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对网络安全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随着美国政府、国会和部分战略界人士把应对与中俄之间的大国竞争作为国家安全战略重点,特朗普政府把网络空间的大国竞争作为美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了维护在数字空间的优势地位,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努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大力提升网络军事能力。相较于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的网络安全政策进攻性更强,客观上推动了网络空间的军事化进程。在"美国优先"和"以实力谋和平"的思想指导下,美国从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处理网络空间事务,其激进的网络战略强化了大国博弈和网络威慑行动,同时也导致全球网络治理进展缓慢。尽管美国力图在数字空间建立持久的优势,但它必须面对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2.
李恒阳 《美国研究》2022,(6):98-116+7
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府对网络空间战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通过全政府、全社会的动员模式,拜登政府力图提升国内网络安全水平。对战略对手的打压和以意识形态为纽带纠集盟友是美国政府的关注重点。美国调整网络空间战略希望达到多重目标,包括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及其在网络空间的影响、遏制俄罗斯在网络空间的影响、提升美国自身的网络威慑能力,以及发挥盟友与合作伙伴的潜力等。拜登政府的战略调整将对国际网络空间产生深远影响,表现在供应链和标准领域的“脱钩”、网络空间大国博弈加剧、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受到掣肘,以及网络军备竞赛升温。与特朗普政府时期相比,拜登政府的网络空间战略更注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美国强调数字空间“民主国家”与“威权国家”之间的斗争,力图用西方价值观引导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和技术标准的发展。然而,强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将破坏大国之间的战略互信,并对数字时代的全球科技进步和网络空间的战略稳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期内完善了网络安全的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美国政府通过重视关键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不仅提升了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而且有利于政府与私营机构间的合作。在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政府努力促进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希望增加企业遵守政府法令的积极性。为了巩固在网络空间的领导地位,美国不仅加强自身的网络部队建设,而且与盟国及伙伴国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然而,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面临一系列挑战。"斯诺登事件"对美国的网络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提倡的网络空间国际规范遭到与美国价值观不同的国家的质疑。鉴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的网络安全目标很难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4.
欧盟网络安全战略始于20世纪90年代,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已成为欧盟安全治理格局中日益重要的内容。它以2013年出台的《欧盟网络安全战略》为标志,包含网络安全管控机构、战略文件与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保障、安全合作实践以及网络安全文化建设五大保障机制,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战略框架体系。欧盟的战略是偏重于治理层面的网络安全战略,有别于军事层面的美国网络安全战略。虽然整体形制日趋完善,但鉴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和日趋复杂的网络政治生态,以及在统筹成员国网络安全管控资源、协调并整合内部政策与行动等方面障碍重重,欧盟网络安全战略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因此,若要实现其战略目标,在全球网络空间发挥规则引领和价值观导向的作用,并在全球网络管理过程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欧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大国合作不仅面临利益上的分歧,还面临更深层次的困境。网络空间作为一个新领域、新议题在认知层面对国家造成了挑战。只有在消除错误知觉、建立互信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合作和治理机制才能构建起良性的网络空间大国关系,维护网络空间稳定、和平与发展。本文以中欧在网络空间的互动为例,首先分析了大国网络空间安全困境的现状,随后深入分析了合作困境背后的错误知觉,最后提出了中欧在网络领域合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日趋扩大,美国和欧盟都认识到双方在数字空间展开合作刻不容缓。2010年以后,以里斯本美欧峰会《联合声明》为契机,双方在网络安全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而且成果显著。然而,斯诺登事件给欧盟及其成员国以沉重的打击,大西洋两岸间的战略互信受到了严重的质疑。虽然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重建欧洲盟国信任,但未来美国和欧盟的合作仍将面临挑战。美欧在网络安全理念上的分歧、数据安全流动的矛盾和美国的双重标准,不利于美欧合作的顺利进行。美国和欧盟在互联网领域的合作和竞争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郎平 《战略决策研究》2020,(2):84-100,104
网络空间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网络安全问题逐渐从技术层面向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各个层面扩展。在数字时代,国家间网络安全竞争的焦点是科技竞争、数字经济规则的制定,以及网络安全能力的建设。从华为事件到委内瑞拉电网遭受网络攻击,再到脸书公司推出举世瞩目的Libra加密货币,既可以看到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和工具,也可以感受到非国家行为体权力不断扩大对国家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展望未来,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会与现实空间的权力博弈产生复杂的双向互动,其进程的走向将取决于技术与权力两种逻辑的互动结果。  相似文献   

8.
