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和谐史观     
郑先兴 《学理论》2009,(7):114-1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作为当代的施政纲领和政治思想,将自然地成为指导历史研究的新观念。即“和谐史观”。其要义就是将历史看作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而经济增长、社会安定和执政实力,才是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历史整体的发展是进步的,但在具体的细节上却需要人们谨慎小心,勤奋创造,才有可能推进历史不断地发展。其意义是对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观的超越和发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稳定史观等各种史学思潮的拨乱反正,对盛行于民间的文化史学的一种引领。  相似文献   

2.
魏璐璐 《学理论》2013,(18):57-58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的热度在近些年也在不断升温,然而,面对众多的历史读物,如何去分辨?同一段历史,不同作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读?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产生了英雄史观与人民史观两种不同的观念。而从英雄史观走向人民史观,更深入地从人民史观来认知历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3.
郝贵生 《理论探讨》2005,1(1):80-83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理论中两个基本支柱之一,然而它却是哲学理论界研究的薄弱点。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改革开放、执政党建设、反腐败、人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文化建设等多方面都要求深入研究群众史观理论。  相似文献   

4.
曹艳肖 《学理论》2011,(27):33-34
青年毛泽东的历史观经历了一个由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的转变过程,就毛泽东的成长经历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使其思想表现出了多变性。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毛泽东信奉圣贤救世,认为只有圣贤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毛泽东的历史观发生转变,认识到群众力量的强大,实现了由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是物质创史观,还是实践创史观孙咏,丛大川历史观的根本问题是谁创造了社会历史。凡断定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自然物质活动自身创造的称物质创史观,亦可称唯物史观;凡断定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称实践创史观,亦可称实践史观.那么,马克思的历...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9,(10)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一个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史观的新探索,蕴含着目的上为了人民、动力上依靠人民、价值上由人民共享成果等丰富的群众史观思想,是群众史观在新的时间和空间里的延续和升华,赋予了群众史观崭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强化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7)
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认为世界历史的内容为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包括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两方面,从世界整体全局的角度来分析、探讨、阐述世界历史及其演变的规律。21世纪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是顺应时代背景的应有之义,从整体世界史观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哲学史的研究。从马克思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题所写的博士论文,到恩格斯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中,他们为了指导工人运动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研究了从古希腊罗马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哲学发展史,几乎对他们以前的欧洲哲学史上每个重要哲学家都作过评论。在研究哲学史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了他们的哲学史观。象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树立正确党史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牢固把握党的历史主流本质,是我们掌握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梳理党的大会决议、指导思想中对群众路线理论的认识和决策,有助于我们理解群众路线为何成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演进历程。在正确党史观指导下,我们要坚定信念、以身作则,坚决摒弃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努力学习并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为党史学习教育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冷幸  熊丽英 《学理论》2013,(4):34-35
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深入与发展的结果。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解入手,阐明"以人为本"思想与群众史观的内在联系,进一步阐释"以人为本"思想对群众史观的深入与发展。这不仅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哲学的视角,唯物史观和文明形态史观这两种解释、构建人类文明的宏伟叙事,在理论上具有诸多相近之处。然而,这两种理论在本质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思想的截然对立,在一些具体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比较两者的理论异同,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巴特菲尔德所揭示的"辉格史观"针对的是以"当下"作为"过去"的判断标准,忽视历史多样性与具体性的历史研究范式;《资本论》阐释中的辉格史观,则是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构造的"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视为"一般对象的一般逻辑",进而将"思想的具体"视为"现实的具体",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误读。"辉格史观"的无奈在于同时兼顾"历史的具体"与"历史的总体"、"过去"与"现在"的两难。要建构起切合当代中国现实的理论图景,必须走出《资本论》阐释中的辉格史观。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8)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进步发展的,并存在一个稳定原动力,推动历史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科技发展的方向性和马克思的进步史观密切相连,科技发展方向不仅引导着生产力发展方向,而且也影响着生产关系。但仅从科技角度看待马克思的进步史观是不够的,还需要综合考虑道德、精神的作用,客观全面地看待马克思的进步史观。  相似文献   

14.
群众史观与"领导权力"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贵生  李俊赴 《理论探讨》2007,1(2):152-157
人们一般把“领导权力”理解为支配他人的能力、力量。这种认识过于简单、肤浅,背后隐藏着英雄史观思想。从群众史观的角度认识“领导权力”,实质上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的实践活动中为了一定的利益目标,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中,领导者所形成、具有和体现出来的真正能够调动、组织、指挥、率领大多数人凝聚为更大合力,实现特定目标的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统一的能力和力量。这样认识“领导权力”的实质,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1,(9)
金观涛等人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纳入其史学实践中,通过论述子系统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展现出在三个子系统的相互耦合下,结构发生演变直至异化,而在潜组织的调节下,结构由旧到新的演化机制。以此通过对比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化历程以及与中国传统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之间的差异,从而展现出结构史观视角下的社会演变。  相似文献   

16.
李海青 《求知》2011,(6):4-6
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要求我们党必须以人民的权利与幸福为本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或称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理论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奠定了理论基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他的实践论、矛盾论和群众史观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正确党史观就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在百年奋斗进程中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一以贯之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中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守正创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三个历史决议确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正确党史观。  相似文献   

19.
黄列 《团结》2003,7(6):83-85,92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集中和完整地体现了近代中国哲学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观。剖析孙中山的“民生史观”,从中可以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3)
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重大的发现,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一个是唯物史观。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自诞生以来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今天所处的时代也产生着影响。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当代启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进行了浅析,以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