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经济领域中的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可能有的公平关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的公平现却是以他们自己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由此决定的利益为转移的。所以人们对于何谓“公平”,又常常发生歧见。恩格斯说:“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极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10页)但希腊罗马时代的仅表和叵对1789江虽品的和建王肯定不合同意上边的O平观。公平同题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这里,我们Pn莫把问题局降于经济生活领域的公平,特…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认识个人自我价值?如何实现个人自我价值’这是一个人们普遍关注并经常谈论的话题。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价值观不同,每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回答,也大不相同。有的人认为个人体能、智能、德能、技能等等都是个人的“私有财产,个人自我价值本质上是属于“私人专利”,只能“归我所有”、“为我所用”,因此,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能是“私利的获得”、“私欲的满足”与“个人理想、愿望的实现”。现代物理学家、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却认为:“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任华撰文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政党执政的一个基本规律。任何一个政党都是由一些具有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共同理想的人们为维护或实现本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而自愿组织起来并以掌握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的的政治组织。从这个角度上看,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阶级基础并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此外,任何政党特别是执政党为了巩固执政地位,又必须在不损害本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努力满足最广大民众的各种利益要求。否则,执政党就有被民众抛弃的危险。这就要求执政党在维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同时,还必须  相似文献   

4.
1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人们的需求也不一样,我们要努力满足13亿不同层次的人的需要。同时还要看到,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娟 《共产党人》2005,(11):8-8
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现象背后都有社会不公的影子。社会公平的核心是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当然,公平是相对的。比如说分配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形式是多样化的,但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分配,由于资源禀赋不同,人们的收入不可能一样,即使进行再分配,每个人的收入仍然不会相同。所以,说到分配公平只能理解为建立较为健全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绝大多数人认为公正的某种规则进行分配,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而不是没有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差距是必要的,否则效率从何谈起。而且,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左右基尼系数才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16):47-47
换届,关系到领导干部的进退留转。在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要求大家像圣人一样,没有任何个人愿望和具体要求,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人非圣贤,难以完美。在换届过程中,干部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说明个人的愿望,提出适当的要求,是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的。但是,任何过分要求,任何给组织施压,  相似文献   

7.
李鹏飞 《党课》2007,(12):124-124
近来,在个别地方的信访工作中,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群众出现增多趋势。而这些群众之所以提出不合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个别群众不了解或者不理会有关的政策、法律和规定,个人利益至上,不考虑全局利益和其他群众的利益。二是有关部门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公开。在以往的信访工作中,有关部门对群众提出的同类或类似问题没有按规定办事,或因各种原因给予了特殊照顾。因此,给上访群众留下把柄。三是个别地方、部门存在求稳怕乱、息事宁人的思想。一些地方和部门把“无上访、少上访”作为信访工作的主要目标和“稳定、和谐”的主要体现,对群众上访畏之如虎。个别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就抓住这种“怕上访”的心理,动辄以“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进行要挟,以求得个人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教育现代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围绕教育现代化问题,我国教育界和理论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就教育现代化讨论中涉及的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点、标准、条件等热点问题作一综述。一、教育现代化的含义教育现代化由“教育”和“现代化”两个概念组成,由于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不一样,对“教育”的功能及作用认识也不一样,因此,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也不一样。第一,从内容角度加以界定。如有的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包括六个方面,即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水平、教育体系、办学条…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4):92-92
有一个有名的“三八”理论: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度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祝猛昌 《前线》2013,(4):43-45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社会实践崇尚的行为准则。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把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键在于协调好利益分配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关心和注重的重大问题,利益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核心内容。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是衡量公平正义的主要标准和试金石。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应该是现代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的几大最主要原则。就权利公平来说,它要求所有公民都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平等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不承认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超然于法律之外的任何特权,权利公平既要维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利,又要保障所有公民不会受到歧视,法律能够无差别地给予救济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不那么讲思想改造了,有的一听到思想改造就反感,甚至把思想改造与“文革”时期的“整人”等同起来。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思想改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包括立场、观点、思想方法、思想品德等等。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只有不断进行思想改造,才能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的需要。所以,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始终重视思想改造问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从事经济活动的现实人的本质抽象。理性、自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主要特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中的个人与市场中活动的人一样,是“经济人”,天生地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这种理论把政府听个人理解为“经济人”是有缺陷的。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和行使的行政人员应该是“公共人”特性的集中体现,应该是自觉地为公共利益服务,而决不应该是“经济人”。  相似文献   

