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近日,安徽省民政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深入推进全省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意见》提出了完善政策支持、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培育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力量、建立"三社联动+防灾减灾救灾模式"、探索推进智慧灾害治理、积极探索整合防灾减灾救灾社  相似文献   

2.
论减灾救灾中的社会联动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力量参与是减灾救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尽管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减灾救灾格局,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应在转变减灾救灾观念的同时加快配套制度建设,构建社会联动参与机制,在减灾救灾中实现社会力量全过程参与,打造自救、互救、公救相结合的减灾救灾网络,即建立政府居中指挥协调,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神经,一点动,全线动的全社会联动参与的减灾救灾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2月12日,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促进条例》,引导社会力量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广东省民政厅出台《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支持方式以及保障措施,还提出在2017—2019年,省市县三级将分别通过制定政策、构建机制、搭建平台,加快推进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4.
资讯     
<正>四川:成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9月8日,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文件,批复同意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增挂四川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牌子,增加承担全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日常协调、信息沟通和资源统筹等工作。该统筹中心的设立,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是四川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将有力推动全省快速形  相似文献   

5.
<正>四川省通过成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完善了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在地协调站和在地协调网络,实现了社会力量及时高效有序参与救灾的局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减灾兴川"之路,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深圳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本市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发达的优势,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要求,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加强与社会组织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项目合作,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减灾救灾新格局。尤其是在"12·20"光明特别重大滑坡事故善后处置工作中,深圳市科学统筹协调民间救援组织、社工、义工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救助工作,较好地彰显了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援救助的作用,为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2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在南宁举办减灾救灾业务培训班,各设区市民政局分管领导和救灾科长,各县(市、区)民政局分管领导参加了培训。广西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韦力行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培训班开设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社区综合减灾和避灾安置场所建设等课程,并邀请浙江、广东、广西三省区民政厅救灾处负责同志作了专题授课。培训期间,学员们围绕"十三五"时期如何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提升民政减灾救灾能力、社区减灾创新发展、支持和引导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江西省遭遇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洪涝灾害,造成全省796.1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5.9亿元。在减灾救灾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紧紧抓住部省合作"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契机,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改革创新,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互联互补、协同高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3月6日,广东省减灾救灾应急协会在广州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共有43个社会组织和专家会员代表参加。该协会旨在搭建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服务平台,协调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工作,推进全省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快速发展。协会成立后,将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信息资源平台,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1日,西安市民政局联合西安市财政局印发《西安市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首次规定了西安市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工作原则、基本条件、参与范围、申报方式、确认登记等内容,还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力量自发组建具有一定减灾救灾技能、能够长期稳定参与减灾救灾工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指示或批示,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减灾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减灾委的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努力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指示或批示,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减灾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减灾委的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努力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指示或批示,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减灾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减灾委的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努力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面临的严峻灾害形势和各方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都呼唤着社会力量进一步拓宽参与救灾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本文作者建议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培育扶持、创新购买服务方式等方面,引导社会力量有效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国的灾害形势与救灾工作的薄弱环节(一)灾害形势异常严峻。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大灾突发连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  相似文献   

15.
加强救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将救灾减灾工作作为建立"民生政府"、发展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了以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统筹协调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特别是在社区减灾工作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岛市把"贴心民政、服务民政"的理念认真落实到减灾救灾工作中去,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调发展"的救灾捐赠运作机制,为  相似文献   

17.
<正>从汶川到玉树,从雅安到鲁甸,自2008年开启我国"公益元年"模式的七年来,我们经历了多次重特大自然灾害以及灾害带来的伤痛。但让人欣慰的是,与灾害相伴的不是沉沦与绝望,而是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机制的不断健全,特别是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不断成熟与理性。近日,民政部制定印发《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民发[2015]1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为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统筹协调社会力量高效有序参与救灾工作,进一步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现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给灾区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迫切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岛市把“贴心民政、服务民政”的理念认真落实到减灾救灾工作中去,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调发展”的救灾捐赠运作机制,为支援灾区救灾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为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陕西省在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监测预警和会商评估机制、自然灾害救助资金投入和监管机制、救灾物资保障机制及救灾捐赠管理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陕西省属于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省份,减灾救灾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减灾救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生命至上,不断加强减灾救灾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