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语·季氏》载孔子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联系《论语》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孔子的思想,借鉴历代儒者的解读,可知"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分别指圣人、君子、小人和民;"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中的"之"之所指,也即认知的对象、内容是"仁"。至于"生而知之者,上也"等等,所涉及的决定人在认知上的差异的根源是什么,孔子未曾言及。  相似文献   

2.
气节     
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论语·卫灵公》【释义】凡有志气和有道德的人,没有哪个是为了求生而失德的,只有以生命来争取真理的。【作者简介】孔子,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写作背景】《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内容涉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其中著名文句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1)
郑玄是汉代最后一位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位儒家经学大师,亦是一位经学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儒家经学继孔子后的第一人。郑玄一生著书颇丰,在经学研究中,他表现出"兼通各经""不拘师法""博采群言""简约精要"的注经特点;在其教育思想中,也包含了"教之则进"的教育作用"、修德学道"的教育内容和"行思结合"的教学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从政者正己修身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强大生命力。将修身作为从政的基础性工程中国文化传统历来注重修身对立身处世和从政的基础性作用。《礼记·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明德"路径,并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强调的也都是通过修己来实现"安人""安百姓"等目的。孔子还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相似文献   

5.
正当我看到《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时,眼前有一亮的感觉,领袖讲故事,圣贤讲故事,故事里的中国,丰富多姿,中国的故事,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庄子》《吕览》《战国策》等,讲了许多故事,"相濡以沫""远水不解近渴""庖丁解牛""千金立木"等,里面蕴含着富有中国智慧的哲学思想。现代历史上,一代伟人毛泽东讲愚公移山的故事,最后,中国人民搬走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获得  相似文献   

6.
狎与庄     
《求知》2017,(8)
<正>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孔子家语·好生》【译文】"狎"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过分亲近,二是行为不正,轻佻。本句的含义是:过分亲近就相互轻视、怠慢,过分严肃庄重就没有亲切感,因此君子的亲近到足以快乐交往的程度就行,君子的庄重、严肃到足以与人保持"礼"的距离即可。【作者简介】《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相似文献   

7.
于东超 《学理论》2011,(28):48-4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重大的影响。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仁""、礼"为中心内容的规范和治术,突出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孔子所表达的理想在现今也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8.
国学赏析     
《侨园》2013,(7):52-52
<正>【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选自】《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评析】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各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9.
许渊冲的"三美""三化""三之"理论是中国的美学翻译理论丰碑,更是指导中国诗词译出国界的奠基石。从英译《诗经》到《楚辞》到《英译唐诗三百首》到《英译宋词》《元曲》;再到英译《毛泽东选集》,每一本译作都无不反映着许先生一直所倡导的"美"(音美,形美,意美)、化(深化,浅化,美化)和"之"(知之,好之,乐之),每一首充满韵味的古诗词,在老先生的笔下也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让更多的外国人和年轻一代的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5)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在各家注疏中共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无论什么人都要教育,第二种解释是无论什么人最后都会被教育成没有区别的同类善人。第三种解释是前两种解释的融合,所以实质上有两种解释。通过与《论语》文本对比,第一种解释可以在教育学中成立,第二种解释也可以成立,但是却是在对受教育者提出向学之心要求的前提下才可以成立。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提出了要求,对于现代教育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下主义"是中华各家之基本价值观,追求超乎国家观念、超越国家疆界、构建世界制度,"以天下观天下",而非"以国家观天下"。《周礼·天官冢宰》之"政制架构"不只是"治国之道",更是"平天下之道"。《礼记·王制》之"政制架构"既有封建制度、寓郡县于封建制度,又有国家制度,明显是超乎国家观念的。《荀子·王制》所谓"王者之人""王者之制""王者之论""王者之法"及其化外制度、君子制度、群分制度、有余制度等等之构想,亦均是超乎国家观念的。费孝通先生"双轨"或"一国两制"之观察局限性很大,实际上中华"天下政制"乃是"郡县制""封建制""宗藩制"混合而成之"一国三制"。贤能主义与精英主义、可持续主义与长久主义、混和主义与三极思维、文化主义与柔弱主义、天下主义与世界主义、天-君-民循环生克主义等等,乃是中华"天下政制"之价值观基础。当今世界"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已趋极端,将来之发展,若不参鉴中华"天下政制"及其价值观,恐无前途。  相似文献   

12.
杨晨 《学理论》2011,(18):74-75,79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对现代管理有深刻的启示作用。《老子》的"修身之德""、自知谦逊""、无为而治"和"知足常乐"对企业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有力地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大德、讲谦逊、知无为、懂常乐,这是《老子》管理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学赏析     
《侨园》2013,(10):54-54
<正>【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选自】《论语·为政》【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评析】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外企业文化·智库》(以下简称《智库》)是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主办的一份高端经济管理、文化类期刊。秉承"为企业发展服务,与企业发展同行"的办刊宗旨,汇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及成功企业家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着重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等领域,追求高品位、高品质,悉心为广大企业和读者服务,办成企业和管理者、读者的"智库"。《智库》主要栏目有"高端视角""总编访谈""企业之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孔子多才多艺、学问渊博,他在读书时常常把"学"与"思""习""行"结合起来。一是学与思的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是"学"与"习"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拥抱希望     
赵亚兴 《学理论》2008,(21):25-25
什么是希望?梁启超在《说希望》一文中,劈头引用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希望者,失意人之第二灵魂也",并说:"岂惟失意人而已,凡中外古今之圣贤豪杰、忠臣烈士,  相似文献   

17.
王飞 《学理论》2011,(35):50-51
在传统思想中儒家思想是主流,儒家思想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当下的德育现状面临挑战,德育的内容和方法都需要"创新",但是"创新"也需要基础,不是无源之水,而孔子德育思想的智慧便是诸多"源泉"之一。《论语》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道德教育者应当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贴近生活"、"以仁为乐""、与仁者为伍"、"推己及人"和"自省"等原则;这些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的原则,依然可以指导今天的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文明网的《好人365》栏目天天传播好人正能量,让我们为之深情感动、深切感怀、深刻感悟,这不仅是全国道德模范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好人"的集聚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源头活水"。其一,《好人365》具有引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特质。"好交警""好医生""好老师""好媳妇""好老板"等等  相似文献   

19.
国学赏析     
《侨园》2019,(4)
正【选自】《论语·学而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评析】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相似文献   

20.
吴涛 《学理论》2011,(9):82-83
《白虎通义》的教育观在东汉前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白虎通义》教育观建立在其人性论之上,认为教育可以"冶性""变情"。而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其内容为"明三纲""正六纪"。它还十分重视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尊师重道。《白虎通义》的教育思想也对东汉中后期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