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前线》杂志2007年3月24日号发表了阿齐兹·艾哈迈德题为《帝国日落》的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在反对伊朗等国家上的无能为力、在资源战争上面对的对手、拉美后院起火、全球金融危机来临等情况,认为美帝国霸权在历史上第一次面对真实的挑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美刊《每月评论》2007年6月号发表了美国著名非主流学者诺姆.乔姆斯基题为《迫在眉睫的危机:威胁与机遇》的文章,结合对美国在全球建立和维护霸权的历史和现实的阐述,揭露了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值得参考。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美国和英国折磨了伊拉克人相当长的时间。两国政府都在萨达姆犯下恶劣罪行的统治期间,给了萨达姆的恐怖政权很大的支持,在其与伊朗的战争结束很久后依然如此。两伊战争后,华盛顿和伦敦继续提供军事装备给他们的朋友萨达姆,其中包括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系统的方法。在萨达姆实施暴行和伊朗投降后的1989年,伊拉…  相似文献   

3.
在2004年9月的巴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上,美国年鉴类丛书《社会主义纪录》从1985年以来的编者利奥·帕尼奇(Leo Panitch)和另一位美国学者萨姆·金丁(Sam Gindin)提交了《金融与美帝国》的长篇论文。该文对以纽约作为运作中心、以美帝国作为外壳的全球金融秩序在20世纪得以形成的实际历史过程,以及金融与美国互相巩固的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文认为金融是美帝国运行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帝国的成长和壮大过程就是美国金融资本的势力不断扩张的过程。美帝国正是通过将全球经济越来越金融化,然后将金融越来越美国化来实现并维持的。…  相似文献   

4.
三、沃尔克冲击:金融与帝国的重建1979年到1982年的“沃尔克冲击”结束了长达20年的美国国内政策的混乱状态以及美国政府在帝国秩序与国内事务中所扮演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而非技术上的胜利。“沃尔克冲击”的实施在技术上包括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允许利率提高到任意水平,———不管短期的经济成本有多大。为了向通货膨胀和劳工力量施加巨大的压力,这些措施都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联邦基准利率从1978年8%的平均水平提高到1981年年初的19%,直到1984年后才维持在一位数水平。另外惟一可选择的做法是,通过与欧洲国家合作对华…  相似文献   

5.
6.
神话一:美国和中国之间有巨大的贸易逆差。事实是:这些逆差的一半多是由美国在华的跨国公司向美国出口产生的。神话二:美帝国的扩张主要得益于它的军事行动。事实是:军事行动是帝国构建中代价最大、效果最差的做法,只要看看美国在伊拉克、海地、阿富汗的困境就很明了。帝国目标  相似文献   

7.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6):98-98
历史只有一次,它永远不会再来,但历史却又有太多近观相似性,因此当逢历史到了分叉的时刻,寻找历史近观相似性的类比式研究就会兴起。近年来,由于大美帝国统制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已千疮百孔,于是帝国研究遂再次兴起,像重要的国际关系杂志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许多重要专家也都纷纷从帝国兴衰的角度来立论。  相似文献   

8.
德雷泽:我很荣幸能主持两位的讨论。两位都各自写出了有趣而又富有真知灼见的著作,尽管在其中你们对于未来世界秩序的意见大相径庭。拉赫曼相信焦虑时代意见大相径庭。拉赫曼相信焦虑时代(the Age of Anxiety)已经来临,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权力乃至普遍意义上的西方  相似文献   

9.
美利坚帝国     
假如你是现代的罗马皇帝,在世界各国和国际市场中,你领导着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个国际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你不必投入太多,但收获甚丰,使你的国家地位无比显赫,使你的子民所消费的物质远远超出他们所生产的物质,但这能长此  相似文献   

10.
帝国英语     
30年前,不识中文的中国人被称作文盲,今天,不懂英语的人就配这个头衔。本来中国人安安然生活在庞大的稳定的疆域之内,即使国门渐开,英语不过是外贸、外企、旅游等部门使用的外交语言。可自从因特网连入中国后,突然间,整个地球缩小为一个村落,全世界都触手可及,在人口和信息爆炸的村子里,谁也别想过远离尘嚣的安静日子。许多人在大声说话,谈论着这个那个问  相似文献   

