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理契约反映了组织与员工之间关于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了对运动队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应选择从确定价值目标观、设定契约构成、务实诚信履约等方面入手构建大学生运动队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明礼诚信,是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之一,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本文对引起大学生不诚信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究,提出高校要强化诚信道德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道德规范机制,开发网络诚信资源,狠抓校风教风建设。  相似文献   

3.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希望、自我效能、乐观和韧性四因素。开发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心理健康成长,就业能力提升。针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群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的各个方面有一种直观、具体、不定型、不系统的心理反映,理性的政治心理是大学生良好政治素质形成的心理基础。然而,当前大学生政治心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塑造大学生的理性政治心理是当务之急。就业体系的调整将对大学生理性政治心理的塑遗产生重大影响,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失业工程的推动与职业结构的重构、社会环境的整肃及认识误区的校正两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诚信教育是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的德育教育内容,但通过对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诚信、生活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四个方面。研究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诚信教育培养的方法与路径,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学生诚信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笔者提出从开展全员全过程的诚信道德教育、健全社会的诚信评价机制等方面开拓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时下,随着社会大转型时期各种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心理以及历史的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诚信,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诚信问题"何去何从应引起中国大学生的深思。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越来越多。造成诚信失陷的原因多种多样,大学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是其主因,客观原因有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不良官德的影响、不好师德的影响以及学校诚信教育的不足等。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其辨别是非、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健全诚信的监督机制,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本。当前,诚信危机成了大学生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了解导致大学生失信的诱因及如何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朱慧卿 《工会论坛》2010,16(1):115-116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大学生诚信缺失事件不断发生,在学习、经济活动、求职就业、人际交往等诸方面都有所表现。这实际上是社会诚信缺失的反映、学校诚信教育的弱化、家庭诚信教育的忽视和个人诚信修养的不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5.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判断行使财产权行为是否构成夺取罪方面存在司法上的困惑和理论上的缺失.传统观点认为,行使财产权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所有权的客体,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是一种自助行为,不构成夺取类犯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夺取罪构成要件需要进行重构.夺取罪犯罪客体采用以平稳占有说为基础的财产秩序.行使财产权利行为的非法占有目的虽然具有债权的法律依据,但其夺取行为和手段不符合法律规定.自助行为的成立需在主体、标的、主观目的、紧迫性和手段强度上符合要求.因此,行使财产权行为应构成夺取罪,除非其符合自助行为阻却违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刑法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本文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当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的范围明确化,并建议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宣告刑作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明确规定了可以定罪的9种腐败行为,挪用公款是其中之一。我国刑法对挪用公款罪早有明确规定,但刑法规定比较抽象、概括,以致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刑法中犯罪构成理论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对挪用公款罪加以分析、界定。  相似文献   

19.
COA标签为正版操作系统的合法凭证。盗窃COA标签的行为不涉及侵犯著作权的问题,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盗窃COA标签的犯意不在于故意毁坏财物,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OA标签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属性决定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因此,盗窃正版软件标签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  相似文献   

20.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