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和深化,作为中学基础教育课--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深刻地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更是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早年积极提倡西学,晚年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但梁启超前后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一致的,即倡导中西文化的"结婚",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批判也有传承,尤其提出了"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的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作为公私观嬗变中的重要一环,思想家对"公""私"的内涵以及"公""私"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君主、国家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利益安排进行重新探讨和相应调整。在这一转变背后,不仅仅反映了思想家们对"公""私"这组价值理念的探索,更折射出思想家们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和价值理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周敦颐作为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理想人格思想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他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建构,是对中国以往哲学的继承与超越。他的理想人格思想中:基本要求是"无欲";核心思想是"诚";可贵之处是"独立";完善过程是"修养";终极状态是"和谐"。周敦颐的理想人格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如何塑造理性人格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当代中国大力提倡的大公无私、诚实守信、人格独立、修身养性、身心和谐,无不与周敦颐的理想人格思想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以来深远的启蒙思想家。他在民主政治资源匮乏的日本社会反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独立,对日本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其立足于自由主义价值取向的民主思想不仅在明治维新时期、即使是在今天也不失其深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9)
"慎独"之所以一直受到德育思想家们的重视,是因为它在人们修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传统道德教育"慎独"思想对当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教育作用及其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是大学生更能发挥出凝聚"中国梦"的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晓刚 《学理论》2011,(25):15-16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著名论断即"猫论"。这一理论并不是急功近利式的实用主义,而是包含了极为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它是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亲民唯实思想的一种深化和生动体现。"猫论"用最朴素、最平民化的语言道出了深邃的哲理,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作为理论家和思想家而独有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4)
作为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家、批评家和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比埃尔·约瑟夫·蒲鲁东曾在其《什么是所有权》、《贫困的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一些著名的观点,例如"财产就是盗窃"、"人类理性"等等。但他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最终仍未能摆脱其思想的局限,形成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系列辩证法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并受到了马克思的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9.
提倡经世致用的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从人才培养、官员选拔、地方官任用、行政机构设置、官场风气等不同角度,广泛揭露了明代官场存在的种种弊端,并剖析了这些弊端对明代政治所造成的巨大危害。他所提出的一些精辟见解,在今天亦不乏警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9)
从"斯芬克斯之谜"及雅典德尔菲神庙前所刻的"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开始,人的本质问题逐渐成为各个时期思想家研究的重点内容。无论是古希腊时期思想家的懵懂认知,还是中世纪思想家的神学观点,以及近代思想家理性色彩,都没有正确把握人的本质。但是他们的思想对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却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贺奋清 《学理论》2014,(20):28-29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的时代。新旧制度正在更替中。基于此,思想家们必须给出解决方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面对乱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治国主张。他建立了一套以礼、仁、义、正名四个儒家根本理念为基础的旨在维护礼治的"为国以礼"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2.
那海 《各界》2008,(9):68-71
吴稚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具特色而有过较大影响的人物.他学贯中西,爱国坚定,生活淡泊,提倡并致力科学与教育,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崇敬并受到其深刻的影响.蒋梦麟称赞他是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照的彗星;胡适誉之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196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十三届大会上举荐他为"世纪伟人".……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2)
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三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卢梭、密尔的参与思想进行梳理,考察古典伦理政治观下的参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权利政治观下的参与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折中调和政治视域下的参与思想:密尔的代议制政府理论,以及三位思想家对“参与”与“民主”之间关系的理解。以上论述“参与”重要性的理论都从一个侧面形成了民主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尽管不受限制的参与可能导致的暴政或极权政治的后果令思想家们谨小慎微,但他们仍提倡不同程度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4.
于东超 《学理论》2011,(28):48-4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重大的影响。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仁""、礼"为中心内容的规范和治术,突出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孔子所表达的理想在现今也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多数暴政"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数暴政"是托克维尔在分析民主政治发展前景时提出的并被后来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不断提及的理论假设,它有着特定的内涵、意识形态取向和政治价值色彩;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安排及其运行实践并没有使"多数暴政"在逻辑推理上的可能性获得经验层面的支持;以"防止多数暴政"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缺乏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邹博 《学理论》2013,(14):53-54
阿尔都塞是在阐述症候阅读法时提出来问题式这一概念,只有理解了问题式才能到达阿尔都塞理论的核心。阿尔都塞认为,由于问题式的理论构架是隐性的,要把它从一个思想家的和文本深处发掘出来,普通的阅读研究方法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通过"症候阅读法"。这个"症候阅读法"就是阿尔都塞为了更好地解读马克思的思想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魏源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最杰出的思想家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他为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魏源既是典型中国经济思想的最后一位足值称述的思想家,同时也是号召向西洋文明包括经济制度学习的发韧者。在其经济思想领域中,魏源的商品经济思想是最为突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产生了直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指找到了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机制,使社会不再轮回往复,变得越来越好的过程。从西方发展的历程来看,个人主义是发展的一种文化动力,它极大地推动制度与技术的创新。近年来,我国有人不断提倡"个人主义"精神,认为中国缺乏人体自立品格,需要用个人主义精神予以培育和激发,以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个人主义合理的解释,分析个人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论述中国是否应提倡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9.
正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始祖。"博通古书"的墨子,对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统治者怀有极大不满,对下层百姓的疾苦抱以深切同情。墨家思想和当时的儒学同称"显学",但它与孔孟儒学又有不同。在儒家学说居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墨家长期被冷落,直到近代,墨家思想才又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李成霞 《学理论》2011,(17):255-256
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其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它对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改革教学方法,曾起过积极作用,与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我国提倡的新课程改革之间又有着密切关系,亦为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可行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