也服服贴贴?犁田、车水、碾米…··最重最累最苦的活儿都是牛在干,边干还要边扶抽打、吃喝;而小小的鸡却总在家里屋列‘闲荡觅食,有时还飞到桌子上来啄饭粒,跳》】谷仓、米缸上吃粮食,别说dJ、孩了,连大人也不怕2这相差是大悬殊了…  相似文献   

9.
黄小平 《党政论坛》2013,(16):52-52
让别人去画 爷爷是个画家。小时候,看爷爷作画,每幅画都留着一些空白。我感到奇怪,为什么爷爷不把这些空白的地方也画上呢?爷爷说:“留着这些空白,让别人去画。”  相似文献   

10.
墨随堂心迹     
林阳 《民主》2014,(10):F0003-F0003
<正>上世纪60年代初,还在上幼儿园的我让爷爷牵进书法之园。写得好,给一分钱,我尝到了什么是鼓励。爷爷端庄秀丽的楷书让我以为这是全世界最美的字,爷爷在历史博物馆写文字说明也是我向小朋友炫耀的资本。"文化大革命"初期,天下大乱,家中也不能幸免。在家人仿徨不安时,我的心早已飞向院里拍三角、玩冰棍棍儿的小朋友。此时,家里要求我每天放学用小楷写一篇文言文《愚公移山》。因为心里长草,字写得潦草,万分疼爱我的奶奶打了我一戒尺。我从此懂得,学习成绩固然重要,态度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庆安 《慈善》2021,(1):23-23
我与慈善的缘分是因为小时候吃了太多的苦。就像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段关于春天的故事。自小父亲多病,母亲改嫁,生活艰辛。寒冬腊月里,脚指头脚后跟裸露在外。1969年,年长我4岁的堂哥张庆发去辽宁锦西(葫芦岛)当兵。婶婶见我衣衫褴褛,就把换下来的长衫短裤、棉袄背心给我穿,虽不合身,我千恩万谢。村里办喜事和匠人上门一般...  相似文献   

12.
清明忆小弟     
正我的小弟出生于1974年。1973年冬天,伴着刺骨的寒风,迎着飞舞的雪花,我们全家从山青水秀的故乡,搬到干枯贫瘠的新地,家中的6个孩子(大哥在部队)中,大姐16岁,最小的妹妹还不会走路,弟弟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一家8口在新的地方陷入饥荒。次年4月妈妈艰难地生下了小弟,那时,全家天天吃南瓜,仅有一点麦子,搓一下皮煮在南瓜上面,就算不错了。妈妈没有奶水给弟弟吃,父亲只好借来一点大米,泡涨后用白布做个小袋子,揉出米糊煮给弟弟吃,就靠那一小碗一小碗的  相似文献   

13.
一是平均主义思想难以在短期清除。从理论上讲,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的特征,这个理似乎人人都懂,但从实际情况看,平均主义思想却人人都有,且根深蒂固。如:入了企业门便是国家人,吃皇粮理所当然;长工资国家普调,发奖金只看出勤;各种福利你有我有大家有,不分彼此……凡此种种,使一些人产生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就是不管干的还是看的,不管干的多的还是干的少的,人人都有同样的饭吃的误解。二是旧的思维模式难突破。板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10,(34)
<正>"我年轻的时候,那里面都是一人抱不住的树。那时山上堆积了一米多厚的树叶,洪水根本就流不下来。13年前我去看时,山上光秃秃的了",截至8月18日,甘肃省甘南藏族  相似文献   

15.
书祭     
说起来,我与书的姻缘还是小时候由我爷爷“包办”的。 爷爷其实是外公。他是文盲,但 懂得读书识字的重要。我三四岁的时候和爷爷最亲,有时离开了大人,不是喊着要爸妈,而是哭着叫爷爷。那时常常吵闹着要跟爷爷去小镇上卖菜。家乡的小镇临河而筑,而且是在沮河、漳河交汇的地方,很美,但距我们村有10里地。小孩子脚力不胜,爷爷就用这样的办法来满足我的要求:一副挑担,一边蝶栏里装着菜,一边箩筐里装着我。卖了菜,爷爷就买给我一些小人书。回家的路上,我还是坐在箩筐里,胡乱地翻着书,而挑担的另一头是用一块大石头跟我“搭配”着。  相似文献   

16.
关飞 《各界》2010,(5):21-24
2007年,张闾实以台商的身份来到沈阳,他想在东北发展高尔夫球产业,但东北漫长的冬天里,球场都被冰封了。无奈的他坐上出租车,却听到了嗓音嘶哑的单田芳在播讲评书《乱世枭雄》,张闾实心里一动,因为书中讲的正是他爷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吃公家饭”的人,称为“公家人”.这种词儿及其用法,我是从电影电视上看到的.革命工作,被归总于“吃饭”,仿佛只是谋生手段,不免有渎崇高,何况在先前革命的历史上,还有着许多不吃公家饭也干革命事,甚至抛家舍子、牺牲性命干革命的先辈.不过,今天既然大家都领着工资,说是吃公家饭也无不可.近来的种种消息,又使我觉得“吃公家饭”有点变味儿.比如,代表“公家”而出面吃饭(和喝酒),“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20,(6)
正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我的鼻子就闻到了它的味道。有艾叶和粽叶的清香,有腊肉的油香,还有碱水的涩味。艾叶和粽叶是爷爷一早从山上采回来的,艾叶插在门框上,粽叶泡在水里。奶奶搬来梯子,把过年时挂在火塘上熏得黑乎乎的腊肉取下来。她把腊肉洗干净,挑出肥瘦搭配得最好的腊肉,切去腊肉皮,将腊肉切成薄片,放在盘子里。  相似文献   

19.
何谓“红嘴绿鹦哥”?菠菜是也!未读过鲁迅杂文《谈皇帝》的人,恐怕不知区区乡野之物——菠菜竟有这么个雅称。“雅称”的来历,源于一则笑话:高坐龙廷的皇帝,“冬天想吃瓜,秋天要吃桃子,办不到,他就生气,杀人了。”因此,只好“一年到头给他吃波(菠)菜,一  相似文献   

20.
一件羊皮袄     
《侨园》2017,(8)
正我爷爷是老红军,90岁那年,他知道要去见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老战友了,就把我叫到身边,拿出—件羊皮袄说:小军呀,我恐怕要走了,我有一个传家宝交给你,你要好好珍惜呀!我见那羊皮袄已经十分旧了,上面的羊毛都快掉没了,还有几个小洞,便问:爷爷,这称得上是传家宝吗?爷爷说:当然,别以为那些金银古董才值得当传家宝,这件羊皮袄不仅会让你懂得如何做人,还会让你懂得人生的意义,能让你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