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个体大多相信宗教自由,很多人都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同样宗教信仰也影响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个体对宗教观念理解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文化安全。从目前高校宗教观教育开展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说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非常有必要。因此,建议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以文化安全建设为切入点,健全文化安全视角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机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科学的宗教观,它辩证地阐述了宗教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应加强在文化安全视角的基础上探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够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纳入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对宗教兴趣增加、趋于认同。这既是宗教感染效应使然,也是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精神危机与价值迷茫的缘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则是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宗教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的多元、和谐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高校学生信教人数不断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大学生信仰宗教有其内在、外部原因,但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地方,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宗教渗透在高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高校应该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营造校园文化等。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应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树立科学信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通过课堂教育、学生管理、社会实践、咨询教育等途径,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平时教育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宗教热"正冲击着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想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培育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就要使大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理解宗教在现代社会的特殊功能,并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法治背景。而挖掘课程资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阐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领教学过程,形成大学生对科学与理性的崇尚,这将成为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培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宗教观的教育和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宗教这一特殊现象,不少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但当前大学生在宗教观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模糊。对宗教的社会作用还缺乏认识;高校对大学生宗教观的教育和引导的工作也做得不尽如人意;大学校园中,宗教渗透活动日渐增多,对于大学生已产生明显的影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宗教观的教育和引导,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理性对待宗教,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无神论观念,有效防止宗教的消极作用,合理发挥宗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建设薄弱、教育教学方法欠缺、教材建设滞后及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疆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确立。为提升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实效性,应大力推进相关课程建设,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注重少数民族语言网站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革新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新动向是指区别于从"宗教社会学"的批判视域,而从"宗教文化学视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阐释。这种研究新动向拓宽了宗教学研究的"思路"与"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文化观"上的思考与运用。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新动向还应该深入马克思主义宗教文化思想史的考察,并结合唯物史观的宗教批判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文本文献"进行纵深地、全面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尽管传教现象在大学校园已经较为普遍,但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传教行为有较强的抵抗力和辨别力。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涉猎过宗教典籍,没有参加过宗教活动,对宗教知识的兴趣程度不高,参加宗教活动的意愿不强,由此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较少受到宗教的影响。共产主义是大学生精神信仰的主流,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图景呈现出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格局。宗教并未放弃争取大学生,对此要加大对高校传教现象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和宗教观的教育,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积极教育引导有信教倾向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路径是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环节和载体,直接关系教育目标的实现。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路径现状存在着路径本身的缺失、路径体系化的缺失以及路径的维护和监管的缺失等问题,我们只有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实现的目标建构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的路径体系,才能使高校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理论发展和实践进步的产物。习近平宗教观内容丰富,主要包含了宗教本质观、宗教价值观、宗教历史观、宗教适应观、宗教管理观、宗教统战观等方面。习近平宗教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助于推动宗教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2.
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应该尊重和把握宗教自身发展规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善于发掘、弘扬我国现存宗教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重视宗教人才培养,推进宗教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来源分析,力图指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泉,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马克思本人的宗教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的基础。马克思的宗教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根源和宗教的发展和灭亡、宗教的社会作用和功能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体系。马克思对人本宗教的继承和批判,有着从启蒙无神论到科学无神论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社会的发展日趋多元化,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的扩散化等趋势日渐显现。随着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的增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冲击和影响了大学生群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以及科学的共产主义无神论信仰的建立。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问题在社会环境、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和宗教传播等方面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宗教文化信仰,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是宗教观史上的一场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消亡、功能以及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态度原则等不同视阕对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进行了精辟论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研究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一命题的最好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党员在宗教信仰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缺失与混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真正地学好马克思主义且欠缺相关的宗教知识。直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大力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时严把大学生入党关。  相似文献   

17.
列宁的社会主义宗教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针对学界关于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的部分观点,有必要从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包括列宁关于宗教产生的根源、"鸦片论"、宗教信仰自由、唯物主义辩证法处理宗教以及对"造神论"的批判等入手,客观认识列宁的社会主义宗教观。列宁社会主义宗教本质并不排斥宗教,而是随俄国特定社会环境对立和缓和交织发展,具有特定的时间性和局限性,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思想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8.
浅谈加强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环境、民族习俗等原因,宗教对民族大学生影响深远,必须对民族大学生加强正确的宗教观教育,使其增强辨别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观,对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功能以及宗教的消亡都有相当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人类社会的宗教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正确把握我国宗教所具有的群众性、民族性、社会性、国际性等特点,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问题的长期性以及宗教在当代的某些变化,克服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探索了如何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课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制定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论根据,是从事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长期指导着中国的宗教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