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中国向全球大国成长的"烦恼"之一是中外之间相互理解上的不平等、非对称。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所造成的。同时,也与中国自身的文化现代化水平和文化外交能力相对滞后有关。无论是参与未来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变革,还是全面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都要求中国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从思想创新、体制改革、能力建设、产业扶持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补齐文化外交的"短板"。就未来中美关系而言,如果中国不能及时地改进文化影响力,不能创设与经济赶超战略等量齐观的对外文化战略及精良的运行机制,那么无论合作愿望多么强烈,也难以使美国确信"合作"将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唯一价值取向。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当代文化外交的内在机理和发展规律加以总结,对中国文化外交存在的"短板"做出剖析,力图推动建立一个跨层次的研究框架用以解释文化外交,丰富文化外交理论,推进中国与世界文化融合,保障对外战略的平稳、可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2.
张金岭 《欧洲研究》2012,(4):123-136,8
自2010年以来,文化多元主义在欧洲多个国家"被宣告"失败,深刻地反映了欧洲社会在文化多样性问题上厚此薄彼的态度——积极支持欧洲本土文化的多样性,却消极对待以移民群体为代表的非欧洲文化的存在;文化纠结是当代欧洲文化多元主义实践中的一种真实心态,折射出他们在国家与民族认同层面上的价值诉求;欧洲国家不应当仍旧把持"单一民族"国家的观念去治理和应对一个实际上已经"多民族化"的国家现实,"多元一体"应当成为未来国家与民族建构的指向。  相似文献   

3.
<正>华人在美国的历史体验,总体可以分为两段。自19世纪中期加利福尼亚地区的"淘金热"至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华人在美国社会遭受着不堪回首的排斥与歧视。其中既有中国人移民美国之初,美国局部地区及一些群体在观念与行为上的排斥,也有全美范围内对华人拒斥的观念构建。最终的结果便是美国历史上恶名昭著的1882年《排华法》的出台。该法之所以臭名远播,不仅是因为它与美国人世代宣扬且引以为傲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基本立国理念相悖,更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经历了从"历史的终结"到"恐惧合众国"的大起大落。这对美国政治文化造成了重大冲击,推动美国政治逐渐从传统的共识建构型向极端对抗型转变,并明显体现在政治价值观、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等三个方面。美国政治文化当代转型使美国政治制度僵化、社会形态碎片化等对政治文化的影响被进一步放大。美国面临着发展轨迹的逆转,导致其政治文化转型以及内政外交充满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实用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话--评《死者的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有中 《美国研究》2001,15(3):133-143
从表面上看,把实用主义和儒家思想并置,这不仅是一个时间上的错误,而且是一个空间上的错误.实用主义是一个极其现代的哲学思潮,它一般被公认为美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体系,虽然现实中的美国社会与哲学意义上的实用主义并不能一一对应.而儒家思想几乎与中华文明一样古老,它虽然已不再享有往昔的荣光,却早已化为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然而,思想史上的事件常常具有戏剧性,最古老的常常能与最现代的共鸣,东方的常常能与西方的沟通.实用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话当属这样一种典型的文化史景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从文化、经济与法制三个方面分析美国公益基金会兴盛的原因.本文认为,美国公益基金会的兴盛并非偶然,它得益于美国的社会文化传统、成熟的市场经济及健全的法治环境.美国社会文化传统在民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公益慈善观念,成为美国社会自发捐赠和建立公益基金会的思想源泉.在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美国社会有大量财富积累、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能够激励慈善捐赠的税收制度,这些条件为公益基金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与捐赠意愿.美国健全的法治体系一方面维护了公益基金会的独立实体地位,使之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又将公益救济和置于政府的依法管理与公众舆论的监督之下,为公益基金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法兰西民族的激进主义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胜利 《欧洲研究》2005,23(4):112-125
激进主义是法兰西政治文化的重要表现,它贯穿于法国的政治和社会运动,并渗透到社会生活、政治体制和人们的心态之中。1789以来的历次革命构成了法国的革命传统。不懈地推崇平等理念也是激进主义的表现。激进主义传统还体现在政治生活动荡方面,与英国人和美国人不同,法国人似乎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在笛卡尔和萨特的故乡,“替天行道”的知识分子在促成激进主义传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激进主义传统是由法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的特殊状况所决定的:旧势力异常顽固而资产阶级相对弱小;人民群众的民主革命力量十分强大;小产业主观念根深蒂固等。尽管如今法国和欧洲的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激进主义仍不失为法国和法国人的重要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8.
