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潜在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一些因外力引发潜在性疾病而死亡的非正常死亡案件时有发生,潜在性疾病致死对法医尸体检验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法医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现报道一例交通事故致主动脉夹层瘤破裂死亡案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在法医日常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仅有严重而广泛的体表软组织损伤即导致死亡的案例。由于此类案例的死亡机制较为复杂,损伤引起的全身性并发症呈多样化,对这类死亡案件的死因鉴定常常困扰着基层法医。通过一例大面积体表软组织损伤死亡的案例,对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挤压综合症几种情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法医日常死因鉴定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正常死亡事件增多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公安机关应把预防和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通过抓工作机制、抓信息掌控、抓局面控制、抓善后引导,达到有效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目的,取得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精神疾病、学业压力、情感问题和家庭因素等。预防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应该预测高危人群,重点做好防范工作;培养大学生的自助和互助能力,并根据非正常死亡的规律性采取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工作涉及面广,处理难度较大,易产生不稳定因素。公安机关要把握好角色定位,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全,妥善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  相似文献   

6.
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是当前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对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证据收集是正确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核心环节,在查明非正常死亡事件真相,维护公平正义,解答家属疑问,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公安机关依法办案的要求.目前,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取证存在不及时、不全面、不规范等问题.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取证应依照全面、合法、规范、科学的原则,在现代警务理念指导下,采用各警种合成作战模式,将传统取证手段与现代取证技术相结合,科学运用各类证据,为快速、有效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死因分析     
查明死亡原因是法医尸检的主要目的之一,错误的死因分析必然引致全案错误的导向,法医学死因分析鉴定是法医病理学的核心,在死因分析中,对死因、死亡机理、死亡方式等应科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损伤是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法医损伤程度鉴定或死因鉴定中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是指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等对人体损伤是否构成重伤、轻伤、轻微伤或者是否损伤引起死亡等的鉴定。法医在病理工作中,经常遇到患有程度不同疾病的人,由于受到某种类型的损伤(指机械性)而死亡。死亡可能发生在损伤当时或伤后不久,也可能发生在伤后一段  相似文献   

9.
监狱罪犯非正常死亡问题作为一项难题。应当从监狱管理制度、防控硬件机制、基层狱警观念、罪犯心理危机四个方面总结监狱非正常死亡现象存在的原因。加强监狱自身建设、创新监管方法加大投入、完善监狱管理立法力保稳定等防范监狱罪犯非正常死亡的有效措施,进而构建监狱目标管理制度、罪犯非正常死亡调查制度、罪犯非正常死亡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压迫颈部致机械性窒息死亡的种类常常是指缢(吊)死、勒死和扼(掐)死,做为法医检验工作者完成对缢死、勒死、扼死的死亡原因的确定及死亡性质——自杀、他杀抑或意外的判定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但是由于传统理论的缢死、勒死及扼死定义外延过窄,有时使法医工作者的检验鉴定工作处于为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种内部矛盾激化而成,诸如事关国家荣誉与前途的重大事件;学生切身利益受到侵害;在校学生的非正常死亡;部分学生素质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就业难题与毕业离校情绪等都是诱发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化解矛盾,需做到未雨绸缪,利用预防教育方法做好防范工作;高校领导人亲临现场与组织参与人员展开“平等对话”;迅速发布权威信息,做好舆情搜集和研判处理工作;善后处理总结,宜春风化雨而非秋后算账。  相似文献   

12.
罪犯死亡依其性质分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两类。对死亡罪犯依法予以救济是化解监狱与罪犯家属矛盾的关键所在。罪犯死亡法律救济主要包括适用《国家赔偿法》的刑事赔偿、适用民法的民事赔偿、参照相关法律实施的经济补偿或赔偿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等四种渠道与方式;而罪犯自杀死亡和正常死亡则不存在法律救济问题。为了使罪犯死亡的处理与救济建立在稳定可靠的法制基础上,现阶段需要通过进一步修改《监狱法》、制定出台《罪犯死亡处理办法》、修改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办法》和《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以加强罪犯死亡处理与救济的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死刑执行程序作为死刑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规范。设置立法严谨、运行高效的执行程序,严守刑事司法活动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死刑罪犯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地维护,使死刑的执行更加规范化和人道化,以实现程序公平、正义。基于此,文章从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死刑执行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法律完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废除死刑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我国废除死刑也是必然的.但我国现阶段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死刑废除还不能被立法机关及大多数民众所接受.那么就需要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上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努力减少死刑的判决和执行,以期让废除死刑在我国成为可能.因此,完善死刑限制制度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死刑不引渡"原则随着人权观念的兴起和废除死刑的趋势而逐步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中国传统上一直回避这一原则,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障碍。我国应当理性地接受这一原则,并且对国内立法作出相应完善,以配合越来越频繁的国际司法协作。  相似文献   

16.
看守所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的事件频繁曝光,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要防止侦查权的滥用,有效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就必须以科学、完善的法律和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来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从而杜绝非正常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死刑复核程序在慎用死刑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慎用死刑方面,除应对死刑复核程序进一步加以完善,使其更好地对死刑案件发挥把关作用外,更应当以死刑复核程序为基点,对于死刑案件进行“双向延伸”层层把关,即既要“向前延伸”,注重死刑复核程序之前的程序设计和依法适用,同时又要“向后延伸”,关注死刑复核程序之后的程序设计和权利赋予。  相似文献   

18.
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是我国在世界上独有的法律制度,它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具体要求。虽然目前该制度在司法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因噎废食,完全废除死缓制度,而应该对其加以改进完善,使其充分发挥宽严相济中"济"的作用与功能,达到控制死刑、限制死刑的目的,真正做到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19.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确立了严格限制死刑并最终废除死刑的国际标准。以此观之,我国死刑立法虽然在明确死刑的适用条件、缩小适用对象、降低死刑适用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做出了限制死刑的谨慎努力,但在大幅度削减死刑罪名、适用死刑核准程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