13.
常听到人们谈起有关“满足”与“不满足”的话题,总的感觉是:对自己物质条件、生活境况已经很“满足”的人少,而持抱怨、期待态度的人却比较多,显示了处在当前我们这个经济社会重要战略转轨期的人们对自身生活、成就及人生的种种心态。  相似文献   

14.
六个馍馍     
人们时常说起“自得其乐”,但对其真正内涵的理解,很多人却存有偏颇,甚至错误地认为想干啥就干啥,那才叫快乐。其实自得其乐的意思是,快乐时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快乐的心情是自己营造的。那。么,天下人谁最快乐?  相似文献   

15.
党员博览     
《江淮》2006,(9)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人关注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特点是公务员工资改革向基层倾斜;事业单位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收入分配向高层次人才倾斜。网民对此表示关注。希望治理灰色收入平抑垄断收入网民认为,这次中央提出的改革收入分配的整体方案确实很好,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较好地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部分网民指出,分配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制度内分配”不公平,而是在“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上的不公平。因此,在改革分配制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制度分配以外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加以约束。目前所议论的收…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标准问题是学术界议论的一个热门课题,议论大多围绕着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而展开。现将这方面的一些主要观点介绍给读者,供研究参考。一、生产力标准的含义胡适风等说:生产力标准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说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1907年列宁就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列宁全集》第13卷第223页)。其二,是指生产力发展是检验人们社会活动成效的根本尺度。因为人们的各种利益在根本上是与生产力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历史表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给人  相似文献   

17.
沈远新 《新视野》2001,3(4):16-17
1980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时提出:“对我们中国来说,考虑问题历来不从中国自身利益一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全球战略来提出问题,考虑问题的。”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在中国自身战略的意义上使用“全球战略”这一重要概念,以后又从各个方面使用这一概念,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全球战略思维。为什么要提出这一全球战略的思想?以及对邓小平提出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如何理解?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两段话进行分析:“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世界上的人在议论国际局势的大三角。…  相似文献   

18.
浅议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经济管理角度分析了公平问题之后,认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利益分配中的绝对公平都是不存在的,只能说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人们谈论的公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是指获取物质利益的机会公平,指获取的物质利益应该与付出的劳动的比值基本相等。经济管理中的公平主要看贡献。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平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公平分配是物质利益分配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它只能从整体上去考虑其公平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田波  李家俊 《求实》2002,(9):13-15
当前人们对“双赢”的理解主要有利益关联加深说、利益均等分割说等四种。这些理解在分析依据、分析方法上都需进一步改进。如果从全球化的现实出发 ,结合运用规范与实证、静态与动态、宏观与微观等分析方法 ,对“双赢”的理解应是 :“双赢”并不表示国家之间利益的同质 ,更不代表“利益同质”下的无差异利益 ;它指的是各个国家具体利益的相对实现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 ,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利益分配格局 ;国际协调是实现“双赢”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11,(8):4-4
薄熙来同志说,“蛋糕”分得不公平,做“蛋糕”的人就没有积极性,这“蛋糕”就总也做不大。我认为这话对于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很有启发性。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蛋糕”做大了好多倍,而恰恰这时收入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的问题凸显出来。中外资料都表明:经济发展、“蛋糕”做大,并不一定带来分配公平或不公平的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