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不段加快,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量不断增长,失地农民数量将不断增加,如何对失地农民进行合理有效的安置和补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对铜仁市2009年以来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铜仁的实际情况提出新型安置模式并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只有建立公平、合理、透明、规范的征地补偿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征地补偿安置的操作,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基于2012年武汉市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状况的调查问卷,对武汉市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安置状况进行了分析,从征地补偿安置形式、征地补偿安置标准、集中安置住房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市征地补偿安置的基本状况、失地农民意愿及存在问题,在这些实际情况下,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存在征收补偿标准过低、补偿费用计算不科学、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助途径单一等问题,从而导致失地农民处于劣势,其合法权益易受侵害。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采取多元化安置。  相似文献   

4.
后补偿机制的构建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失地农民利益,保证其市民角色的实现。后补偿机制是针对目前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措施的缺陷、不足而提出,并与之形成良好衔接的一种新机制探索。  相似文献   

5.
基于在我国西部四川泸县、中部安徽金寨、东部浙江义乌三个征地改革试点市(县)的调查数据与访谈资料,对征地安置方式的社会保障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实施单一的货币补偿不能使失地农民获得相应的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险保障;实施单一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安置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老年失地农民社会保险的水平,但对于还未达到养老金领取年龄的中青年失地农民缺乏吸引力;实施货币+征地相关保险安置,失地农民可以在获得征地/失地养老保险的同时,获得较多货币补偿,但保障水平要远低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易造成单一货币补偿失地农民群体的不满。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征地安置方式,以维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提升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6.
稳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华 《理论前沿》2007,513(24):42-43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失地农民问题:(1)建立合理补偿的长效机制;(2)搞好住房安置,增加资产积累;(3)帮助失地农民就业;(4)建立失地农民普惠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的力度越来越大,大量农民变成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现金补偿过低,而且难以及时到位;补偿分配混乱,直接损害农民应得的利益;就业安置困难,无业农民增多。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往往会因为失去土地又不能稳定就业而是生活陷入困境,国家有义务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帮助失地农民应对生活困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着征地补偿标准低、安置方式单一、保障水平低、法律援助不到位等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完善,以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征地过程中因征地补偿费争议使得被征地农民和地方政府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此外,由于我国对失地农民在制度方面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安置和社会保障措施,使得许多失地农民往往成为社会的边缘人,从而带来不少社会隐患。应通过在立法上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将征地补偿原则由“适当补偿”改为“公平补偿”、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的社会保障机制等方法解决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了影响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体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日渐重要。失地农民因土地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晰、土地征用行为和程序的不规范、补偿标准和利益分配严重不公、安置水平严重低于现实保障需要以及农民观念陈旧劳动技能和素质太低等原因导致了权益保障缺失。保障失地农民权益,从策略选择上,必须明晰土地产权,理顺权利关系;规范征地行为,完善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分配机制;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安置效益;保障基本生活,强化社会保险;加强土地立法,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同安区工业集中区、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等项目的积极推进,失海失地农民群体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失海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等问题,切实维护失海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就同安区失海失地农民出路问题谈几点看法,提出了对失海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上要通盘考虑,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多管齐下,全方位保障失海失地农民的利益,使农村经济尽快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领域的整体研究状况及发展动态,在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做简单文献回顾后,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从时间序列、学科和期刊分布、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和研究缺陷等几个方面对CNKI数据库中失地农民研究领域近15年的学术论文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研究发现,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基本成型,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社会融入、就业、市民化、城市化、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等问题成为我国失地农民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在完善法律制度、关注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可持续生计问题及政府权能问题等方面仍有扩展的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批的村庄消失在城市边缘,城中村改造及合村并城工作成为城镇化工作的核心,土地及房屋的安置补偿和失地农民的保障也逐渐成为社会事务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在拆迁工作中,安置补偿标准不能满足农民要求,失地农民的保障政策不完善以及常年遗留的土地及房屋权属不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拆迁工作的推进,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保障群众利益入手,开拓新思路,探索新经验,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日益增多,由于征地补偿机制的缺失,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以后,不仅没有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城市化成果,反而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人和弱势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困境与社会政策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失地农民在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社会认同困境。因此,要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政策满意度;优化就业政策体系,提高就业能力;完善撤村建居管理和服务,加强社区建设;健全教育政策,提高文化科技素质,以增进城郊失地农民的制度、经济、文化以及市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重要途径。长安区的调查发现,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供需矛盾,即短期安置与长期生计、安置模式单一与多种生计资源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调节需要在"大保障"理念的指导下构建科学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通过制度构建可以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伴随着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综合性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深层次矛盾的反映。解决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不仅要切实贯彻落实好现行有关征地管理及补偿的政策,而且要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多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使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如何处理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在国内外都有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愈来愈多,失地农民的安置成为保持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失地农民住房安置情况、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业用地被征用,但相应的配套措施却跟不上。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维护失地农民生存发展的权利,怎样妥善合理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从传统观念、制度层面、安置补偿方式、社会保障体系、失地农民自身方面分析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政府、社会、农民三类主体出发,着重探讨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应如何发挥作用,承担何种责任,寻找促进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