贾敏 《美国研究》2012,(3):145-155
冷战结束以来,一种新型的社会思想冲突开始席卷美国,并被形象地称为"文化战争"。与1960年代青年反正统文化和反越战运动相比,"文化战争"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超前两者,其中又以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崛起而受人瞩目。在这场论战中,新保守主义者不仅在一系列美国社会的重要议题,如国家、社会、经济、宪政、对外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欧洲不断发生的穆斯林社群与欧洲本土主流社群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一场双方对公共空间的争夺战,问题的核心是公共空间的归属。这种争夺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痛苦的历史记忆与负面的现实认知的双重发酵形成缺乏信任的社会观念结构;其次,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与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上存在的冲突使公共政策不能很好地平衡双方利益;最后,欧洲公民不仅是一个法律概念,还应该融合文化与价值理念,而欧洲穆斯林的这种双重身份并没有得到欧洲主流群体足够的理解和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应立足于对公共空间的重新分配、对公共政策失衡的审视及对公民身份的重新定义和建构,这也是欧洲主流群体与欧洲穆斯林群体和解和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美国有着高度发达和极度不平等的两副面孔,这使得罗伯特·达尔关于"谁在真正统治"的质问有着继续讨论的意义。20世纪的美国经历了两次经济不平等的高峰,在两次高峰之间,激进的再分配政策将美国带入福利国家行列,缩减了贫富差距并造就了"中产阶级美国"。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不平等空前严重,财富高度集中,收入差距扩大,而通过再分配纠正不平等则困难重重,企业高管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出现巨大的薪酬差,无论是削减高管薪酬还是提高最低工资都极具争议;提高累进所得税率与减免企业税等决策之间充满利益博弈,折射出经济增长与分配正义的艰难平衡。在自由价值、资本逻辑和政党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的再分配机制未能发挥纠正不平等的应有作用,反而助长了富裕阶层通过控制财富来主导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一个歧见丛生、远未成型、前景未卜的话题。即便如此,对于其已经表现出来的具有较大影响的观念基础进行反思并不为时过早。通过从两个角度对"中国学派"背后所体现的观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学派"面临的观念困境在于:如果我们批判西方作为深层差异之外在表现成果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否会株连到该内核的其他优势方面?在主张中国观念价值的同时,如何避免其潜在的弊端与危害?在中国社会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只有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实现了文化、文明和思想层面的崛起及民族精神革新之后,才能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提供思想的活水源头。换言之,对理论的建构者而言,与其循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弊端而思考建构理论,不如立足于思考中国民众所面临的问题——关于如何塑造强大的积极的个体、如何保持民族持续的发展和进步,进而思考我们理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与国际关系理论相去稍远,但却能够保证理论应用的品质及其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2.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以一种相悖相成的方式塑造着美国的精神力量,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构成了理解"特朗普现象"的基本视角。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各届政府均未能在追求"机会平等"的基础上平衡"结果平等",导致中产阶级和低收入者成为"输家"。奥巴马的应对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美国社会的矛盾,酿成白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在这些因素的叠加推动下,美国多呈乱象,反精英、反全球主义、民粹主义狂飙突起。在这些乱象的背后,有一条潜流贯穿其间,这便是"美国梦"的衰弱。特朗普正是迎合了这股潜流,通过疾呼"重塑美国的伟大"等口号暗示了对重建昔日白人特权的渴望,重燃了白人中产阶层和蓝领阶层对"美国梦"的信心,最终实现了"逆袭"。  相似文献   

13.
