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莉 《两岸关系》2006,(3):16-18
陈水扁自2005年以来,在两岸关系上频频抛出“独”意颇浓的新言论,看似东一榔头西一棒,然而,究其实质便会发现,这些言论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都是为了“公投制宪”作准备,也就是说,陈水扁已经正式迈开了推动法理“台独”的步伐。陈水扁近期“台独”言论及其实质2005年5月19日,陈水扁在台湾“国民大会”选举落幕后即表示:“全面推动‘宪政改造’工程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6月7日,在台湾“国民大会“复决”通过所谓的“宪法修正案”后,陈水扁即提出:“将正式激活第二阶段‘宪改’”,“希望在卸任‘总统’前,能为台湾催生一部合时、合身、合…  相似文献   

2.
金奕 《两岸关系》2006,(3):22-23
1月29日大年初一,陈水扁在台南县麻豆国中设宴款待地方人士时宣称,“目前已是认真思考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要考虑以台湾为名称重新申请加入联合国;希望今年内将台湾‘新宪法’定稿,明年举办‘新宪公投’”。陈水扁的这番言论,公然背弃其“四不一没有”中有关“不废  相似文献   

3.
陈水扁在去年12月31日晚间抛出“寻求两岸政治统合新架构”的“元旦告”,首度谈及“在‘中华民国宪法’下‘一个中国’原本不是问题”。针对陈水扁的讲话,舆论普遍认为陈水扁的谈话明显诚意不足,仍维持一贯的回避原则,并未正面回应“一个中国”问题,在关键问题上仍玩弄字游戏,此举不足以打破两岸政治僵局。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吹风     
在岛内外各方面的强烈压力下,陈水扁推动的“3.20公投”陷入空前的困境。但是,陈水扁却不思悔改,一意孤行。在1月15日他的新书“相信台湾”发表会上表达了顽固到底的决心。他说:大选的两大任务是“公投”和连任,如果两者不能兼得,他会优先选择“公投”。“如果由于推动‘公投’、‘催生新宪’而影响我的  相似文献   

5.
李家泉 《台声》2001,(2):12-12
陈水扁先生“元旦文告”发表后,台湾和香港的一些媒体记者问我:陈水扁说,“在跨党派小组提出‘三个认知、四个建议’的基础上,有关‘建立新机制或调整现有机制,以持续整合国内各政党及社会各方对国家发展与两岸关系意见’,这一点个人愿意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积极回应”。这一段你如何理解?  我认为,首先应当了解所谓“三个认知、四个建议”的真义。这个认知和建议的具体内涵,已是人所共知,不必赘述了。在其发表时,我就曾为文评议说,这是“似是而非的‘一个中国’,地地道道的‘两国论’”,在这样一个认知和建议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1月1日,被国际社会公认为“麻烦制造者”的陈水扁在“元旦讲话”中抛出新“台独”论述,蛮横限制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关系发展投下了新的变数。“讲话”中透露的一些重要政治意涵,更对民进党权力分配产生重要影响。一、“元旦讲话”的实质是鼓吹“台独”分裂,培植“台湾国家认同”陈水扁妄言所谓“台湾的国家总体目标”,大谈所谓“台湾主体性”,声称“台湾是世界的一部分,绝对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大政方针”的拟定“一定要跳脱‘一个中国’与‘台海两岸’这种狭隘的思考框架”;国民党执政时期留下来的“大中国意识”,未来要“妥…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6,(2):84-84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2月27日强行决定“‘国统会’终止运作、‘国统纲领’终止适用”,立即遭到岛内主要政党、团体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相似文献   

8.
江水 《台声》2001,(1):10-11
近一时期来,人所共知的“92共识”,在台湾新当局政要口中竟然变成了“92精神”,声称:“92共识”是大陆“创造出来的东西”、“虚拟的共识”(5月28日台湾“陆委会”副主委陈明通语,6月9日吕秀莲语);“确定当年两岸并没有书面文字”(10月19日陈水扁语);“‘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只是我方描述此一过程的用语,两岸从来没有就‘一个中国的原则’有共识”(6月27日蔡英文语);“92共识”是“有讨论没有共识,没有共识的共识是现阶段最好的共识”,“一个中国是未来的议题”(6月20日陈水扁语);“92共识”只是“对话、交流及搁置争…  相似文献   

9.
陈水扁5.20讲话发表后,国际舆论纷纷发表评论,普遍认为,陈水扁“没有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虽然表达了“善意”,但缺乏足够的“诚意”。 充分显示了‘拖’字诀 5月20日,美联社报道说,“台湾新领导人今天拒绝向中国的要求屈服,但是他在就职演说中保证不会谋求独立”,“北京指责陈缺乏诚意,对他没有明确表  相似文献   

10.
陈水扁“元旦讲话”宣示“两岸从紧”、“公投新宪”,接着又在大年初一,江泽民八项主张发表十一周年前夕,抛出“要认真、严肃考虑废除‘国家统一委员会’和‘国家统一纲领’”;同时表示:“未来要认真思考,改变思维,推动用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2月27日,正式宣布终止“国统会”  相似文献   

