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5月7日上午,我来到了位于北京通州的吕厚民同志家里。这位83岁的老人精神矍铄,在两个多小时轻松、愉悦的访谈中,我分明感受了他的谦逊、质朴和热忱。  相似文献   

2.
余玮 《党史文苑》2009,(8):17-23
2009年8月,华国锋逝世一周年。笔者特采访华国锋专职摄影师钱嗣杰,追思他所知道的华国锋。 华国锋走得太突然,让钱嗣杰无法接受。华国锋比钱嗣杰大7岁.但华国锋生前一直喊钱嗣杰“老钱”,而钱嗣杰在华国锋离职后也一直喊他“华主席”,尽管华国锋曾对人说过“别再叫我主席,我是老百姓”……  相似文献   

3.
余玮 《党史纵横》2010,(3):23-26
2008年8月31日上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在送别华国锋的人群中,有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者,他就是曾在华国锋身边担任专职摄影师达3年之久的新华社高级记者钱嗣杰。这位老人曾在华国锋人生最辉煌的岁月与他朝夕相处。往事如烟,钱嗣杰忆及自己第一次与华国锋见面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余玮 《党史纵览》2013,(6):4-10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毛泽东秘回故乡韶山、毛泽东畅游长江……伟人一个个经典的瞬间、一段段珍贵的回忆都被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上,而这些照片连着同一个名字———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历史学家用自己的笔书写历史而钱嗣杰则是用相机真实地记录着历史。他家有一本特别的相册,里面装  相似文献   

5.
2009年8月,华国锋逝世一周年。笔者特采访华国锋专职摄影师钱嗣杰,追思他所知道的华国锋。华国锋走得太突然,让钱嗣杰无法接受。华国锋比钱嗣杰大7岁,但华国锋生前一直喊钱嗣杰"老钱",而钱嗣杰在华国锋离职后也一直喊他"华主席",尽管华国锋曾对人说过"别再叫我主席,我是老百姓"……  相似文献   

6.
龚格格 《湘潮》2013,(6):52-56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摄影师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了他的无数精彩瞬间。留存于世的照片,在毛泽东逝世后,仍将他留给了我们这个时代,并且还将继续留给未来。照片背后的故事,或意义非凡,或感人有趣。  相似文献   

7.
2014年8月3日,新华社摄影记者姚大伟接到紧急电话,奉命次日离京执行紧急采访任务——随总理李克强去云南地震灾区。姚长期从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闻摄影报道工作。从中央媒体到各省市区官方媒体都有专门拍摄党政领导活动的摄影师,他们的这一工作不仅要求有过人的摄影技术,还要了解领导人的不同性格和作风。  相似文献   

8.
《广东党史》2010,(4):55-55
<正>黄炎培之子黄方毅最近撰文说:1950年春,父亲黄炎培连续上书毛泽东,洋洋万言,直揭时政弊端,用词之尖锐、意见之直率,不在其他后来人之下,然而却"奇迹"般地被毛泽东接纳了。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至60年代,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荣幸地走进了令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之地——中南海。于是,一张张人民领袖的珍贵照片,一个个红墙内外的凝固瞬间,不断传向民间,传向世界。于是,世人对一代伟人的伟大与平凡,有了更深刻、更生动、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个为历史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人物,就是曾为毛泽东做了12年随身摄影记者的著名摄影家吕厚民。翻开那一张张业已成为历史记录的照片,听着摄影家讲述那一个个难忘的故事,穿越时空,历史又重新展现在了眼前……一吕厚民1928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读中学时,他看见学校里一位中国教…  相似文献   

10.
她的镜头总是围绕着一个人,记录下那个人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每当人们感叹照片拍摄得多么精美时,却从不知道照片的作者是谁。这使她成了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无名摄影师。直到20世纪末,她才从镜头后面走出来,同她所拍摄的照片一起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她就著名女摄影家侯波。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11.
王颖 《湘潮》2013,(11):4-8
1950年8月5日,一份灾情报告送到毛泽东的案头。原来安徽、河南交界地区连降大雨,淮北地区遭受了百年未遇的水灾。报告中写道:“淮北20个县、淮南沿岸7个县均受淹。被淹田亩总计3100万亩,占皖北全区1/2强。房屋被冲倒或淹塌而已报告者80余万间,其中不少是全村沉没。耕牛、农具损失极重(群众口粮也被淹没)。  相似文献   

12.
在侯波的摄影生涯中,最让她铭刻于心的是开国大典的拍摄。作为唯一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女摄影师,侯波拍下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的那个令人激动的瞬间,给后世留下了永恒的经典画面。谈起当年拍摄开国大典的情景,老人的言语和表情仍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激动和自豪。  相似文献   

13.
李柏彦 《求贤》2021,(1):30-31
甄琦|"80后"专职摄影师我是共产党员党龄13年我用镜头记录天津美景,再将魅力天津推向全世界。行走于城市里,他在暮夜和清晨时刻俯瞰脚下的万家灯火,按下相机快门,用光影记录城市的喧嚣与沉静;漫步于街道中,他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楼宇,用镜头触摸城市的脉搏和呼吸。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11,(1):58-58
沈志华在2010年第9期的《同舟共进》上撰文指出:毛泽东为什么坚持出兵朝鲜?这可分两个阶段来阐述。1950年9月15日,美军成功登陆仁川以前,毛泽东坚持出兵完全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原因在于,在那个时间出兵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15.
王全有 《党史纵横》2013,(11):15-18
毛泽东一生曾两次到辽宁视察。第一次是1950年3月1日,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访苏归来途经沈阳,视察了沈阳橡胶一厂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二次是1958年2月12日至13日,  相似文献   

16.
徐秉君 《湘潮》2013,(2):10-12
适时决策组建空军 1948年底,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党中央“将革命进行到底”伟大号召的发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全国的最后胜利已经为期不远了,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把建立空军提到了议事日程。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的决议。在这个决议中最早提出了建立空军的任务,决议明确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与五六十年代的史学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云 《世纪桥》2000,(3):15-19
二十一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历史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此时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发扬。《历史研究》的创刊和三个历史研究所的建立,意味着历史研究迎来了新的春天。尤为重要的是,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毛泽东酷爱历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相关的史学论争中,并影响和左右着论争。本文以毛泽东与此期的论争之关系为线索,探讨五六十年代史学论争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史学论争的时代色彩,并  相似文献   

18.
毛新宇 《新湘评论》2013,(24):25-27
爷爷给我起名叫“新宇” 1949年10月15日,当爷爷在中南海丰泽园为大伯和大姨举行婚礼时,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纷纷举起酒杯,衷心祝愿这对新人幸福美满,早生贵子。1950年10月14日深夜,大伯匆匆告别了亲人,一个多月后,他把28岁的青春永远留在了朝鲜半岛,给年近花甲的爷爷留下了巨大的伤痛和无法弥补的遗憾。  相似文献   

19.
罗嘉 《当代党员》2014,(12):69-70
我是罗嘉,我是一个摄影记者,我在华龙网。 我的工作是整天和相机、镜头打交道,用每一次闪光,讲述一个个故事,用每一个新闻故事温暖读者的心房,感动所有的感动! “不管什么采访,我必须亲临现场” 都说“有图有真相”,在我的理解里,对于摄影记者来说,不管什么采访,我必须亲临现场。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1,(14):10-10
据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说,这个“新”字,是毛泽东同志加上去的:“那是1950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