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贞虎 《党课》2011,(14):90-92
从黄埔军校开始,周恩来就开始与蒋介石打交道,对蒋介石的为人既有理性分析,又有感性认识。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中共首席代表长驻重庆,和蒋介石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谋略战,可谓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云梯”,双方斗智斗勇,殚精竭虑。为尽可能维持合作抗日大局,周恩来使出各种办法以对付蒋介石。  相似文献   

2.
黄道炫 《廉政瞭望》2012,(18):70-71
“乘赣匪西窜之时,力加经营”在人们印象中,蒋介石一贯视中共为心腹之患,必欲去之而后快。但政治人物的复杂常出乎人们想象。比较早提到蒋介石在红军西进时有意放水的,是其子蒋纬国。  相似文献   

3.
刺杀蒋介石     
贾占立  阿健 《廉政瞭望》2010,(13):60-61
蒋介石的一生中曾多次遇刺,险些丧命。最著名的是20世纪30年代江湖义士王亚樵指使刺客冒充记者,趁照集体相之机“刺蒋”,结果鬼使神差,蒋因故未露面,刺客孙凤呜只好将子弹射向当时国民党政府中地位仅低于蒋介石的汪精卫,蒋介石因此逃过一劫。事实上,蒋介石此前在广州任国民政府广州卫戍司令兼黄埔军校校长期间,已经两次遭遇刺客。  相似文献   

4.
原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一书中,形容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就像在公园里乘坐滑车一样,时起时落”。  相似文献   

5.
被称作“世界共产党”的第三国际突然解散了。自由世界弹冠相庆,欣喜若狂。蒋介石立即制定了“招降中共”的方案。特务头子戴笠也突发奇想:“派员赴延安谈判,并叫中共负责人毛泽东来渝。”他竟然想要把连蒋介石也“请”不到的毛泽东“叫”到重庆来! 这一回蒋介石又打错了算盘。  相似文献   

6.
钟河 《廉政瞭望》2006,(9):54-54
自今年3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1918年至1931年的日记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教授就在潜心研究——早年神往苏联,曾学马恩著作蒋介石早年对苏联非常神往。早在1919年,蒋介石就萌生了赴俄考察的愿望。当年1月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番,将来做些事业。”此后,他经常研究俄国形势,注意俄国革命的消息,把俄国革命看成是“一个新纪元”,并且还说过“如果有人攻击俄国革命,必与之力争;如有人攻击共产党,必竭力为之辩护。”1923年蒋介石终于圆了访苏梦,作为孙逸仙代表团的团…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出席开罗“三巨头”会议 1943年10月28日,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异常兴奋的一天。 这天,蒋介石收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电报,“祈极守秘密”。  相似文献   

8.
霞飞 《党史文苑》2004,(7):10-1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他们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赖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初,蒋介石把自己与美国捆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1926年冬,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首次来到庐山。除主持召开了一次会议外,蒋介石还踏访了庐山的主要景点和名刹古寺,对庐山的秀美风光赞不绝口,叹为“奇绝”。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对恬淡宁静的庐山萌发“异日退老林泉,此其地欤”的感慨。  相似文献   

10.
1927年春,正当北伐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长江下游,直抵沪宁的大好形势下,隐藏在革命阵营中的资产阶级右翼代表蒋介石,公然叛变了革命,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胜利走向了失败。对于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往史学界是从“四·一二”政变与帝国主义、“四·一二”政变与江浙财阀、“四·一二”政变与上海青洪帮流氓势力、“四·一二”政变与新桂系等不同角度来探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种种因素的。固然,帝国主义对蒋介石叛变革命予以支持,怂恿;江浙财阀予以资助;上海青洪帮流氓势力充当打手;以及新桂系与蒋介石的合谋等等,都为蒋介石叛变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与力量。然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①。因此蒋介石的叛变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他利用总司令职权,在北伐战争中,竭力保全并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同时费尽心机抢占地盘,进而藉其武力而发动了的。  相似文献   