马强 《俄罗斯学刊》2022,12(2):30-47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剧烈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一进程被称为数字化转型。俄罗斯积极应对数字化浪潮,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而在政治和社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在网络空间促进了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对政治参与和社会交往的方式、路径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民主政治、市民社会、社会自组织的发展。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带来诸多风险,包括网络空间的无政府主义以及外部势力和政治反对派对现政权的威胁。在俄罗斯,网络空间建立秩序和规避风险的需求推动国家权力进入网络空间。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共同性议题,俄罗斯的数字化转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中美经济网络间谍争端的根源在于网络空间发展与经济社会运行深度融合、中美网络战略的结构矛盾,以及两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竞争特性。挑起中美经济网络间谍争端是美国寻求绝对安全的国家安全观和网络安全观的体现,也包含平衡中国实力增长的意图。随着对网络安全认知不断加深,相互政策不断碰撞磨合,中美两国管控分歧意愿逐步增强,及至达成各自承诺不从事、不支持经济网络间谍活动的共识。中美关系竞争面的上升,促使网络空间控制权和网络治理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常态,因而围绕经济竞争与安全博弈的网络争端仍将不断出现。未来中美能否有效管控分歧,避免引发新的冲突,还在于两个互联网大国网络战略理念的相互塑造和网络空间利益的相互调适,并在网络安全领域展开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0.
韦红  郝雪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3):22-36+153-154
网络安全已成为东盟面临的重大非传统安全威胁。东盟国家在网络安全管理体制、网络安全立法、网络安全技术和能力建设、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存在差异,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新加坡、马来西亚为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完善群体”,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文莱为“体系欠缺群体”,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为“体系落后群体”。这一差异给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网络安全合作带来了不一样的机遇与挑战。机遇主要体现为:“体系完善群体”为双方创新网络安全技术、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创造了条件;“体系欠缺群体”为双方提升网络安全能力、创新网络安全治理经验提供了可能性;“体系落后群体”为双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机会。挑战表现在:中国与“体系完善群体”合作容易受到域外国家的遏制和阻挠;“体系落后群体”网络安全意识薄弱且缺乏网络安全基本需求,将削弱双方合作的意愿和必要性;东盟整体层面上坚持不干涉原则和基于共识决策的独特合作方式,将阻碍中国与东盟整体合作。鉴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网络安全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宜抓住机遇,因国施策,分层合作,将中国和东盟网络安全合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差序地位为双方提供了较大的合作空间。从数字经济的四要素分析框架来看,美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基础部分的合作基础深厚,在数字行为体部分的合作聚焦于数据中心建设和数字媒体运营,在数字化应用领域的合作重点是智能工厂和智慧城市建设,而双方在数据治理领域存在明显分歧。展望未来,东盟内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理念的差异、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战略的不稳定性、美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取向的分歧以及大国博弈加剧带来的新挑战,都将给美国与东盟推进数字经济合作造成影响。尽管如此,美国与东盟仍将继续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政策协调,并在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数据保护与流动等议题上开展多边合作。面对美国在双方合作进程中的地缘战略意图,东盟将坚持战略理性,避免在大国之间“选边站”。  相似文献   

12.
