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实施村民自治以后 ,我国农村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 ,村党支部和村民自治委员会 (简称“两委”)成为农村基层的领导组织。从目前情况来看 ,在实际工作中 ,“两委”关系不够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安排有缺陷。因此 ,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通过完善工作制度 ,理顺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守忠  王富强 《实践》2010,(4):28-28,29
<正>村民自治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领导农村改革实践的壮举,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成果,更是中国特色的新农村组织制度。村民自治是家庭承包制下对村民的重新组织。家庭联产承包的实行和人民公社的解体确立了村民自治。其直接使命是重新组织人民公社解体后的家庭经营户问题,通过直接民主实现村民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两委”关系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两委”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从全国各地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的情况看,“两委”关系不协调已经影响到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顺利发展。因此,明确“两委”之间的职能划分,建立“两委”关系的协调机制,实现“两委”关系的协调发展,对于搞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其核心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自治萌生于农村,后经中央重视和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功能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有效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完善,如法律制度缺失、自治能力弱、村民民主意识差、村委会“行政化”等。本文结合农村实际,从“进”“退”两方面论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以推动村民自治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规范村民自治组织运行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组织是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为填补土地集体所有者主体缺位而产生的乡村新型组织形式。由于法律和制度规定模糊,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村“两委”关系不顺、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要保证村民自治组织的规范化运行,必须总结村民自治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款,从法律上保证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分立;村级党组织要转变观念,确保建立科学、高效的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乡镇政府及其干部要在思想上、职能上和工作方法上实现新的转变,保证乡镇政府管理权在基层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问题,是农村基层政治体制和管理体制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推进村民自治的首要问题之一。《村委会组织法(试行)》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1998年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锋 《唯实》2004,(Z1)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 ,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 ,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 ,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 ;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 ;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 ;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 ;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 ,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 ,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信用问题由来已久,它是随着乡镇经济建设、上层政治改革和整体的社会转型伴生而来的。近年来,由于政府寻租事件的频发和政府保障利益的功能失调,使得政府信用体系岌岌可危,这也直接导致了村民自治组织信用状况的恶化和其自我更新的乏力。究其根源,是由于传统制度的桎梏与社会系统维护的不得力,使得村民自治组织内生性问题和外部性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本文从村民自治组织的信用状况入手,分析其信用缺失的根源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具有可行性、适合村民自治组织特殊条件的建设性意见,同时也对当前信用建设的研究情况作了浅显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与推进,中国乡村社会形成了以国家行政管制和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乡政村治"政治格局.按照制度文本上的规定,乡镇政府是农村最低一级政权,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二者之间是"指导-协助"关系.然而,现实中乡村关系却存在着失范乃至冲突的一面.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乡村关系现状的分析,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视角,着重从理论上分析了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文章认为,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过度干预、村委会的附属行政化是当前乡村关系的主要难题;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主要包括国家的农村发展战略、压力型行政体制、权力与利益的自我膨胀性、制度供给的短缺、现行的财税制度、党政美系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史锋 《唯实》2004,(9):90-94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邓斌  郭春甫  冉志 《探索》2006,(3):69-72
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已推行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选举居于首位。有必要根据当前村民自治中选举运行现状并分析乡村关系、两委关系、宗族派性关系对村级民主选举制度的影响,从制度和意识方面给出改善民主选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村务公开与中国乡村“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谓村务公开,是指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村委会将重要村务,诸如政务、财务、福利等情况向农民群众公开,以便直接接受人们的监督。村务公开制度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它的完善程度和实施运作效果,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的发展和成败,应引起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村务公开制度一直是村民自治研究的薄弱环节,尤其对它与中国乡村“善治”的关系更少有人进行探讨。“善治”一词,英文写作goodgovernance,中文直译为“良好的治理”、“有效的治理”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英语和法语的政治学文献中,善治概…  相似文献   

13.
借鉴吉登斯的权力来源资源论的观点,文章从“权力+资源”的角度理解村民自治实践困境的生成逻辑与化解机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物质性资源的日益匮乏、权威性资源的逐步萎缩、权力运作合法性释义空间的日渐丧失,使党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可以调度使用的各种资源逐渐缺失,村级组织的治权严重不足,越来越难以满足村庄治理的现实需要,这加重了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负荷.真正想要超越“权力+资源”的村民自治实践困境,必须理顺国家权力、村民自治权力(权利)与农民权利的关系,充实村民自治实践的资源基础,引导村民自治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村得到推广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深入农村,逐步使农村走上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发展轨道。村民自治不仅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程度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充分肯定村民自治制度的同时,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不难发现,由于农村选举制度的特殊性,一些不是共产党员的村民被选举到了村委主任的位置上,从而形成了监督上的“真空地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村民自治选举实现了由委任制到选举制、由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由民主化程度较低到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转变,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自治选举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完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法规和章程;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地方自治制度与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均由法律创制,都是上级政府与选民之间的桥梁,都是广义上的"议行合一"体制,具有内在的同质性。而且英国的地方自治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对我国村民自治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基于英国地方自治的启示,我国村民自治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为自治提供法律基础;应当健全选举机制,为自治奠定组织基础;应当合理划分乡村事权,平衡乡村关系;应当提高村委会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提高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一般来讲。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自治的形式有多种。如地方自治、社会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和人民群众自治。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纵观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村民自治选举实现了由委任制到选举制、由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由民主化程度较低到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转变,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自治选举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完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法规和章程;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农村两委关系的解析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洪生 《求实》2005,(12):99-102
农村两委关系问题是村民自治后选举时期乡村治理中的一个凸显的现实问题。村民自治的两委关系的政策设计体现出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模式,即所谓的“鸟笼型村民自治”模式,而这种法理上的设计为村民自治实践遗留下了一个国家控制与政府主导乡村社会的有力管道。  相似文献   

20.
尹焕三 《理论学刊》2003,(6):99-101
村民自治条件下 ,农村产生了一个由村民直选出来的村委会组织 ,与农村党支部委员会一道 ,构成了以“两委”为特征新的农村基层组织 ,给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必须看到 ,目前 ,许多农村“两委”关系出现了较严重的摩擦 ,正在影响着村级班子的建设和战斗力的发挥 ,危害着农村的稳定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这一问题已成为农村亟待解决的社会焦点问题。本文对农村“两委”关系摩擦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