11.
纪欣 《统一论坛》2006,(2):26-28
陈水扁在台湾主流民意强烈反对,美国频频劝阻的情况下,依旧于2月27日宣布了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尽管美国再三斩钉截铁地说“‘国统会’没有废除,随时可以恢复运作”,但众人都明白,依据“一中原则”建立的“国统会”不可能再运作,象征两岸终将统一的“国统纲领”被废止了。而就在“终统事件”余波荡漾之际,陈水扁的“新宪公投”工程已然展开,两岸关系面临空前考验。尤其是“终统事件”发生在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2005年后,格外令人惊讶、扼腕,也值得吾人对于今后的反“独”促统工作进一步省思。“公投新宪”…  相似文献   

12.
元月,笔者写《民进“台独”气数已尽——从八项主张十一周年说起》,2月12日,又写《目击“二·二八事件”有感》。因陈水扁在元旦狂言“新宪公投建国”,又在春节谬论“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笔者虽明知他是制造议题“,引领风骚”,鼓动风潮,妄造时势,面对如此无行之人  相似文献   

13.
姚新春 《台声》2005,(5):28-29
“胡连会”刚刚结束“,胡宋会”又要开始。5月10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大陆访问团抵达北京,外界关注的“胡宋会”拉开序曲。“胡宋会”能够达成哪些共识外界虽然尚不清楚,但其影响和意义已不言而喻。连、宋可谓一路高歌,而陈水扁的处境却是“四面楚歌”:一是党内杂音骤起“情同父子”的李登辉对陈水扁公开叫骂;党主席苏贞昌公开表示“不了解‘总统’的决策过程”;“副总统”也对多位民进党“立委”说对近来两岸政策的转折事“也都是看了媒体才知道”;“立委”对陈水扁两岸政策的摇摆有所不满,闹得最凶的“民进党立院党团”甚至提出要陈水扁…  相似文献   

14.
在陈水扁当局的庇护和纵容下,以“认同‘台湾国’,制定新宪法”为主题的第三次“世台会”于2003年3月15日在台北开锣。在会上“独”魔乱舞,气焰异常嚣张。  相似文献   

15.
刘红 《台声》2007,(7):24-26
随着今年底明年初的两场选举,以及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政权”结束任期的临近,“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公投”,已成为陈水扁当局极力推出的“政治连续剧”。据台湾舆论估计,歹戏拖棚,闹剧会在9月间联合国年会开幕和初定于今年底进行的“立委”选举时出现“小高峰”,全剧一直要闹到初定明年3月进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之时。  相似文献   

16.
刘红 《台声》2007,(10):10-13
陈水扁当局的执政及其疯狂进行的“台独”活动,特别是近期“人联公投”和制订“正常国家决议文”等一系列“极端台独”活动的推行,以及“台湾本来就是‘台独’”,“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已经诞生,这个国家就是台湾”、“‘台湾国’要出场了”等“极端台独”主张的喧嚣,提醒人们“台独”已经成为现阶段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突出因素,反对“台独”的铤而走险,成为现阶段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6,(12):25-25
11月13日上午.民进党两名重量级“立委”李文忠和林浊水.因不满党内“不得参加‘三次罢扁案’的规定,愤而请辞“立委”职务。在记者会上,他们说,陈水扁已不符合社会期待.自己不能参加“罢扁”.不能对选民负责.所以请辞。但他们声明不会退出民进党。李、林宣布请辞后.据报道.陈水扁办公室态度低调.没有评论。  相似文献   

18.
《统一论坛》2006,(2):21-21
我们这些坚决反对陈水扁终止(实为废除“)国统会”与“国统纲领”的台湾地区爱国团体,深感这一段时间以来岛内形势越来越严峻,再也不能坐视陈水扁炒作“台独”,把台湾推向战争边缘还不知悬崖勒马,特别紧急会商,共同发表严正声明。我们公开呼吁:“反‘废统’、反分裂、救台湾——声讨陈水扁”,要将“废统倡独”完全不顾后果的陈水扁“废掉”,以避免台湾人民身陷于战争的水火之中。众所周知,自1945年台湾重归祖国版图后,两岸的领土主权即属两岸人民共同所有。虽然由于国共内战,两岸于1949年分离,但至今并未改变主权状况。2000年大选,政党轮替,…  相似文献   

19.
陈水扁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讲话,落脚之语为台湾的前途要由台湾人民自决,“要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此,陈在受到各方批驳后,又多次振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两岸关系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统一论坛》2004,(1):11-15
对于两岸关系来说,2003年并不寻常,继续在趋于越来越复杂的同时沿着两个轨迹发展。一方面在祖国大陆推动和台湾社会各界配合下,两岸交流成就显著,实现两岸“三通”已成为两岸民众的基本共识;一方面由于陈水扁提出“2004年3月进行‘防卫性公投’”、“2006年12月完成‘台独’制宪”、“2008年5月实施‘台独’新宪法”的“台独时间表”,加紧“台独”的“具体化”“法制化”“政策化”,两岸政治僵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