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合作社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运动飞速复兴,因缺乏法律制度保障而难于健康发展。本文在吸收我国经济学界、社会学界有关农民合作问题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外有关农业合作社的立法实践及其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农业合作社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引起法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以期为急需创设的农业合作社法提供相应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论农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米新丽 《法学论坛》2005,20(1):59-64
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成的、以互利为基础的、自治性的生产经营组织。其作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合作经济组织法》也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尽管农业合作社是生产经营组织 ,但其与公司在营利性和成员权利方面存在着很大不同 ;与集体经济组织在产生原因和目的以及成员边界等方面也不相同。因此 ,农业合作社是一种既不完全同于公司、又不同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法人。承认这种特殊性 ,是保证合作社法的具体规则得以科学、合理安排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蔡成杯 《法制与社会》2011,(29):173-173,1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我县陆续成立了各种性质合作社,到2008年底,全县就已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473家,现农民合作社已经历了四个年头,其发展取得很大成效,至今为止,固涉诉由法院解决的案件也仅有二件。其中一件为转让纠纷,另一件为买卖合同纠纷。从涉诉案件的情况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势头基本良好。但笔者也发现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存在一些值得加于引导的问题。为此,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以法官的视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达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我国各地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实际,就农业合作社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使社会各界对当前发展农业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充分,从而进一步加快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农业合作社是农场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借鉴欧洲合作社尤其是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和创造出来的一种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形态最初并未体现于法律中。及至20世纪初期以后,在寻求农业合作社反垄断豁免及税收优惠的过程中,经由制定法和判例法的合力,农业合作社逐步实现了形态法定化,并在法律的助推下得以进一步勃兴。美国农业合作社形态法定化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如下启示:应重视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提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绩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制度的确立应积极回应实践中的制度创新;我国农业反垄断豁免的主体界定可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李勇军 《时代法学》2008,6(6):55-60
农业合作社的广泛存在及其深度发展,已越来越多的受到各国立法与学界的关注。农业合作社经历数百年发展,已逐渐由自发走向有序,在不断壮大与走向规范的同时实现向纵深发展,并不断彰显其发展优势。农业合作社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及农民收入提高发挥显著作用,其充分发展离不开国家立法的合理规范和在财政、税收方面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大部分合作社都是由掌握技术、资本的社区"精英",龙头企业或者政府机构等带头组建。由于普通农户受自身文化教育水平以及资本限制,合作社中就存在有不同的要素投入、不同的参与目的成员,即成员异质性。本文认为,在中国特定经济、文化、政治背景下,作为营利法人和存在成员异质性的合作社应该先走企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公民与法治》2007,(9):54-54
宣化县东望山乡元子河村农业股份合作社用股份合作的形式整合土地资源。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生产运营,大力发展奶牛养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食用菌栽培、蔬菜种植五种产业,形成了“种、养、加、能、肥”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初步实现了农业工业化、农民工人化、村民股民化。2006年底,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1680元一跃达到4183元,元子河村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小康村。  相似文献   

9.
论合作社治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社治理须贯彻经济参与、民主管理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合作社治理结构运作是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作社治理的新趋势是:经营管理"专业化"日趋增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加强,一人一票制受到冲击,股份制因素日益渗入。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6,(1):10-11
合作社、理事会、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农民组织,不是一种单独地存在,它追求每一个人的发展。但是,一旦它们在农民的心中扎下根来,人们梦想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的富裕、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将不再只是一些华丽的词藻。  相似文献   

11.
住宅合作社作为住宅领域的合作社形式,其属性应是合作社属性与住宅属性的结合。我国在住房商品化改革背景下的住宅合作社制度,性质偏于政府主导性,合作社属性明显不足,也没有充分体现出住宅的属性。基于住宅合作社的属性所决定,我国住宅合作社在未来立法上的类型可以确认为两类:保障性住宅合作社和社会性住宅合作社。  相似文献   

