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琨 《党的文献》2007,(6):83-84
1961年11月6日上午,毛泽东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请他查找一首咏梅诗.上午6时的信写道: "田家英同志: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8时半他又写信说: "田家英同志: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  相似文献   

2.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明丽峭拔,清峻秀雅,在大气磅礴的毛泽东诗词中别具一格,脍炙人口。那么,毛泽东是怎样创作这首词的呢? 1961年11月6日上午,毛泽东在3个小时之内,曾3次给秘书田家英写信,请他帮助查找一首  相似文献   

3.
“反修防修”是毛泽东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诗为文的基本主题。1962年初他在一信中说:“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对修正主义的,寄上请一阅。”1963年12月5日,他给参加编辑《毛主席诗词》的秘书田家英写信:“……‘小小寰球’一词,似可加入集中,亦请同志们一议。其余反修诗词,除个别外,都宜缓发。”他的反修诗有的已公开刊行,如《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念奴娇·鸟儿问答》等。另一些或因时机不宜,或因艺术粗糙等原因,他嘱田缓发,只在小范围内传阅。探究这些作品的…  相似文献   

4.
“从中央到省地县各级干部都要注意搞调查研究” 1961年1月20日,毛泽东给田家英写了一封关于组织三个组下去调查研究的信,部署农村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杂剧中最负盛名的王实甫的《西厢记》,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不止一次地读过,且读的是清代大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批本”。1941年,毛泽东在《驳第三次“左”倾路线》一文中就提到:金圣叹不愿意抹杀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偶尔写出的几句好话。五六十年代之交,毛泽东多次读《西厢记}),说《西厢记》。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叫工作人员给他找来一本《西厢记》阅读,看后似觉有所不足,于22日给秘书田家英写信:“请着人再找一部金圣叹批注的《西厢记》,金批本与此本有些不同。”①就在这一天的会议上,毛泽…  相似文献   

6.
1959年7月14日下午,毛泽东收到了彭德怀写的要求认真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的一封长信,此信在庐山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7月16日,毛泽东在彭德怀的信上加上标题《彭德怀同志意见书》,并批示:“印发各同志参考。”田家英时任中央办公厅政治秘书室主任并负责中央会务工作,他在信件发到与会人士之前就看到了这封信。他素来敬重彭德怀。当他读了彭德怀的  相似文献   

7.
“来,认认我们的老祖宗。” 中南海里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父母的忙碌。每年总有些时日和父母的分离,更属司空见惯。 从到毛泽东身边至1962年的10余年间,毛泽东对田家英十分信任与重视,亲点他起草重要文件,出巡带着他,调查指派他、大事托付他。因此田家英没有多少时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有一次,毛泽东出于关心,对田家英说:“出差时带上你的爱人一起走吧。”田家英回答道:“我可带不动她。”毛泽东不明其意,问了身边  相似文献   

8.
关于毛泽东给何干之的信中提到的“三个态度”和“两本新书”薛培松在1993年编辑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中,收入了毛泽东1939年1月17日关于研究民族史问题给何干之的一封复信。信中说:"你的研究民族史的三个态度,我以为是对的,尤其第二个态度。……"...  相似文献   

9.
田家英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给毛泽东当了18年的秘书.田家英是一个既有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然而,他又是在“文革”初期遭受迫害,最早弃世而去的人。正如人们所知,田家英生前虽是毛泽东的秘书,但他还兼职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不久,在长沙当中学教员的李淑一,托人找到毛泽东,要求调到中央文史馆工作。为此,毛泽东于1954年3月2日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  相似文献   

11.
田家英自幼家贫,当过学徒。奔赴延安后,成为有名的“党内才子”。毛泽东是他理想中的人民领袖,他说:“我对主席有知遇之感。”那么,是什么使《毛泽东慧眼识田家英》的?  相似文献   

12.
我不会想到10月6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三,竟是江青的最后一个自由日,也是她最后一次面对我的镜头。晚上八九点钟,江青的政治丧钟就敲响了,女皇梦化为一枕黄粱。6日上午江青打电话找我,从我的家找到办公室,又从办公室顺藤摸瓜找到了国务院的办公室,她叫我下午一点到毛泽东的住处——游泳池。  相似文献   

13.
一封珍贵的书信曾自我们看到一封珍贵的书信。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1948年7月24日写给他在山东参加土改时的战友史敏棠的亲笔信。信虽不长,读后却令人回味无穷。信是从西柏坡发出的。1948年5月,毛岸英结束了在山东渤海区的土改复查工作回到西柏坡。在田家英住...  相似文献   

14.
1927年4月26日,斯大林收到一封标有“绝密 亲启急件”的文件。这是皮亚特尼茨基写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信中写到:致斯大林同志: 以下是邵力子同志发自海参崴的电报副本: “致彼得罗夫①:上海使我很担忧,我不能充当反革命的武器,我请教如何作斗争。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候复。邵力子。 4月 23日。” 请告知是否需要给他答复,给他作怎样的答复。 皮亚特尼茨基 绝密文件中提及的“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一事,系邵力子离开莫斯科回国之前,斯大林委托邵力子将自己的一张签名照片带给蒋介石。一星期后,在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  相似文献   

15.
《党的文献》2011,(1):129
1953年10月2日,毛泽东的表侄文九明给毛泽东写信说想来北京。考虑到文九明可以反映一些家乡农村的情况,毛泽东决定满足他的愿望。10月25日,毛泽东给文九明回了这样一封信:“九明同志:十月二日的信收到。你有关于乡间的意见告我,可以来京一行。自备路费,由我补发。毛泽荣,小名宋五,是我的兄弟,住在限门前,他多次来信想来京一行,请你找他一路同来。他没有出过门,请你帮忙他。他的路费亦由自备,由我补发你们来时如可以不找省委统战部则不找,如无路费,可以持此信找统战部同志帮忙。路上冷,每人要带一条薄棉被。不要带任何礼物,至嘱。其他的人不要来。能于十一月上旬到京为好。”这封信明确反映了毛泽东对亲友来京的基本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慧眼识英才1942年延安开展整风运动,20岁的田家英在1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副刊发表了杂文《从侯方域说起》。毛泽东从这篇杂文文笔的老辣,判断作者文史功底不浅,便约四家英谈了一次话,鼓励他继续写作,给"大后方"因看不清国家前途而空虚颓废的人抽一...  相似文献   

17.
《学习导报》2011,(14):10-10
据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说,这个“新”字,是毛泽东同志加上去的:“那是1950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为300名反革命嫌疑犯摘“帽子”程子华闻知毛泽东到达吴起镇,是在榆林桥战斗以后。一天,交通员送来一封信,程子华拆开一看,是洛河川特委书记李景林写给他的。信中说:“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还说:“马回回骑兵到了吴起镇,并送来陕甘支队布告。我们即向中央写了报告,讲了陕北各方面敌军部署,我们的作战方针,集中主力打东北军,同时报告陕北正在肃反。”程子华看信后,立即给李景林回信说:“中央红军到了,望立即动员群众欢迎慰问。”他也立即组织部队,积极做好欢迎中央红军和…  相似文献   

19.
总书记牵挂着山西煤矿工人池茂花赵宏李建民3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的一间休息室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交给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代表一封信,请他转交给山西省煤炭厅党组书记王纪仁代表。江泽民握着胡富国的手说:“王纪仁代表给我写了一封信,看了...  相似文献   

20.
华文 《当代党员》2007,(5):29-29
今年3月1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收到一位人大代表转交的一所小学师生联名写给他的信。当天下午,温家宝总理就用毛笔小楷工整地给师生们回了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