11.
吴琼 《党史文苑》2002,(4):23-25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蒋介石在北伐战争期间就开始秘谋“清党”,因为当时年轻的共产党政治上不够成熟,不能及时洞察其奸,以至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对于蒋介石的阴谋,并非昕有的人都蒙在鼓里。郭沫若对此就有清醒的认识,并进行了“笔伐”,他在1927年初写下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中,第一个震聋发聩地喊出了打倒蒋介石的口号!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未能“出兵”参战,却借战俘问题大作文章众所周知,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占领了我国的台湾,使得本已摇摇欲坠的蒋家小朝廷得到了起死回生的机会。但是蒋介石幻想从战争中获得更多利益,先是谋求“出兵”参战,因为美国主子不允许而作罢;继而又阻挠朝鲜停战和谈,也以失败告终。别的问题插不上手,于是在即将停战的时候,蒋介石把目标转向了战俘问题。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在俘虏大批美军的同时,也有数万志愿军战士被俘。蒋介石意识到,如果把这批战俘弄到台湾补充国民党军,无疑是一支有生力量。同时,也可借战俘大作文…  相似文献   

13.
1974年4月5日凌晨,全台湾出现了罕见的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声中,蒋介石走完88岁的生命历程。这是蒋介石肉身的终点,却也是他真正“神化”的开始。其实,早在蒋介石的生命还没画上句号之前,“蒋公”在台湾就无所不在,全台湾也早就把“蒋公”当成偶像崇拜着。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退台后甩出了最大的赌注,一万多蒋军官兵在黎明登陆,岛上顿时狼烟四起。蒋介石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被毛泽东赶到台湾孤岛上这口气,这位视枪杆子为命根子的铁腕人物,凭借优势的军事装备与美国人后台,从退台那一天起就为反攻大陆做过种种尝试。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1953年的东山岛之战。 1953年7月16日,一万多国民党陆、海、空特混部队突然出现在福建与广东交界的这个165平方公里的岛屿上。 醉翁之意 1953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不仅力不从心而且大势已去,板门店一张谈判桌,从1951年谈到1953年,越谈越打,越打越糟,美国已没有了向中共和北朝鲜讨价还价的本钱和余地。 蒋介石的“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时间表已过了四年,这一年再不动手,岂不被世人耻笑? 1953年春节前夕,金门防卫司令胡琏向蒋介石呈上一份加急秘密报告,准备利用伞兵空降福建泉州附近的洛阳桥,配合两栖登陆部队进攻祟武镇,并此为桥头堡,展开对大陆的反攻。报告称,美国“西方公司”全力支持此次反攻计划,并答应事成之后,给设在金门的“福建反共救国军”一笔丰厚的报酬。 胡琏的计划正中蒋介石的下怀。就是冒险,也要寻求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5.
抗战开始后,蒋介石骨子里最怕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共产党。自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虽然确定了联共抗日的政策,在以后的国共合作谈判和抗战初期的国共合作抗战中,也作了一些重要让步,在实行开明政治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国内“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但历史证明,蒋介石的仇共、惧共心理是根深蒂固的。抗战后,他限制八路军的抗战区域,不许中共在敌后建立政权,要“削弱共产党力量的五分之二”。他害怕共产党借抗战之机发展,这可以说是蒋介石最大的心腹之患。这个心腹之患在抗战开始不久便迅速地发展蔓延起来了。在武汉失守前夕,中共即在敌…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炒股     
英子 《党建文汇》2007,(7):45-45
蒋介石从政前,曾从事证券业务,行为类似于今天的“做庄”。当时,他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经济拮据。在上海一些同乡的资助下从投机活动中获利。还参与组织了“协进社”社团,发起成立了由大买办虞洽卿、小学老师周骏彦等牵头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蒋介石既是这一交易所的经纪人,也是炒股人。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贵州、云南、四川之后,又组织指挥了“西昌战役”,实行南北夹击,聚歼了蒋介石在西昌设的“大本营”及其残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固守西昌三个月,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迷梦,拔除了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军事据点,于1950年3月27日解放西昌地区的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和两次台湾危机,曾经先后三次策划了分裂中国的大阴谋,蒋介石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在“一个中国”这个关乎民族大义的原则问题上,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两位争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似乎是不谋而合地想到了一起。 朝鲜战争爆发,台湾当局声明:“联合国无权讨论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9.
火鑫  铭秀 《党员文摘》2003,(4):13-14
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位极为复杂的重要人物。他一直与中国共产党作对,在逃往台湾后仍然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但他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主义立场。这与现在台湾那些图谋分裂祖国,制造“两个中国”或“一台一中”的跳梁小丑相比,是值得肯定的。毛泽东曾经对蒋介石的“一个中国”立场表示过赞赏。  相似文献   

20.
霞飞 《党史纵横》2004,(9):10-14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虽然是一对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台独”。蒋介石曾多次打击“台独”势力,维护台湾的主权,毛泽东更是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台湾的努力。可是尽管如此,在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上,两人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却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然而,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着共同性,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