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表明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及基层组织、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重大转型与嬗变,乡村日益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从村民自治过渡到社区自治、从行政和生产共同体迈向社会生活共同体,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方式也逐步从政府主导的单中心治理转变为政社分工与合作共治的多中心治理。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组织是现行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农村极为重要的治理主体,其在社区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能力建设中,应重视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合理确定农村社区组织的治理空间和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信息化打造农村社区治理新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建设对实现农村社会的"善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多种现实问题,需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转型,搭建功能完善的农村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从而打造农村社区治理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4.
《江苏政协》2013,(7):15-15
<正>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乡村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大农民的福址。当前,随着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也产生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一、农村新社区建设不宜一刀切。当前农村新型社区大概分为征地拆迁安置型、村庄整合安置型和康居示范型三种类型。村  相似文献   

5.
多元共治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核心要义。通过对当前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现状的梳理,基于主体——能力——机制框架,可以析出隐匿其中的问题:社会主体“缺位”、能力承载“羸弱”、制度体系“碎形”。鉴于此,应该推动多元主体“到场”,拓展治理能力“边界”,构建治理机制“集簇”,形塑农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凝聚力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乡村振兴和乡村社会治理水平。这一指标体系涵盖社区组织认可参与度、社区公共服务满意支持度、社区成员互助和谐度、社区道德规范遵从认可度、社区归属自豪责任感5个一级指标,下设10个二级指标和50个变量。在对贵州省塘约村等三个行政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凝聚力指标体系的测评和比较研究中得出,加强农村社区凝聚力建设,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重建新型集体经济和共同体价值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十九大更进一步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型,为现阶段的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众所周知,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而社区文化建设则随之成为了社区建设的核心。因此,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  相似文献   

8.
在城镇化推动下,乡村社区逐步分化与转型。作为一种新型社区,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既保留着一定的传统农村社区特征,又具有现代城市社区的部分功能,是我国乡村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是转变社会中社会力量释放、个体自由发展的新场所,是城乡基层社会的重要链接点,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支撑点。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在推动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城乡社会融合,优化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由于制度、体制、社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的功能发挥并不完善,进一步发挥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还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张红梅 《人民论坛》2014,(2):105-107
使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共同发展,逐步完善农村社区的功能,充分保障农村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农村“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法治路径进行农村社区治理是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使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共同发展,逐步完善农村社区的功能,充分保障农村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农村"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法治路径进行农村社区治理是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安吉县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特色化发展"的思路,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和发展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吉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道路。一、坚持规划先行,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一体化。一是高点定位谋划。县委、县政府将农村社区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门成立城乡社区工作协调小组,定期研究布置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将农村社区治理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干部政绩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建设,有助于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具有社区性、综合性、服务性等特征。目前农村社区合作组织还面临不少问题,需要从理顺关系、股份制改造、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完善有关法规制度等方面,创新农村社区合作组织的内外机制体制,增强其为农服务的实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社区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促进农村社区联动,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村社区联动讲求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蕴含“三位一体”的主体逻辑、网络治理的空间逻辑及组织动员的动力逻辑.然而,在农村公共危机防控中,出现了村户衔接、信息沟通以及外部支持等方面问题,造成农村社区信息、物资和技术的...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20,(4)
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传统农村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但是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治理创新比普通的农村社区更有挑战性,其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因此,只有结合自身实际,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社区治理理念、科学发展社会组织、有序推动社区自治、稳定建设社区队伍等多个方面着力,才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社会共同体,也是国家对农村实施行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平台。我国的农村社区建设包含了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交往三个维度,行政管理维度和公共服务维度是围绕着社会交往维度而展开的,行政管理的革新和公共服务的强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增进农民的社会交往。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应通过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及探索建立开放平等的农村民主协商治理体制,推动建立适应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促进"邻里守望、和谐互助、融合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区治理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在基层的着力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社区治理存在的多元主体权责规范不明、联动机制缺位、共享意识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形成。为此,应着力整合多元主体力量确立共建制度、建立共治机制、促进共享实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参与是检验地方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区治理的绩效。当前农村社区村民参与公共产品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有序参与意识贫困化,参与行为的边缘化、非制度化和无序化,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共产品的建设成效,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和谐。所以,必须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建设中参与制度,提高村民的制度化参与水平,保证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建设成效和社区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礼堂与农村社区治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建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离不开农村文化的支撑。浙江文化礼堂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以国家意识形态供给构筑社会核心价值功能;第二,以文化认同方式构筑社区文化秩序功能;第三,以地方性知识涵养社区信任关系。在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需要整合传统的乡村文化、赋予现代公民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自信"的根底作用。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和平台的农村文化建设,对规范农村文化秩序、打造农民精神家园、提供农民参与的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勇  朱国云 《理论月刊》2013,(1):172-175
近十年来,通过良好的社会治理来实现农村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而鼓励和推动民间组织的参与则被视为在农村地区实现良治的重要途径。民间组织的参与不仅使得农村治理主体日渐多元,同时也改变了不同治理主体间的权力关系。如何在厘清不同治理主体间的权职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多方合作共治,是未来中国农村社区能否实现良治目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的兴起,社区自治也获得蓬勃发展。通过比较湖北省百里州镇与杨林桥镇两地在村民自治与社区自治建设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在在制度安排上具有可借鉴性。在传统型村治向现代民主型村治的转型过程中,比较社区自治与村民自治的异同,加强两者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我们架构更加适合现实国情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