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荒唐往事     
《侨园》2016,(8)
正1973年我下乡插队来到湖北省光化县。有一天,好不容易盼到生产队放假,我就问邻居贾大爷:"我想去集市上买点东西,怎么走?"想不到贾大爷却这样回了我一句:"捷尔任斯基。"我哈哈一笑道:"贾大爷,想不到你会俄语,是不是到苏联留过学呀?"他听了直摇头。我见他摇头,问不出个名堂,抬脚想去问别人,谁知他又冒出一句:"克拉克!"嗨!想不到他又来了一句英语。我大为惊奇,这时县里工作组的甄干部路过这里,我连忙拉住他说:"甄干部,人家贾大爷会说几国语言哩!"甄干部也大为惊奇:"咦!不是说贾大爷是个文盲吗?怎么会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人们喜欢关注热闹的政治史、军事史。事实上,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活动,其中也不乏精彩。华润的历史,就是非常生动、典型的、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华润成立于抗日烽火中的香港。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同胞积极支持中共抗战,捐助了大批  相似文献   

3.
周信芳往事     
施京吾 《各界》2010,(7):80-82
记忆中的一位票友,绰号“麒老牌”——先认得“麒老牌”,后才知道有个“麒派”。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传统戏刚刚开禁,那时的戏迷能哼哼一段《空城计》都会让人侧目,而听到《碰碑》的时候更加感喟,  相似文献   

4.
民国往事     
《各界》2011,(6):F0002-F0002
1、林白水 林白水(1874年1月17日-1926年8月6日),福建闽候(今福州)青圃村人。1916年起从事新闻事业,创办《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北京《公言报》、《新社会日报》(后改《社会日报》)上海《平和日报》等。1926年8月6日,因在社论中屡次抨击军阔张宗昌,被张逮捕杀害。  相似文献   

5.
民国往事     
《各界》2011,(10):F0002-F0002
1、谭鑫培 谭鑫培(1841年-1917年),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人。10岁随父到北京,11岁入小金奎科班习武丑,后改武生及文武老生。是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  相似文献   

6.
一件往事     
方成 《瞭望》1984,(10)
我曾见过周恩来总理好几次,他在台上,我在台下,相隔很远,但看得清清楚楚。他讲话谁都爱听。有几次大家都在台下看电影。他坐在靠前些,我在后面,看到他的背影,离得更近了。还有一次是在酒会上。总理在前面,我们漫画界几个人和美协干部坐一桌。总理握着酒杯在会场里走来走去,  相似文献   

7.
《各界》2011,(8):F0002-F0002
1、黄炎培黄炎培(1878年-1965年),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1945年他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图为黄炎培在政协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发言。  相似文献   

8.
时值春末夏初,江南大地泛起层层金色的麦浪,我们上海文艺界采风团来到了苏南地区,下工厂到农村慰问演出,所见所闻所感深刻难忘,其中在昆山市的聪明弄前糊涂楼上谈论糊涂持,尤为意趣盎然而又回味无穷。昆山市有位作家叫杨守松,因创作了报告文学(昆山之路)而名闻迅速。身为昆山市文联主席,又作为东道主,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周到地作了安排。同时不失时机地让尚长荣、陈述。陆春龄、赵冬兰等表演艺术家为昆山人民作慰问演出;让张森、王伟平、钱兹生、魏忠善等书画家泼墨挥毫与当地同行笔会;让黄允、陆萍、张重光和我等到昆山市文…  相似文献   

9.
元明 《民主》2005,(7):46-46
一位中央领导下去搞调查研究,省委书记陪同,一路上得到的反映是各级领导都在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文件,而且已经在认真贯彻落实。在一个相当级别的干部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就问大家四中全会的文件学习了没有?大家回答说,都学了。再问执政党要提高“五种执政能力”都知道吗?回答说,都知道!又问,具体是提高哪五种能力?没人回答了;领导启发说,知道一种也行,还是没人吭声。这位领导很感慨地对陪同的省委书记说:看来还得认真学习呀。  相似文献   