自2016年大选以来,特别是特朗普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后,美国政治和社会思潮中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新现象,这就是另类右翼的崛起。另类右翼的核心思想是"白人认同"正受到运用"政治正确"和"社会正义"来削弱白人及"白人文明"的多元文化力量的攻击。另类右翼大量使用社交媒体和网络迷因,摈弃建制派保守主义,把白人种族-民族主义作为它的基本价值观。另类右翼的崛起有着特殊的现实原因。作为极右翼保守主义的一个变种,它对特朗普政府的内外政策制定具有显著的影响,但作为目前跻身于美国政治主流的一个边缘意识形态和小的社会思潮,另类右翼思想的影响将是短暂的,不会取代主流保守主义而成为美国社会和共和党内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理念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自认与同时代的新儒学学者不同,以思想家和实践家自居.他所著的《东西方文化及哲学》是一部概述人类文化和论述以儒家价值思想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复兴的一部文化哲学理论著作.梁漱溟希望通过这样一部文化哲学著作来探索中国现实社会的具体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在无阶级的理念和现实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制度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虽然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取消,以获取资本利润为形式的经济分层不再存在,但政治分层(特别是权力地位的分化)在社会分化中的作用更显突出了。同时由于政府对各种社会流动的严格管理,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都受到限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公正性的要求和期待,与现实社会中的官僚特权、制度化不公等,必然造成社会内部文化-制度关系的不和谐,从而成为导致社会紧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奥巴马现象的政治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的政治"角度出发,探讨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竞选人贝拉克·奥巴马赢得总统大选,对于美国政治与社会文化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奥巴马胜选既是共和党执政8年导致的政治与经济困境所致,也得益于他的多民族多文化出身背景.奥巴马的成功,加快了美国老一代黑人领袖向新一代黑人领袖的代际过渡,还表明在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以黑自种族划分的美国政治格局并未彻底改变,这预示着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之后,将不得不致力于一种种族和阶级平衡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克林顿总统弹劾案中的权力和权利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轶峰 《美国研究》2002,16(4):87-104
克林顿弹劾案反映了美国政治、国家和社会体制中多方面的权力和权利冲突.弹劾是罢免总统的唯一手段,但宪法关于弹劾的条款含义不明."独立检查官法"表现出巨大的政治破坏性,法律至上与个人权利价值在实践中难以平衡,党派倾轧渗入司法过程,大众观念与精英政治出现巨大的差距.此案例不仅暴露出美国国家制度中的许多问题,也引发对国家政治和社会观念更广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美国资料中心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这是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在全世界范围内为重塑美国形象而拓展的公共外交新平台之一。自2005年至今,美国在台协会已经在台湾北、中、南部重要城市及其周边社区设立多家美国资料中心,并积极创设网络化的"虚拟美国资料中心",形成兼具实体机构和"虚拟社区"的覆盖网络。美国资料中心结合美国文化书籍参考服务和文化活动场所功能,在美国在台协会的协调之下,已经成为向台湾展示美国文化、促进相互理解和培育共同价值观的重要窗口,也是当前美国政府发挥软实力、塑造美国形象的工具,同时还是美国政府为重新确认"与台湾强有力关系"战略目标而实施文化外交的具体体现,具有长期性和很强的渗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托克维尔在民主时代背景下对平等与自由的内涵进行了新的阐释,从平等优于自由、平等有潜在破坏自由的危险两个方面深刻彰显了平等与自由在民主时代的张力,同时也从出版自由、司法独立、结社三个方面为缓和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出了设想方案。托克维尔在民主时代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把握上,从理想状态到回归现实,从二者内在的紧张到解决方案的提出,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自由主义的立场着重突出了在民主时代如何保护自由的问题,而对于如何从实质上缓解平等与自由的紧张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考察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认真加以理解和借鉴,有助于激发我们对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迪拜迅速从石油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商务型城市转变。先进的城市理念、对城市易达性的追求以及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为迪拜的成功转型提供了条件。山西资源型城市与迪拜崛起初期的城市类型相同,转型内在资源与外部环境极其相似,研究迪拜成功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对山西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