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的模糊性与诗歌意境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语言的模糊性与诗歌意境的分析,可以看出模糊语言在创造诗歌意境美中所起的作用。正因为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特质,才使得诗歌具有了含蕴不尽、余味无穷、令人百读不、百听不烦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诗歌是隐喻的海洋,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这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根据中西隐喻研究历史上隐喻的研究方向的变化,指出针对隐喻难以理解与把握的特点而应采用的翻译策略,最后以中国古典诗歌中对隐喻的运用来阐释隐喻对意象的营造以及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歌是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一个的重点。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文章从在古典诗歌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古典诗歌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康德盛赞“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康德传》)。由于它在认知层面上显示出语言自身的特征,丰富了人们对语言实质的认识,所以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的研究大多还是从单一文体角度进行的,对不同文体模糊语言的比较研究涉及不多,这对把握模糊语言的规律是不利的。所以,加强对模糊语言的研究,特别是对不同文体模糊语言异同规律的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一、什么是模糊语言。关于语言的模糊性现象,早在几千年前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古希腊时期西方哲学家柏拉图曾明确指出过自然…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究的是《边城》的语言风格的美学特点,价值在于揭示出沈从文《边城》创作中独有的一些语言美学特点。具体表现为诗化语言句式、梦幻话语,沈从文常常用淡淡笔墨即勾勒出那不可言说的美,小说借用诗歌的意境,哲理的隽永,而且其中自然夹杂着的一些文言词语,更具有一种古典的精美,这种语言有着清丽柔美、古朴隽永的诗化语言句式;常常呈现梦幻话语。  相似文献   

6.
诗歌翻译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具有模糊性 ,其模糊语言创造美。它必然给诗歌翻译带来许多问题 ,包括翻译标准与方法。本文试图对汉诗英译翻译标准的模糊把握和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探讨 ,为译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是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与其精美传神的语言特色相结合,表现出以情致为主的象征主义和独特浪漫主义内涵,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写作开拓了新的疆域。  相似文献   

8.
阿瑟·韦利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学者阿瑟·韦利一生与中国古典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翻译了大量中国古诗 ,采用直译的手法 ,不押韵 ,而注重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为传达中国诗歌的节奏感 ,他尝试以英语的重音对应汉语的单字 ,形成了所谓的“弹性节奏”。他还尽量保留了诗中的意象 ,使许多新鲜的中国诗歌意象首次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韦利偏爱唐代以前简约自然的民歌风格及贴近大众生活的题材 ,他将自己的翻译重点放在了这一时期 ,并且他的诗歌翻译语言风格也倾向于简约、轻快、流畅。对韦利译诗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他不仅使广大的西方读者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就 ,而且在翻译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实践 ,成为后人翻译中国古诗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者阿瑟·韦利一生与中国古典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翻译了大量中国古诗,采用直译的手法。不押韵,而注重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为传达中国诗歌的节奏感,他尝试以英语的重音对应汉语的单字,形成了所谓的“弹性节奏”。他还尽量保留了诗中的意象,使许多新鲜的中国诗歌意象首次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韦利偏爱唐代以前简约自然的民歌风格及贴近大众生活的题材,他将自己的翻译重点放在了这一时期,并且他的诗歌翻译语言风格也倾向于简约、轻快、流畅。对韦利译诗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不仅使广大的西方读者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就,而且在翻译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实践,成为后人翻译中国古诗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在很多情况下,模糊语言的运用不但不会使语义含混不清,还可以增强其表现力。文中主要从事物的模糊性、人类认知心理和语言符号本身固有的属性等角度分析了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并且举例说明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目的在于说明模糊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提高人们对模糊语言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公认领袖,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英美诗歌的发展。然而庞德具有“中国文化情结”,他的诗歌从诗学原则,诗歌语言来说都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可以说庞德借鉴并创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现代诗歌又深深受到意象派的影响,将新文化运动的主帅胡适与庞德意象派诗歌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揭示这一点。可以说庞德及其所代表的意象派诗歌架起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桥梁。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将呈现中西文化发展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翻译必须把握好艺术意境的传达。本文结合许渊冲先生翻译的《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通过情感、韵律以及形象来传达意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模糊语言的来源,说明了模糊语言的本质,并援引关联理论的语境概念对模糊语言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对20世纪初在英美诗坛盛极一时的意象派诗歌创作曾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却是以一种文化误读的形态存在的.对汉字结构、中国诗的格律、诗歌含义等方面产生的误读,成为庞德等意象派诗人进行诗歌革新和创作的灵感源泉,并对当时英美意象诗派的形成和繁荣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古典诗歌中的反衬手法。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使用是个技巧问题,场合的不同,语言的使用固然不同;身份的不同,语言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公安预审工作中,讯问语言的使用,什么时候用模糊语言、什么时候用无声语言等,确实值得讯问人员用心探讨。  相似文献   

17.
纵笔挥洒形散神凝——论李白诗歌的散文化特色刘亚林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了许多对仗工整、语言精美的诗篇,这些佳作,以其整齐的格式、和谐的音律与典雅的语言,给予了读者美的享受,为古今共赏。然而就诗歌的体裁形式方面来说,他创作的乐府歌行体诗歌成就最杰出。他的许...  相似文献   

18.
唐诗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送别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唐代送别诗所表现出的恢弘的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以及关注社会、同情人民等进步意义是唐以前送别诗所没有。  相似文献   

19.
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讯问,是一种有力的讯问艺术,是讯问策略的一种具体体现。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有助于避免诱供、可使被讯问者作出错误的判断,有助于缓和被讯问者的对立情绪,有助于讯问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使用时应注意合法,注意当用才用,注意区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注意使用的时间场合。只有这样,模糊语言才能在讯问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在公安法律文书中有两种形式:无意模糊语言和有意模糊语言。前者在各种公安法律文书中都有较多应用,后者主要表现在几种特定的公安法律文书中。模糊语言在公安法律文书中能使表意准确,表达简洁、庄重、灵活、礼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