10.
抱甕往事     
《民主》2021,(9)
正闲翻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一卷,至《语林》:"羊稚舒冬月酿酒,令人抱甕暖之,须臾复易其人。酒既速成,味仍嘉美。其骄豪此类。"不由想起自己当年抱甕而睡的事来。刚参加工作的那年冬天,某日听一位女同事说:"冬天早上,最想吃的就是酒酿糕丝潽鸡蛋。可惜镇上买不到酒酿。"我接口说:"何不自做?又不难。""没人会做呀。""每年过年前,我母亲都要做一甕酒酿。我会做。"就这样,在众人一片质疑声中,我拍了胸脯打了包票。  相似文献   

11.
两件往事     
五十年前,我在欧洲旅行,考察那里的新闻和教育事业时,遇到两件事情,使我至今感到困惑。 一件是一九三四年秋冬至一九三五年春,我从英国伦敦到达了德国的柏林,我因旅囊不裕,不住旅馆,不住公寓,而在柏林却劳顿堡区向德国居民租了一间有家具的房间住。该地距康德街不远,交通甚为方便。 我在柏林无熟人,既无中国朋友,更没有什么外国朋友,可以说没有人知道我的住处。  相似文献   

12.
走远的往事     
正~~  相似文献   

13.
吉哲鹏  字强  杨静 《瞭望》2021,(4):26-31
西南边陲,普洱民族团结园内.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安然矗立.这座矗立半个多世纪的丰碑,见证着云南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友爱互助的热血传奇.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保证湖北省血液供应,普洱市首批300位志愿者挽起袖子献出50000毫升血液,率先送达昆明进行集中转运.宾弄赛嗨,普洱...  相似文献   

14.
穆易 《各界》2011,(4):1-1
在华君武人生及艺术成长的过程中,延安时期给了他许多滋养。这使他终身受益,也永难忘怀。  相似文献   

15.
明朝正德年,是明王朝第十一个皇帝朱厚照的年号。按公元纪年是十六世纪,时间距今刚刚是五百年。朱厚照上台执政第四年,也就是公元1509年,他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相似文献   

16.
冯亦斐 《各界》2011,(5):25-27
多年以后,我爷爷回到阔别20多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从脑血栓病发作后就腿脚不太灵便的他进到帐篷里,推开专门给他准备的椅子,把拐棍一甩,抬腿就上了炕,一盘腿坐了下来……就像当年他骑着马去拜访团场里的哈萨克牧民一样。那一刻,时光倒流,举座皆惊,兵团老兵,青春依旧。  相似文献   

17.
《各界》2011,(12):F0002-F0002
1.吴昌硕 吴昌硕(1844年-1927年),浙江湖州安吉人,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表现出色。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6,(Z2)
正进入老年后,我常常为那些不会再复现的往事叹息。虽不能再重现,但我可以用笔记录下来,让它们永久保留下来。街头观剧1965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尚未开始前,在武汉的小街上常上演街头剧,这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小剧队。既没有红旗,也没有扩音器,只在街头稍宽处围一个小场子,吆喝几声,就自会有观众围成一团,见有一二十个人围观,小话剧就开演了。我至今还记得常在街头演出的剧名叫《补套鞋》和《两角钱》。这是武汉地方方言剧,内容是反映勤俭节约持家。我那时虽只有十二三岁,但看了很感动,很受教育,至今内  相似文献   

19.
孙杰 《各界》2008,(8):60-62
一   "以前我侍奉男人时,他如果只用大腿压在我身上,我感到很累;他要是全身压在我身上,我却一点也不嫌重."……  相似文献   

20.
祖父一辈子,没有洋洋洒洒的谈话演说,也没有堆积等身的专门撰著,以致在今天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祖父的名字.但是他在我的眼中,却可亲可敬.要说祖父的成就,惟有看他做过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他当时为了创办商务印刷馆,曾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结构”的中青年知识分子,还编制过新课本和工具书,翻译逾百种西方小说名著,新创多种期刊,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妇女杂志》等.可以说,在当年商务印刷馆生产的大量优质精神食粮中,不少到了今天仍然是华文知识食谱中的“启蒙主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