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寡母信佛者数量众多,有些甚至达到了痴迷程度。长期孤寂而劳顿的生活和佛教教义对人生的理解使得信奉佛教成为寡母的普遍取向。从大量的唐代墓志材料来看,由于母亲在家庭中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又与子女相处时间比较长,子女的佛教信仰不可避免地受到寡母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唐代文化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不仅影响到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作为重要题材,进入了唐诗。其中,佛教建筑和梵宇静境、佛教音乐、佛教壁画等内容在唐诗中均有突出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唐政府给予佛教以法律上的支持,使佛教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道僧格》是唐代的专门佛教法典,《唐律疏议》则有适用于佛教徒及相关人员的专门规定。佛教的“十恶”、“五逆”理念被吸收进入世俗法律体系并予以严厉打击。在一些特殊的节日,禁止杀生即“断屠钓”思想为唐代法律规范所采纳。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胡汉文化交流并融合影响最广泛的时期。曾在中原地区风行一时 的胡舞和胡服,反映出唐代胡汉文化交融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和社会风貌。唐代士大夫喜好诗 乐,寄情歌舞,因此对当时流行的胡乐、胡舞与胡服多有记载,从而使我们看到舞与乐不相 离,舞与服不可分,乐、舞、服各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与融合,形成了对中国古典文化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禅宗文化。禅宗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为文人士大夫所吸收,在他们所创作的园林艺术中得到充分表现。文中从禅宗美学、意境等方面作出理论阐述,进而对园林中的禅宗意境进行解读,从一个新的角度探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6.
宗教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宗教转向”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从宗教与国际关系视角看待当前日本与阿富汗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纽带是巴米扬大佛。日本佛教与历史上的阿富汗佛教同根同源,佛教对日本外交的参与作用十分明显。塔利班政权和阿富汗新政权分别秉承极端伊斯兰主义与温和宗教思想,这影响两者对巴米扬大佛的摧毁和重建的态度,也影响截然不同的与日本关系的走向。目前日本与阿富汗在巴米扬大佛问题上的良好合作产生的积极影响,为国际社会的阿富汗重建工作和阿富汗国家形象塑造发挥了极为独特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王了望际遇与天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诗人的书法艺术及其成就,诗人在天水所作的诗文书法,体现了其士大夫应有的悲悯情怀,可以看出天水在当时书法领域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从《庞阿》到《离魂记》,离魂故事中的现实爱情因素与神怪因素的比重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反映了创作主旨从宗教宣传到关心现实的转变。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在于由六朝到唐代文化意识的某些转变以及唐代士子文化心态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心城市,如曹魏的洛阳、许昌,孙吴的武昌、建业、广州、交州,蜀汉的彭山、乐山等。佛教经典的翻译借用了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想与语言,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与玄学在交流中融会贯通。佛教戒律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与风俗相适应,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的戒律与制度体系。佛教音乐传入并经过中国化,形成了中国佛教梵呗。三国时期的佛教流传,充分体现了本土化、时代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喜与僧交,以至于"交游一半在僧中",这在唐代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其原因多种多样,除了众所周知的好佛和寻求精神解脱等漂亮文雅的理由外,那就是借僧之荐、借僧为梯以达到青云直上甚至扬名的目的。这种借用并非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它是士大夫和僧徒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11.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称文殊院。  相似文献   

12.
从人力投资理论看当前教育唐代兴市场经济与人力投资在国家(即阶级)社会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都不可能撇开人的决定性作用和主体性地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正确地调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强调经济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试论姚合的佛道信仰及其对思想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佛道两教盛极一时,士大夫均深受影响,姚合生逢其时,自不例外,佛道两教给姚合的 思想创作均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其所接受的佛道思想主要是消极的一面,因而 产生的影响也主要以追求闲静、避世为主。  相似文献   

14.
人间佛教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庞大,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但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集大成者赵朴初先生在扬弃康、梁等人的“应用佛教”、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间佛教思想。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形成与完善,不仅为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而且在思想上为佛教的现代转换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是一位有着深沉宗教情怀的文学家,本文分别从基督教、道教、佛教三方面剖析了他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佛教来说,不是一种外在要求,而是佛教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教讲恒顺众生,讲到乐有情、庄严国土,这一目标决定了佛教必须与现实的社会人生结合起来,历史祖师在私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契理契机这一原则,原因就在这里,“理”就是佛教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与辽代的政治关系十分密切,与政治事务诸方面都产生了各种关联与互动。佛教已经成为辽代统治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的"辅助"工具。同时,佛教徒们经常为君国用通俗化的佛教经义祈福,也加速了辽代佛教的世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民族有着一种浓重的地缘情结.这种情结来自地理、历史、冷战思维以及冷战后俄罗斯人对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命运似乎与在东西方之间的选择有着密切关系,但是从俄国历史传统到官方改革,从外交政策到革命运动,无不说明俄罗斯民族的地缘情结是一种"欧洲的意识和非欧洲的无意识".在失去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地位以后,这种情结对俄罗斯在未来欧洲以及世界的位置都显得格外现实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成熟期,社会上形成自上而下的崇佛风潮.皇权托政佛门、以佛治国,将佛家的斋日与戒律纳入唐律,在刑罚的执行上表现出仁慈恶杀,运用佛教的处俗之德强化王化之制,以期佐治安民.士僧潜心悟道,通过宣扬事君以忠、侍亲有敬的伦理道德,劝人归善,协契王道.民众信佛,受佛家的禅定、报应、涅槃等思想的影响,随顺王法.  相似文献   

20.
素有“海天佛国“、“震旦第一佛国“、“海上仙山“美誉的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应化道场,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的得名源于佛典.自唐代佛教传入本山后,历宋、元、明、清直至于今,千余年间,虽经几度沧桑劫难,但屡废屡兴,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普陀山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