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研究《唐律》及明太祖关于重典治吏的有关法律规定入手,表明基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重典治吏只能收效于一时,不可能根治封建社会肌体上官吏贪赃枉法的痼疾。最后结合当今法制社会对治吏方面的规定,明确指出古代刑法的“重典治吏”不能用于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中开展的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2.
王昊 《法制与社会》2010,(1):284-285
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政策对明朝初年肃整吏治、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发展经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把“法”简单等同于“罚”是“重典治吏”一个严重弊端,违背了“罪责性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丧失了刑法的公正价值。历史的经验表明,民主和法治才是反腐败的根本途径;法制疏密适当、宽严相济才能取得反腐败的良好效果;有自下而上人民大众参与的反腐才是取得廉政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推行用严刑峻法保障封建统治秩序的“重典治国”政策,是朱元璋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朱元璋用重典治乱世不仅表现为扩大了惩治反叛、大逆等罪的范围和加重对“贼盗”等财产性犯罪的量刑,而且表现为严厉制裁贪赃枉法的官吏以及刑罚手段的极端残酷。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为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重典治吏”与惩治贪污贿赂就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障新建立的朱明王朝国家机器的有效运作和吏治清明,朱元璋通过颁布一系列严苛的律令和确立相关的制度进行重典治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朱元璋重典治吏的经验教训对当今的反腐败斗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明智的封建君主,还是清醒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或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为有效地遏制腐败均实行“重典治吏”,严刑惩罚贪官污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腐败分子心慈手软、打击不力。  相似文献   

6.
刑事政策是为预防犯罪而产生的。从严刑事政策之所以能够并应当运用于我国的防恐实践,主要有如下两点原因。 第一,恐怖活动犯罪的现实危害需要“治乱世用重典”。“治乱世用重典”是西周时期提出的法制指导思想,现多用其引申涵义,是指对于特殊时期与特殊领域的犯罪,应当适用特殊的制裁措施。恐怖活动犯罪巨大的现实危害决定了必须对其适用“重典”。恐怖活动犯罪以暴力犯罪为主要形式,组织性强,并且走向国际纵深化。  相似文献   

7.
遏制腐败需从多方面着手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各类监督 ;用重典治吏。只有数管齐下 ,不心慈手软 ,才能有效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8.
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明初统治集团在总结历代统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最具深远影响的"重典治吏"主张.严厉惩治了贪赃枉法的官吏,是明朝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当今腐败犯罪不断滋生和蔓延,"反腐"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早在我国古代,吏治就为历来统治者所重视,其中不乏可借鉴的经验。明朝之初,朱元璋"乱世用重典",制定严刑峻法以惩治贪官污吏,其规模之大、用刑之重在中国古代史上少有,对当时吏治的澄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明初重典治吏内容、经验与教训等为例,对当今中国的反腐倡廉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陈延涛 《河北法学》2002,20(Z1):207-210
朱明王朝建政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反映在司法上就是“三国三典”,重新兴起重刑主义思想以廓清吏治,以期达到“以刑去刑,刑去事成”的目的。大兴律例,同时法外用刑。从立法的思想、经济背景以及社会后果来讨论明代的重典治吏,以期从中得到启示和反思,探讨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89,(7)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朱明王朝。朱元璋非常重视法律的制订及实施,他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元朝的腐朽统治和覆亡的教训时曾说:“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所以他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且明申:“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惩创奸顽”,必须用“重典”。基于这一治国思想,朱元璋于执政期间实行了严酷的重典之治。  相似文献   

12.
程皓 《行政与法》2009,(9):112-114
赌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历史痕迹几乎贯穿人类文明的始终。,赌博违背了中国社会主流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因而一直被法律所禁止。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禁赌法律实践的总结与研究,指出其具有法令为辅、教化为主;法网严密、用刑苛峻;重典治吏、严惩官赌;禁而不绝、明禁实驰等显著特点,以期为我国未来禁赌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明初重典治吏反思今日反腐倡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腐败犯罪不断滋生和蔓延,"反腐"在我国任重道远。其实在我国古代,吏治为历来统治者所重视,其中也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明朝之初,朱元璋主张"乱世用重典",制定严刑峻法以惩治贪官污吏,其规模之大、用刑之重在中国古代史上罕见,对当时吏治的澄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明初重典治吏的原因、内容、教训,对当今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进行反思,试探求其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14.
明初朱元璋以刑杀为威,重典反贪,相信重典可以达到以刑去刑的效果,但是,明代贪官污吏仍层出不穷,其成效甚微,令朱元璋失望。明初重典反贪成效甚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以《明太祖实录》、《大诰续编》、《大诰三编》等为第一手资料,从明初重典反贪立法、司法以及监察监督制度本身来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以期对我国目前反贪污反腐败体制有所裨益,对建立一支更加廉洁更加高效的干部队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张家山汉简中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永东 《法学研究》2003,(5):139-147
张家山汉简的《二年律令》和《奏谳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法律思想。史料证明 ,汉初法律着力维护家庭伦理秩序 ,把儒家推崇的家庭道德法律化 ,是后世“法律儒家化”的开端。同时 ,汉初法律还以法家的“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思想为指导 ,对官吏严加管理 ,重典惩治官吏犯罪 ,表现出对秦律的强烈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6.
唐朝统治者在吏治方面实施“安人宁国”的吏治方针,并承袭了法家以律治吏的思想,运用唐律作为整饬吏治的有力工具,通过强化对有职权者的法律监督:建立对官吏靠责追究的严密网络,并通过倡导吏治廉洁,严防司法腐败等方面来对官吏进行全面的管理。立法者根据宽猛相济、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立法思想,制定的一系列从严治吏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制度。对我国在职官管理和廉政建设方面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这是历史之必然,民心之所向。依法治国主要是依法治吏。他们直接管理国家,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他们的职务行为都或大或小地对人民对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权力与监督的天子失衡,向权力~方严重倾斜的情况下,依法治吏更为重要。因此,笔者就依法治吏谈点浅见。一、树立向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国家宪祛从根本L确立了人民的主人地位。既然人民是主人,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法改革有数十次之多,成为推动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积极活跃的因素。而历次变法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强政治吏,即通过法律手段强化中央集权下的官吏体系,提高官吏素质,惩贪治弊,促进吏治清廉,强化和巩固国家政权。历代政权的兴衰更证明,变法治吏直接关...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与重典治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明智的封建君主,还是清醒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抑或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为有效地遏制腐败均实行“重典治吏”,严刑惩罚贪官污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腐败分子心慈手软、打击不力。(一)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强盛一时、因腐败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强化廉政建设,制定完备的法制,严惩腐败分子。(唐律)规定:对超编设官、擅离职守、私自出界的官吏,处以杖一百至徒二年的刑罚。监临主司(负责刑案、监察的官吏)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监临主司或监临…  相似文献   

20.
官吏是国家机器的运转者。官吏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当权者的统治效能和国家的兴衰。因此,古代的许多明君很重视官吏的“作风建设”,敢于从严治吏。他们的一些治吏举措,在今天都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