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克梭惨案”后埃及重振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埃及四大经济支柱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每年旅游外汇收入超过20亿美元。埃及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开罗壮观的古城堡、卢克梭的国王和王后谷、阿斯旺的阿布辛堡神庙和美丽的尼罗河等,每年吸引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1997年11月中旬发生在旅游胜地卢克梭的枪杀外国游客事件,使埃及旅游业深受打击。埃及政府为了挽救旅游业,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措施,使这一重要产业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2.
古埃及雕刻的主要特征与艺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人创造了高度的古代文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们发明的象形文字、以及闪烁着文明之光的金字塔、木乃伊和神庙。雕刻艺术是联系这些文明载体的纽带。本文拟分析金字塔、木乃伊和神庙雕刻的主要特征及其艺术思想,以期加强我国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循环往复的永恒性古埃及最早的雕刻形式是象形文字,希腊人称为“神圣的雕刻”。在这方面的象形文字是刻在石头上的图画。埃及雕刻具有持久性的风格。与古埃及雕刻相关联的古埃及雕塑在3000年间显示的变化不大。在一般人看来,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700~2565年)的…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形塑的模式远非一种可以概括,其形成往往是根据各地不同的历史传统而演变至今。作为中等城镇代表的跨方言群的巴生、金宝、大山脚,各自以福建话、广东话和潮州话为通行方言,代表了3种不同方言群占据优势地位的历史事实。神庙是早期跨方言群华人移民社会的精神载体,神庙理事会往往也是当地华社的最高领导机构或者协调机构;各籍贯社群的组合模式并不固定,依各地各籍贯社群的人数规模而组合;各地华社经历方言群认同后,都会陆续进入籍贯认同的阶段。目前,马来西亚各地千差万别的华人社群的不同集聚,反映的正是各地华人社群形塑迥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祭司是古代埃及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势力群体,他们不仅具有通晓神事、为法老加冕的宗教和政治特权,还通过经营庙产等活动,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古代埃及的宗教和世俗社会中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古典作家还指出.埃及祭司拥有免税特权.但大量的埃及古代文献说明,只有那些得到了法老特许令的神庙,其祭司才拥有免税特权,并不像希罗多德、戴奥多罗斯讲得那么普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他们的特权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5.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建造了上千座神庙,神庙名采用苏美尔语é作为限定符号,指代包括神庙在内的所有宗教建筑。广泛使用于苏美尔时期的宗教赞美诗、祈祷文和皇室铭文并被后世不断沿用。神庙的命名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依据,提供了神庙的宇宙论重要性和地理位置以及神灵的神性、功能和生活图景等丰富信息,对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宗教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举世瞩目的埃及大选尘埃落定。从历史角度看,20世纪是埃及宪政民主实践的重要历史时期。1952年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埃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政治体制,实现了国家政治的稳定运行。最近十几年来,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出于改造中东的战略,直接施压,要求埃及进行政治改革,再加上美国“大中东倡议”的影响和埃及国内反对派的壮大,造成了埃及2005年宪法第七十六条修正案出台。修正案以及随后的埃及大选表明:埃及是成熟、自信的中东大国;埃及人民渴求政治稳定,并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务;从短期看,大选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从长期看,它是埃及政治制度现代化新的里程碑,埃及政治民主化进程已是离弦之箭。  相似文献   

7.
上篇记叙了我在沙特工作期间关于公共外交和人文的故事,我出使埃及期间也有很深感受。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据埃及人自己讲,埃及有7000多年的历史。记得在埃及工作期间,我同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一起讨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我就说起了在埃及工作期间对埃及古老文明的领会,埃及人民在五六千年前就能创造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这是很神  相似文献   

8.
论埃及混合法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合法庭是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为攫取司法权而设立的一种特殊司法机构。埃及的混合法庭从 1 875年设立 ,到 1 949年被撤消 ,历时 74年 ,历经埃及近现代的历史变迁。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混合法庭深深地打上了殖民化的烙印 ,沦为西方列强侵略、统治埃及的工具。另一方面 ,混合法庭可以说是个“国际法院” ,是法律移植与法律融合的“试验场” ,体现了外来法和本土法的有机调和 ;混合法庭又可以说是埃及法制近代化的“催化剂” ,它促进了埃及近代司法体制的建立 ,改变了普通埃及人的诉讼观念 ,对埃及近代法典的编纂起到了推动作用。混合法庭独特的法律实践在客观上促进了埃及司法的进步 ,为埃及法制近代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连接非亚两大洲,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养育了埃及绵延7000年的灿烂文明。  相似文献   

