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刑事诉讼法学界,有关庭审方式改革的争论由来已久,我国学者也一直在致力于对各种不同审判模式的分析与比较,力图设计出一种集百家之长,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模式。1996年3月17日修改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的改革和调整,正是此种努力的成果。本文从理论渊源和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庭审改革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庭审法律监督与庭审方式改革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前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着眼,从制度设计、司法层面、价值理念三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刑事庭审法律监督与刑事庭审方式改革之间的冲突及两者协调之艰难,折射出“现代化与法治”这个中国法学界时髦的话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3.
证据调查是刑事庭审程序的核心内容.审判中心主义、法律的形式理性、程序正义理论和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理论是刑事庭审中设置证据调查的理论基础.两大法系基于不同的诉讼理念,在证据调查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以日本法、意大利法为代表的"混合式"诉讼构造在证据调查的设计上的确体现出"混合式"的特征.与此相比较,我国刑事庭审中的证据调查存在很多问题,应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对我国的证据调查予以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4.
诉讼民主化科学进程对刑事庭审席位提出了重新设计与定位的必然要求。作了诉讼形态最完备的庭审,其席位改革要充分体现和满足诉讼活动的一般性质与“对薄公堂”的特殊要求,一要为实现审判活动的亲历性、形象性、直观性提供恰当便利的空间条件与视角场地,促进法庭各类信息完全流程与沟通,二是席位设计必须遵从形式与内容一致的原则,反映各诉讼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格局,达到本质与形式、外观与内部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刑事二审案件全面开庭审理,是深化刑事二审庭审方式改革的举措,有其必要性.二审庭审方式改革的实践,已有了较成熟的做法,使得合议庭负责制落到实处,增加了审判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证了对刑事二审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江歌案"是近期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审判的一起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其庭审过程展现了实质化庭审程序的基本特征,包括统摄全程的争点与证据整理程序、针对性极强的证据调查程序、独具特色的人证调查程序和焦点集中的辩论程序等。以日本刑事庭审程序改革的经验为参照,我国庭审实质化改革应着力于建构争点与证据整理程序(庭前会议制度与开场陈述程序相结合)、完善证据调查申请程序和人证调查程序、调整法庭辩论程序、取消最后陈述程序,从而使刑事庭审程序各环节前后呼应,始终紧紧围绕控辩争点进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庭审具有更强针对性、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司法实践中控辩式庭审模式的改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庭审方式是对现行我国刑事公诉案件审判方式的变革,其基本特点是控、辩双方各自举证、辩论,法官居中裁决。因其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经验,因此,从法学理论上对之加以分析、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1996年改革后的中国刑事庭审模式是在原来职权主义审问制基础上吸收当事人主义对抗制要素的混合制庭审模式,但改革的目标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得到实现,却呈现出具有对抗制要素庭审模式下非对抗性审判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作为对抗制庭审模式基本前提的控审分离、控辩平衡、审判中立缺失。实证分析具有对抗制要素庭审模式下非对抗性审判的现象及原因,有益于中国刑事审判模式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9.
刑事庭审中对被告人的讯问程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刑事诉讼程序。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刑事庭审中讯问被告人程序的规定虽较之过去有了较大的改进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有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质证,作为发现案件事实与证据真相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改革的进程中,有必要对我国刑事庭审质证的具体方式及要求进行深入探讨。应从四个层面界定刑事庭审质证的涵义,阐述推进庭审质证实质化的法理依据,以及从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两方面具体论述实现刑事庭审质证实质化的方式及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庭审改革与公诉人培训单民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庭审方式作了重大修改,即由纠问式的庭审改为控辩式的庭审。这在我国刑事诉讼史上可谓史无前例,也是我国诉讼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主控方的检察机关理所当然地加重了责任。...  相似文献   

12.
刑事一审庭审方式改革,应当确立独立、超脱、中立、明辨、处断的法官形象;确立关键证人到庭作证制度,建立交叉询问程序;确立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积极探索刑事一审案件的繁简分流,切实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3.
修正后的刑诉法确立了一种新的庭审模式,刑事庭审模式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与缺陷.西方国家刑事诉讼开庭审理中举证、质证方面的规定有很多合理、先进的内容.而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却没有吸收上述先进因素,研究以上合理内容,对于我们即将进行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会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于检察机关参与和适应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实践,就证据移送要求,证人出庭的责任和保障、证人书证合理性以及检察机关对公诉的变更和撤回问题,提出了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15.
增强辩护力量、增加庭审对抗性是庭审实质化改革的题中之义。庭审实质化试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刑事辩护进程,但却未得到实质性跨越,不仅改革之前的问题依然存在,还滋生了新问题。这与改革设计主体中律师缺位、改革路径下权利供给不足、律师培养方式与庭审实质化脱节、刑事法律援助的有效辩护条件未修复有关。改进庭审实质化改革下的刑事辩护,短期内应完善控辩审三方主体设计机制,加强律师出庭技能培训,中远期层面则要改革法律职业培养方式,延伸律师权利保障阶段,提高法律援助的质和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的刑事庭审制度的确立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并蕴含了明显的中国特色。然而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需要立法和司法上的不断完善 ,以使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与有关国际标准日趋一致。  相似文献   

17.
刑事庭审网络直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强化公众对法庭审判活动的监督,促进法庭审判的规范化并最终提升刑事审判的质量;另一方面,它又存在侵犯公民权利并使刑事审判程序发生异化的潜在风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刑事庭审网络直播进行系统地考察,并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对其规范化运作作一宏观上的制度设计,从而有效防范其风险,提升刑事审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论证人出庭作证对庭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人出庭作证、证据采纳是新刑诉法实施后最关键、最难解决的问题。刑事庭审实践中无证人出庭,弱化了新庭审的对抗性,我国现实条件又制约着证人出庭作证;新刑法所确立的证据规则又严重影响到庭审方式的实质性改革。作者指出,我国刑事庭审的出路在于理性追求与实践调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庭审质证制度的缺陷及理论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诉法修改以后 ,庭审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贯彻直接、言词原则 ,质证是庭审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庭审质证制度面临的种种不足的分析 ,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人证调查是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之关键所在。由于现阶段我国法律规定不够明确,人证不出庭成为庭审之一大弊害,直接言词原则往往被架空。试点改革之初,在诉讼体制尚未发生完全变革之下,同时也考虑到诉讼传统以及特殊历史条件,确立人证出庭作证和书面言词证据相结合的混合式人证调查方式,随着交叉询问、证据开示、法律援助等配套制度一以贯之。实现"事实认定在法庭",使庭审真正成为事实查明、证据认定、诉权保护、公正裁判的关键"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