12.
论合作社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谭启平 《现代法学》2005,27(4):112-121
合作社是自愿联合起来的人们通过共同所有与民主管理的组织以实现其共同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目标与抱负的自治联合体。合作社的基本价值是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合作社社员信奉诚实、开放、社会责任与关怀他人的道德价值观。合作社的原则包括社员资格的自愿和开放、社员民主管理等七项。合作社与集体制是两种极易混淆,但实存重大区别的制度。由于合作社类型的多样性,规模大小不一,因此不宜将合作社的主体地位统一确定为法人,而应由合作社发起人自行选择。既可以选择为有限责任性质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法人形式,也可选择为合伙组织、合作社分社等非法人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以"互助合作"为核心的合作社思想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早已有之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进、升华.本文主要对合作社思想三大流派进行简要考察。  相似文献   

14.
马跃进 《法学研究》2007,29(6):31-43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没有解决合作社的法律属性问题。实践中农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以及其他合作社的建立,特别是合作社基本法的制定,都需要在理论上阐明合作社的法律属性。合作社是由利用合作社服务的人们拥有和控制,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要为目的,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按照交易比例返还盈余的自治性企业。合作社与集体所有制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公司存在区别。股份合作企业是合作社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合作社是利用其服务的自然人或组织民主控制的.以满足社员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性互助组织。合作社具有经济性与社会性的二元属性.两者对立统一于为社员提供服务的合作社宗旨之中。与合伙企业相比,合作社是非人合企业,同时合作社具有社会属性:合作社与集体企业在我国的混淆是一个历史问题,两者之间存在实质区别;合作社与职工持股计划企业在产生目的以及成员主体身份双重同一性的构成方面存在重大区别;股份合作企业的一部分属于集体企业.一部分属于典型的职工持股计划企业.而大部分应属于合作社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合作社立法——向着本来意义的合作社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合作社由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向着本来意义的合作社开始回归的30年,是中国的合作社立法逐步回归本来意义的合作社的30年。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合作社改革起步,合作社立法试图走出集体所有制的误区;上世纪90年代初—本世纪初,合作社获得初步发展,立法开始向本来意义的合作社回归;本世纪初至今,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合作社立法初步回归到本来意义的合作社。未来合作社立法将在回归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相似文献   

17.
工业反哺农业与农民合作社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有关农业主体地位的立法是关键,农民合作社是工业反哺农业的组织依托。工业要反哺农业,应从完善立法要件、资金注入的确定性、政府扶持制度、社员权的救济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等方面着手;尤其要不断完善我国农民合作社的立法,从而提高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三农"问题为举国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走区别于传统农村合作社的新型农村合作社之路,理应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正途。然而,农村合作社统一立法缺位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国内新型农村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本文大力呼吁立法先行。故,本文特就新型农村合作社的立法模式,及其性质与地位的法律确认发表浅见。  相似文献   

19.
张德峰 《法商研究》2021,38(5):116-129
缺乏资本是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破解合作社融资难题需要投资资本.合作社最终能够引入的投资资本必定以伦理投资资本为主,因为常规投资资本进入意愿不足且可能遭到合作社排斥,而伦理投资与合作制相容且能够满足合作社融资需求.合作社要成功引入伦理投资资本,一方面需要法律对伦理投资者追求经济回报与社会效益两大基本诉求予以回应,包括提高资本报酬吸引力以及保障投资者监督权,打造好伦理投资资本融入合作社的基础.另一方面,合作社成功引入伦理投资资本还需要法律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包括豁免合作社伦理投资股发行注册、发展合作社伦理投资基金以及设立合作社伦理投资股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20.
朱晓娟 《北方法学》2011,5(4):18-23
各国合作社法几乎均规定了合作社的法人主体地位,自德国以降的各国民法典在主体理论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德国民法典"理性—主体—意志"图式的影响。具备一定条件的组织或团体最终被确认为法律主体是因为其符合传统民法所要求的"理性",即具备独立的意思及独立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具备经济与社会双重特征的团体组织,符合理性要求下的法人条件,属于作为民事主体的法人。法人自产生之日起,学理就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虽然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对传统的法人分类基本上已达成了共识。然而在我国进行民法典立法的背景下,重新研究法人分类仍有其意义。对法人分类的研究有助于指导立法,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法人组织进行归类以确定对其采取的立法政策、宗旨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