10.
姜英梅 《西亚非洲》2003,52(1):44-47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自成立以来 ,在埃及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与埃及历届政府的关系时好时坏 ,甚至几度被解散。在当今埃及 ,兄弟会因倡导伊斯兰复兴 ,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依然是埃及最强有力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11.
埃及现代化进程中妇女的政治参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泰 《西亚非洲》2007,(2):32-36
20世纪是埃及女权运动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但是,无论从中东地区横向比较,还是从埃及50年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看,埃及妇女的政治参与都处于较低水平。从政治社会文化的视角透视,便可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妇女政治参与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可;妇女的政治参与渠道不畅;妇女受教育水平低导致妇女政治参与的缺失,等等。埃及政府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加以解决。妇女的政治参与一方面是现代化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将对埃及的政治民主化乃至社会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但到底是谁亲自动手修建了金字塔却是长期以来一直搞不清的问题。 不久前,这一历史疑问终于真相大白。在埃及急  相似文献   

13.
赵克仁 《西亚非洲》2012,(5):89-105
自然崇拜、亡灵崇拜和法老崇拜是古埃及宗教的核心内容。亡灵崇拜是埃及宗教发展的中间环节,因而具有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亡灵崇拜是埃及自然崇拜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埃及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历史,因而是人间社会力量的折射。亡灵崇拜还受到埃及人思维模式和尼罗河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亡灵崇拜中蕴涵着埃及文明的重要信息。金字塔文、棺文和亡灵书等死者之书反映了埃及当时的社会变迁、道德风尚和民族习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亡灵崇拜观念支配下进行的雕像、绘画,反映了当时的艺术水平与大众审美;木乃伊制作、金字塔建筑等冥世活动中蕴涵着埃及人的死亡哲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出境旅游的国人数量快速增长。出去的人多了,自然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奇葩"事件,如近期"卢浮宫门票"、"中国游客国外拒看色情表演被甩客"、"赴美中国游客频遇‘钱太大’拒收"、"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写‘到此一游’"、"中国游客假结婚只为吃顿免费餐"等。这些新闻一时间在网络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5.
埃及近代留学生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西亚非洲》2002,(3):58-60
特定的历史条件促使埃及开始外派留学生。陆续回国的留学生吸纳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埃及的发展传播、埃及近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埃及近代工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刘会清  王泰 《西亚非洲》2007,3(9):54-58
19世纪是埃及融入现代世界体系的历史时代。在此之前,作为"外部领域"的埃及为人类文明交往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古代世界体系和伊斯兰世界体系的主要构建力量与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入"现代世界体系的过程中,埃及被迫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进行"适应性交往";随着埃及成为现代世界体系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地,政治上受控于英国,埃及完成了其"最后被边缘化"的进程。从文明交往的角度透视,埃及融入现代世界体系体现了下列一些交往性特征:它是文明交往中挑战与应战的交锋;且是文明交往中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更是文明交往中危机和机遇的交织。  相似文献   

17.
埃及是地中海世界和地中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具有大开放特征。埃及伊斯兰教化与阿拉伯化后,曾在中古时代一度辉煌,随后严重滞后于地中海北岸的资本主义文明。强化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认同,有益于埃及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与未来的大发展。从文明交往的横向维度和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探讨埃及的国家构建与发展问题,则为人们思考当前的中东变局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古埃及法老统治的3 000多年历史中,古埃及人创造了辉煌的埃及文明.古埃及的音乐文化是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人不仅制造了众多乐器,而且创造了完整的音乐体系.在此过程中,宗教对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埃及音乐不仅是王室的特权和取悦神灵的工具,古埃及的民间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古埃及的音乐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印度教是印度文化影响东南亚的重要表现形式,东南亚的众多印度教神庙一方面体现了相同的宗教源头,另一方面体现了印度教多样的本地化过程。印度教神庙已经成为东南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东南亚的印度教神庙建筑风格分为吴哥式、占婆式、爪哇式、巴厘岛式和泰米尔式等5种类型。笔者认为,东南亚的印度教神庙与移民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并呈现出与其他宗教建筑的巨大差异。为了适应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印度教神庙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改变,特别是通过祭祀活动与灵魂崇拜结合,获得了坚实的民众基础,保证了宗教影响能够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20.
跨越世纪过千禧,我选择了埃及,1999年12月28日~2000年1月4日,我走过了埃国半壁河山,从开罗到卢克萨尔(Luxor),古埃及的文明与今天的社会现状,在身临其境后,不免思考一些问题。(一)尼罗河伴随着漫漫历史埃及的历史与尼罗河是分不开的,早在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被称为是埃及历史的开始,专家们推测,那时的尼罗河(Nile)与今天完全不同,河水分布更广大的区域,气候肯定更为潮湿,沼泽地广延至尼罗河三角洲。后因邻国沙漠的推近,人们不得不迁居于尼罗河两岸生息。公元前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