蔡翠红 《美国研究》2012,(3):107-121,5
在中美关系各领域,网络空间问题在极短时间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网络空间不仅对传统中美关系形成了冲击,而且还引发了相应的博弈与竞争,如网络空间治理权之争、网络战略优势竞争,以及与之相随的网络技术优势的夺取、网络军备竞赛和网络话语权竞争等。网络事务管理的主权性与网络空间运行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中美关系网络冲突的根源。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等共同威胁,促成了中美关系在网络空间的合作,如在网络治理的国际制度建设、应对网络犯罪、技术合作、网络冲突控制等方面。避免网络空间的中美关系走向安全困境,需要相对稳定的实践。对网络监管和网络主权的认同、建立中美网络空间的战略互信是实践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美国“印太战略”逐步走深走实,东南亚对美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是美印太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着眼应对中国“挑战”和推动重建盟友和伙伴关系等目标来谋划其对东南亚政策,并以此指导其与东南亚军事关系的发展。“印太战略”背景下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呈现一些突出动向和特点,如聚焦提升东南亚国家海上安全能力特别是海上态势感知能力,着力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军事互操作性,以签订基地准入协议、轮换部署、动态部署等方式强化在东南亚兵力布势,将网络、太空、“灰色地带”等领域合作作为军事合作新增长点,积极推动形成美主导的东南亚军事关系网络等。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若持续强化,将给中国周边安全特别是南海安全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程群  胡延清 《德国研究》2011,(3):24-30,78
随着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美国、俄罗斯、英国等世界强国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制定了网络安全战略.顺应这一潮流,德国于2011年2月公布了《德国网络安全战略》,作为指导德国网络安全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战略明确阐述了德国网络安全战略的现实依据、框架条件、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及保障措施,注重网络...  相似文献   

15.
网络空间透明与信任建设(TCBMs)是国际社会透明与信任建设机制在网络空间的拓展和应用,是缓和网络空间国际冲突的重要措施。德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机制TCBMs注重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积极支持推进国际社会关于网络安全议题的研究和讨论;强调国际协调与合作,增加国家间的透明度与信任建设,重视多利益攸关方治理模式,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在联合国、欧安组织和北约等多边机制中,德国对促进国际社会网络空间透明与信任建设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东盟地区网络安全近年来开始引起世界瞩目,不仅仅由于其巨大的互联网需求潜力,而且由于东盟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日益成为域外大国借助网络外交施加影响力的角力场。本文考察了东盟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及网络安全合作现状,分析了东盟成员国网络安全合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对东盟国家开展包括中国在内的网络安全国际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网络和太空是信息时代关键的战略空间。近几年美国国家安全文件拓展了美国战略利益的范围,将网络和太空作为其战略利益的新纬度。美国在信息空间推行先发制人的进攻性政策,以追求全方位优势地位。在网络与太空领域,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科技鸿沟。未来中美双方合作可以从不敏感的非军事领域起步,采取多边合作的形式,运用创造性思维开拓新的合作议程,共同构建更稳定的信息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18.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曹筱阳 《当代亚太》2006,26(3):23-30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强化了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与合作,表现出谋求在东南亚更多的“准入”和使用设施权、在强化双边军事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多边军事演习与合作、美日澳三国安全合作与东南亚合作相结合建立环太平洋安全网络、更加关注海上安全等新的特点。美国在东南亚的新军事态势对地区和中国安全环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成为人们互动的特殊空间,民众表达社会情绪、产生多元舆论的新场所,对传统政治形成新挑战。2011年以来,俄罗斯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政治给俄罗斯传统政治带来的挑战致使俄罗斯网络空间治理的形势愈加严峻;2018年12月俄罗斯在刻赤海峡与乌克兰发生冲突后被要挟断网,该事件使俄罗斯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此背景下,为有效应对国内外互联网安全出现的挑战,俄罗斯政府采取战略战术相结合的思路,从顶层设计入手,借助完善法律法规、管理机制等多种手段,构建出较为完备的互联网空间治理体系。俄罗斯互联网空间的治理手段主次鲜明、有管有控,其在互联网治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上具有独到之处,值得深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未来,俄罗斯将继续从立法、技术和国际合作三个层面解决治理困境,有效规避互联网政治对国家安全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信息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网络作为美韩互联互通的核心渠道,将对美韩同盟乃至美国东北亚同盟体系的运转效率产生巨大影响,双方在这一维度具有重大利益契合。美韩网络安全合作以通过国际制度凝聚基础共识为着力点,通过军事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最终实现"整体国家"层面的力量凝聚。当前,美韩网络安全合作呈现出聚焦技术交流研发、重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