11.
大西洋两岸在中国崛起问题上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华盛顿100多年前就在亚洲打下了战略基础,而欧洲相对来说是一个新来者。中国是欧洲与东亚不断发展的经济关系中的重点,.北京摆脱1989年事件的影响之后,中欧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在武器禁运问题上:华盛顿担心欧洲会在亚洲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参与者,而欧洲的看法截然不同,因为华盛顿和欧洲在亚洲有着迥然不同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帝国的失败     
美国在伊拉克正面临着重大的失败,这极可能使美国正在进行的帝国扩张遭受严重挫折。在被宣传为“胜利”进攻的费卢杰之役背后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面对伊拉克武装抵抗力量的不断强大,美国战争机器发动了一场无用的战争,而且它几乎没有机会为这场冲突找到一种稳定的、可能符合美帝国目标的政治解决方法。然而,尽管美国的统治阶级不是没有意识到危险,但目前他们相信除了“坚持到底”———这个被政党采纳并基本上被整个经济、政治、军事和官方舆论所接受的口号外,别无选择。而只有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帝国逻辑及其局限进行分析,才能理解作出这一看…  相似文献   

13.
约翰·B.福斯特认为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帝国主义势力仅仅是"资本主义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一种表达……",它的政治形式是次要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帝国主义仅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表达和开展,如果它没有独立的尤其是政治上的含义,那么在政治分析中,它不是一个有用的术语。帝国主义是一个政治统治体系--不一定是直接统治,而是某种意义上的统治:帝国从它所创建、  相似文献   

14.
帝国的逻辑     
2004年5月底-6月初,《帝国》(Empire)一书的作者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来华访问,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作了多场讲座和报告会(其间,两位作者应本刊编辑部邀请,与中央编译局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座谈)。本期《文化理论》栏目组织了相关的四篇文章,意在深入理解《帝国》一书的精神实质,促进国内学界及广大读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帝国与大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米尔.阿明在美刊《每月评论》第57卷第6期(2005年11月)发表文章,对哈特和内格里在《帝国》(2000)和《大众》(2004)两书以及其他一系列文章中阐述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关于当前的全球资本主义政治已经发展成为“帝国”形式,反抗这种统治形式的文化为“大众”的政治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迪米特里·K.西梅斯(Dimitri K.Simes)在美刊《外交》杂志2003年11-12号上发表文章,认为美国的帝国地位已经是一个事实,但帝国地位正在给美国的内政外交带来困境。美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与其最初的建国原则是不相符的,用武力促进民主正在产生一系列问题。美急需采用一种新立场,以坚定、现实、负责任的方式动用美国的力量,只有这样,美国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力量,实现对全球的领导。西梅斯虽然对克林顿、尤其是布什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诸多批评,但其主张仍是从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利益出发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布什的民众支持率持续下挫,丑闻之花一朵朵次第开放,但其总统宝座似乎并没有被反对党觊觎之患。这或许可解释为:美国民主党的沉沦及共和党保守势力的分化,已经不能产生以往那种因政党轮替的刺激而勃发的参政激情。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优势,随着反恐战争的进行,显得越发的明显。伴随着这种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是一种以单边主义为支柱的“新帝国论”。这一思想的出现不仅仅是源自于西方文明长期以来所持有的优越感,而且也是美国外交对于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的一个新的反思。但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美国外交战略,对于自身乃至国际社会而言,都不能说是一个理智的和建设性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内格里和哈特的《帝国》产生于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的一种自由主义的悲观主义气氛之中。在后共产主义时代,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现在不是有没有错误的问题,而是已经和时代基本没有关系了。难道不是吗?柏林墙已经倒塌了;苏联从内部崩溃了,已经成为人们模糊的记忆;资本主义、市场和自由主义民主似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取得了胜利;旧的工人阶级被后福特主义原子化;民族国家的主权在瓦解,像奴隶一样匍匐在跨国资本和全球市场的力量面前;华沙条约瓦解了;社会民主主义可耻地拥抱新自由主义;前社会主义国家都转型为市场经济并且忙着加入世贸组织;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正是注重经济账,创造了大英帝国以区区数百名殖民文官控制数亿人口的印巴次大陆的统治效率。这是今天在伊拉克月耗数十亿美元的布什政府难以为继的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