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又是一年清明节,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里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烈士墓前站满了前来扫墓的各族青年学生、机关干部,每年清明都有各族青年来祭扫、缅怀。  相似文献   

2.
春光明媚,满目芳菲。在这莺飞燕舞时节,中华民族又迎来了祭扫陵墓、缅怀先辈这个很有人情味的清明节。说起清明节,人们耳熟能详,大都会说出个子丑寅卯。但你知道在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和  相似文献   

3.
<正>导语年年清明,今又清明。2014年,是清明节纳入共和国法定假日的第七年,2014年,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的首个清明节。这一年,举国上下在贯彻两办《意见》新形势下,践行着文明低碳祭扫的理念,树立着文明清新的风尚。清明祭扫是人们缅怀先人和传递亲情的重要方式。"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宋代诗人范成大对清明节途中所见景象的  相似文献   

4.
当春意在枝头萌发,人们又不约而同怀念起民警王春天。2020年2月11日,已经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20余天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安局铁锋分局新工地派出所四级警长王春天,在执行排查任务时突发心脏病,32岁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2020年的春天……又是一年春来到,让我们通过王春天的妻子王晓宇的一封信,缅怀英雄、追忆初心。这是去年清明节,王晓宇写给丈夫的一封无法寄出的信。  相似文献   

5.
林长华 《黄埔》2013,(2):148-150
春光明媚,莺飞草长。农历三月间,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备受重视的节日就是有情有味的清明节了。清明节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节气兼具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不仅是上坟祭祀、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人们认祖归宗、睦亲联谊的一个载体。人们以感恩的心态、敬祖的情感,将一片无尽的思念默默传达,把一种优良的节俗绵绵传承。  相似文献   

6.
在编这期杂志时,窗外总是春雨绵绵不断,虽说已到布谷催播.莺飞草长的春天,但霏霏阴雨中仍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寒意、四月正值清明时节.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有去扫墓的习俗,缅怀先辈.祭奠亡是。本期《他累倒在岗位上》一文,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安》2023,(7):54-57
英烈事迹昭日月,浩然正气炳千秋。公安队伍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公安英烈的先进事迹激励着一代代人民警察接续拼搏、忠诚履职,牢记使命、奋发有为。清明节之际,公安文艺工作者精心创作书画、篆刻、文学作品,深切缅怀公安英烈,学习传承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激励全警坚决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相似文献   

8.
新跨越:当代中国农村青年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今天的中国 ,农民 ,既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称谓 ,又是一个难以说清的群体。我国的改革始于农村。20多年过去了 ,广大的农村变了模样 ,当今的农民也不再是人们心目中原来的形象。特别是那些在伟大变革20年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村青年 ,更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他们是中国农村迄今为止最有文化的一代 ;他们是眼界开阔、见识最广的一代 ;他们是向往富裕与文明并奋力以求的一代 ;他们是追求知识与科技 ,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一代……当代农村青年是正在中国厚重的土地上进行伟大而艰难跨越的幸运一代。他们是我们这个几乎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9.
清明三重奏     
古时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上巳是农历三月三也邻近清明,唐以降都融汇入清明节,正好形成清明三重奏。清明节的核心内涵和情感本体是缅怀先人,价值取向是提升生命意义,文化功能是凝聚族群、和谐天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14,(4):57-57
<正>刚刚过去的清明节,中国人给逝去的亲人献上包括纸扎的路由器、护照、地铁票和苹果手机在内的祭品。随着中国年轻人在清明节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节日成为一窥中国购物潮流的场合。中国人缅怀先辈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给逝者烧纸钱和其他礼物。在中国人看来,因为来世是现实的写照,中国人给逝者什么和给了多少反映现实世界的购物潮流。  相似文献   

11.
<正>光阴似箭,似水流年。当春风拂面、春光宜人之时,当桃杏争艳、杨柳垂丝之际,便是一年一度的清明又至。远在他乡的游子从城市,从国外,从港澳台,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回到家乡祭奠先祖、缅怀故人,抒发尊祖敬宗、继志述怀的情感。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  相似文献   

12.
正"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在这一特别的日子,牵挂与惦念也愈加强烈。在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同时,更传递着的是责任,是教育,是精神。今年清明节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清明节。2020年因疫情原因清明节未能现场祭扫的群众、今年春节就地过节未能返乡的群众,还有借祭祖扫墓踏青的群众,会形成返乡流、祭扫流、踏青流叠加。如何做好群众祭扫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对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是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3.
每逢4月5日清明节,红男绿女、顽童智叟成群结队去踏青祭祖,往往在寄托哀思、缅怀亲友的同时,也没忘却尽情地欣赏这亮丽的春日风光。然而,湖南省资兴市清江乡的父老乡亲在今年的清明节这天扫墓,却一扫往年的一路欢歌笑语,无不紧锁双眉。特别是当他们经过清江乡中学南侧的山坡,回首那15座前不  相似文献   

14.
正同一个祖先,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梦想,同一种命运。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延续2000余年的清明节,寄托着两岸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对先人的追忆缅怀,承载着每个家族与家庭繁衍延续的历史记忆,维护着后来者虽居四海而亲情不断的血脉渊源,流布与传承着两岸一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清明祭祖作为两岸同胞共同纪念祖先的中华传统节日,每年的清明前后,  相似文献   

15.
子荷 《中国减灾》2013,(2X):16-17
<正>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缅怀先人、寄托思念的传统节日。"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发轫于悠远的历史深处,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清明节的内涵不断积淀、更新、升华。走过千年沧桑旅程,当清明文化与寒食文化逐渐走向大同,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将做怎样的心灵省思?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08,(4):15-23
殡葬在人类社会生括中、占有重要地位。4月4日,我们迎来了首个成为公民法定假日的清明节。清明节始于周代,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悼念逝者、慎终追远的日子。国务院决定将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 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对人民群众祭奠需求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正慎终追远,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后人以之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追念前贤。清明节作为两岸同胞共同纪念祖先的中华传统节日,其展现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追求的传统价值。清明节源于"寒食节",是民间为纪念一代名士介子推而设,是中国形成历史最早、流传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也是两岸人民共同分享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回归清明     
<正>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国家将清明节列为公共假期后,大批人流纷纷返回故乡扫墓祭祖。据统计,2011年清明节假期全国有4.2亿人参与了祭祖扫墓,2012年超过5.2亿人。今年4月4日至6日,民政部对全国150个群众祭扫观察点数据统计,共接待祭扫群众1221.1万人次,疏导车辆168.1万辆。如此庞大壮观的人流、车流,表明清明节具有强大的民间根基。对国人来说,只有清明这个节日,能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堵塞在路途,也要赶去完成这样一场祭奠先人的精神仪式。而由7.4万人次组成的服务保障网络,则彰显了各级政府体察民意的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统一战线》2012,(5):55-55
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先烈遗志,近日石家庄市新华区委统战部组织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70余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华北烈士陵园。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安》2020,(7):42-43
今年的清明节有些不一样:新冠肺炎疫情还没完全散去,人们没办法像往常一样前去现场扫墓,因此,更多人选择网上祭扫、献花的方式,寄托哀思,缅怀先烈。1.4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公安局平桂分局民警开展网上祭奠英烈活动,带头做生态安葬、节俭治丧、文明祭扫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