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徐国民 《求索》2008,(7):43-46
话语既是人类信息的载体,又是人类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不同社会价值的渗透,话语的功能发生了“异化”,即由最初的传递信息的功能变成了社会价值形态的传播和教化功能,由一个解释世界的功能转变为改造世界的功能。话语权力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话语本身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即话语力;二是信息传播者通过对媒介的控制并拥有传播主体信息的权力,即话语权。话语权是话语力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机制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只有把话语力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掌握有机体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导话语。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思想统治权,本体论维度的话语权体现为一种具有历史、社会和制度独特性的语言和文本,知识论维度的话语权体现为具有独特性的陈述、术语、范畴和信仰之结构,实践论维度的话语权则体现为人们塑造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产生逻辑以及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国家信息安全的辩证关系等内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主要问题域,而进一步科学回应时代主题、实现话语体系的时代转换与逻辑创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罗时英 《求索》2013,(10):13-15
刻板印象即为群体形象,是指人们对特定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的特质、品性及行为的固定化或模式化的看法与信念,媒介话语下的区域经济刻板印象即为在媒介报道或渲染下,受众对某地域经济的总体心理评价与感受。在资讯发达的时代.人们更多依赖媒介呈现的信息去认知生活区域外的世界.其认知对象成了新闻媒介呈现的“拟态环境”,大众媒介话语下的拟态环境在构建社会刻板印象方面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本研究以两大大众媒介对温州的经济报道为样本,分析大众媒介话语权下区域经济刻板印象的构建过程与话语机制.提出了构建区域经济刻板印象媒介话语的应然向径与政策导向,认为要增强消费者对某区域产品与服务的社会认同.业界与地方政府应积极创设条件,强化区域产业集群的政府呵护与资源打造,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介,解构传统权威、建立新权威,这是塑造区域经济正面刻板印象的重要器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推进国家利益在世界范围内较好实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逐步探索形成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核心的政党制度和政党理论,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为丰富和完善世界政党理论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政党制度及其理论的国际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我们需要直面西方国家在政党制度及其理论方面的话语主导、国内学术话语影响力不足以及话语传播形式和途径不够丰富等现实问题,创新我国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政治中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郭继文 《前沿》2009,(10):30-32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话语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 件。随着世界格局深刻变化,西方发达国家从自己国家利益出发,话语推陈出新,试图主导话语权的发展。"和谐世界"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吸取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人类求和平、求发展的普遍愿望。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使我国在对外交往中进一步提高了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话语权在国内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和工作概念。综合借鉴学理研究和实践需求,国际话语权可以划分为理念性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事务性话语权、传播性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在前述四个层面都实现了明显进展,但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新时代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从夯实话语基础、协调话语主体、提高话语质量、做好话语传播、进行话语斗争等五个方面着手,展示好中国形象,维护好中国利益。  相似文献   

7.
刘伟 《岭南学刊》2011,(2):20-26
按照话语民主的基本理念,理想的政策过程应该是在开放治理体系所生成的公共能量场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基于平等的话语权在公开协商的基础上运用自身及其所代表群体的言说能力展开利益博弈并进而影响政策产出的过程。按照话语民主理论的观点,政策议程建构过程正是多元利益主体表达利益诉求,进行政策言说的着力点。基于政策议程发展脉络的描述和分析,我国政策议程创建形式应是相融型的。  相似文献   

8.
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建构了话语目标、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渠道等要素组成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发挥着价值引领、社会凝聚和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经验启示我们,要持续增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目标的政治引领力、话语主体的能动创造力、话语内容的逻辑说服力、话语平台的媒介传播力,持续增强党的意识形态主导权,不断增进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流行的理论框架。同时,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本土"互联网政治"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对现实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已蔚为大观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网上的二者关系进行合乎时代发展的跟踪考察。可以尝试以话语权这一视角对互联网上的国家—社会关系进行探讨,我们看到网上社会话语的兴起是大势所趋,在政治舆论场域中暂居优势地位,而政府也正积极地进入网络空间,进行话语权争夺。未来可能由二者的互动形成一个竞争性的话语市场,并实现话语和解  相似文献   

10.
竹立家 《人民论坛》2012,(12):51-53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确立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话语权,构建并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就只能是以"公正"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讲话,并按照"公正的世界"和"公正的社会"思考人类和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境遇下,作为当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应该也必须反映新时代的特征、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诉求进而牢牢掌握话语权。新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坚持人民立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要突出问题意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要强化批判与反思,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要创新话语体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题中之意。以话语的国际传播为着力点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能够有效应对西方话语霸权的冲击,坚定中国人民的话语自信和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在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过程中,还面临着西方大国主导国际议程设置,曲解中国的论调甚嚣尘上,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客观差异和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机制建设滞后等主客观方面的现实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要始终坚持党对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的领导,大力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国际传播体系和积极开拓国际传播突破口,以此推动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竭力重塑公平合理的国际话语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与互动性、传播内容的情绪性与失真性对政府的话语权提出了挑战。政府应合理规划应对策略,在话语主导上由一元独占到多元引导,在话语管理上由依靠人力到依靠科技,在话语表达上由沉默敷衍到专业亲民,在媒介素养教育上由保护主义到实用主义,以此来化解政府话语权危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来,我国弱势群体的话语权表达获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着话语权被放弃和非制度化表达等问题。为了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必须努力提高弱势群体的公民意识与话语表达能力,健全其话语表达平台,培育组织化的话语代言人,并提升政府回应其话语表达的责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与互动性、传播内容的情绪性与失真性对政府的话语权提出了挑战。政府应合理规划应对策略,在话语主导上由一元独占到多元引导,在话语管理上由依靠人力到依靠科技,在话语表达上由沉默敷衍到专业亲民,在媒介素养教育上由保护主义到实用主义,以此来化解政府话语权危机。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建设是向世界阐述中国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向外部展示真实、立体和全面中国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建设面临着机遇:理论维度,真理性和道义性的统一增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主动;实践维度,实力增长和世界贡献相呼应提升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底气。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意涵彰显存在现实困境:协同发声不足以至话语聚合力分化;学理阐释滞后以至话语说服力弱化;呈现方式单调以至话语感召力钝化;信息技术劣势以至话语辐射力窄化。为此,需要从话语底气、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及话语传播等方面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探索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话语权在国家间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一直遭受西方强势话语的围堵、压制和攻击,国际话语权建设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严重影响了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和国家利益的维护。要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就必须直面挑战,通盘考虑,总体谋划,从信息传播、学术研究、话语转换、政治表达、顶层设计五个方面大幅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建设能力,打赢话语权领域的"保卫战、反击战、争夺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并没有转化为话语权力的相应提升,与西方话语权相比,中国国际话语权严重缺失。近年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国内学术界对此给予极大关注并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国际话语权的科学内涵以及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性、机遇、现实挑战和路径等重要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析。今后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研究应该把握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抓住学术话语权基础,突破西方话语体系障碍;拓宽研究视角,加强对话语传播过程的研究;重视中国话语世界性意义的研究,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青年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话语权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其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及社会作用的发挥。然而,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青年知识分子的身份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渐渐丧失了公共性。本文将围绕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沿着话语实质、话语表达、话语生产的逻辑展开。首先从历史的视野考察青年知识分子话语权的实质与内涵,进而分析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表达及其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生产及其公共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既迎来了自身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机遇,又面临西方话语霸权、西方话语陷阱以及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在继承自身国际话语权演进逻辑的基础上,依据不断提升的实力,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兼顾全人类共同利益,从制度性、道义性和科技性三个维度构建国际话语权,积极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努力提升国际公共产品的供应能力,与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