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是以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创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她已坚强地走过了70年光辉的历程。而1903年诞生的布尔什维克党,即后来的苏联共产党则已有88年长的历史了。但是,在近一个世纪的国际工人运动中,关于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究竟是依靠共产党领导呢?还是寄希望于社会民主党?这一争论与斗争一直没有停止。目前世界  相似文献   

2.
1917年俄国十月武装起义是布尔什维克党和左派社会革命党联合举行的,因而胜利后在一段时间里曾出现两党联合执政的局面.布尔什维克党在原则上并没有排除其他政党参加政府,因此当时并不排除成立"清一色社会主义政府"的可能性.但由于其他党派要价太高,布尔什维克党也不愿作出让步,谈判最后失败.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苏俄仍然是多党并存,直到20年代初才最后出现一党执政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苏联 斯大林——苏联共产党领导人,一战期间是一个布尔什维克的小队队长,后来被捕后狱,直至革命胜利。 科涅夫——苏联元帅,苏军的后起之秀,后来和朱可夫一起打进柏林。一战期间,他是名士兵。  相似文献   

4.
"俄国社会主义"是19世纪俄国三大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其理论主张是通过"村社道路""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经过由思潮到运动、由运动到政党的发展过程,在其众多派别和团体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派相承的组织脉络.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组织结构、建党原则,一步步发展完善,越来越倾向于暴力,甚至走上了"民意党"的个人恐怖主义道路.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19世纪70年代一批杰出的革命家留下了丰厚的革命遗产.列宁指出了布尔什维克同"俄国社会主义"的思想联系.社会革命党领袖切尔诺夫关于该党和布尔什维克共同"瓜分遗产"的话,则表明了这笔"遗产"的共同去向."俄国社会主义"同布尔什维主义或苏联社会主义,虽属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然二者同源共流,具有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革命的整个时期里,中共中央和联共(布)中央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苏联领导人和斯大林本人根据他们领导国家和党的经验,试图通过提供建议的方式来帮助中共领导人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因此苏联和斯大林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问题,迄今仍是俄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进行热烈争论的问题。1949年12月—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期间,时任联共(布)驻中共中央代表、中长铁路苏方负责人的伊·弗·科瓦廖夫随团同行,这期间他向斯大林递交了一份有关中国问题的秘密报告。该报告的真本一直保存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档案馆中,2004年才…  相似文献   

6.
英刊《国际社会主义》2005年秋季号(总第108期)刊登了斯特凡·波罗斯特题为《德国左翼的崛起》的文章,针对2005年9月的德国大选中“劳动与社会公正———选举替代”党和民主社会主义党联合组成的竞选联盟“左翼党”的胜利,分析了德国左翼政党在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处境。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一个重大的转型时代,德国社民党的经济政策从施密特政府(1974—1982)的凯恩斯主义到施罗德政府(1998—2005)的社民党版新自由主义都失败了,德国社民党由于失去可行的经济政策而陷入深层危机,此时左翼党派崛起,并提出以再分配和向富…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革命"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世界革命"理论有所创造和发展:一是认为世界革命包括一国革命,以一国革命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推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二是认为十月革命后进入了革命的第三时期,也就是世界革命时期,因此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开端;三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和策源地已经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欧洲主要发达国家转移到了苏联。其逻辑起点是"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开端和前提","保卫苏联"则成了其世界革命观的逻辑结果。以此为基础的世界革命理论既有扶持东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因将苏联利益与世界革命整体利益等同起来而不可避免地损害了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损失。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列宁的党建思想特别是其后期提出的文化革命理论是专门就俄共(布)党"文化力量"的缺失而提出的。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在苏共历史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苏共丧权、苏联社会主义失败无不与其长期忽视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能力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9.
(五)苏联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的争论1927年上半年,中国大革命走向失败,共产国际内部就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展开了激烈争论。斯大林认为,中国正经历着既反对封建残余又反对帝国主义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和内容。反对派托洛茨基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0.
欧阳晨雨 《南风窗》2014,(11):76-78
<正>两党制在印度显出雏形,但地方性党派的成长,让印度民主政治呈现出"嵌套博弈"的景象,推动着印度党派制度和联邦结构持续演进和调整。分9阶段、历时月余的印度人民院选举5月16日揭晓结果,印度人民党获胜,一个由印度人民党明星政客莫迪(Narendra Modi)领衔的新联合政府的轮廓也呼之欲出。作为印度两大全国性政党的国民大会党和印度人民党,为何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两党制",而更像是身处比例代表制下的"联合政治"中?拨开历史与现实的迷雾,会发现别样而丰富的印度政治生态,其中蕴育着印度特色的政党轮替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一、俄罗斯社会处于极不稳定的过渡状态,社会发展道路和摆脱危机的出路之争集中表现为权力之争在"8·19"事变和苏联解体中,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被抛弃,苏共失去了掌权地位,俄罗斯社会处于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在社会的急剧转变时期,经过七十年高度集中统一、在国家机器、党的铁的组织纪律作用下,长期板结的俄罗斯社会,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动荡之后,又进一步剧烈分化。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重新集结、组合、反复改组,结为千余个政党、运动、组织,形成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二次建党高潮(第一次是在1905年革命中)。截止1992年6月,在较大的25个政党中,有20个是"8·19"之  相似文献   

12.
孔寒冰 《当代世界》2013,(11):20-22
"原苏东地区"是由"苏东地区"演变而来的。"苏东地区"是一个不对称的合成词。"苏"指的是苏联,"东"指的是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东欧"。苏联是一个单一国家。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开始时称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年12月组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简称苏联)。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革命的政党,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与一般政党将执掌政权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政治目标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并不止步于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胜利,还有更伟大的社会革命理想和贯穿其中的党的自我革命.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和推动...  相似文献   

14.
布尔什维克与十月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是沙俄时期长期积聚的社会矛盾大爆炸的结果,是当时俄国民心向背的历史选择,没有这个条件,任何的"密谋"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布尔什维克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当时俄国各政治力量中最具组织性和战斗力的党派,加上它灵活的斗争策略与务实的纲领政策,最终在俄国各党派的角力中脱颖而出。但是,通过革命获得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在社会建设中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这一困境是批评者屡屡质疑十月革命合理性的最深层的根源之一。对于围绕十月革命的争论,我们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直面现实。  相似文献   

15.
王一凡 《当代世界》2009,(10):42-44
俄罗斯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6月,是苏联解体后在苏联共产党基础上重建的众多党派中力量最大、人数最多、群众动员能力最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发展历程几乎贯穿了俄罗斯社会十几年巨变的整个时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俄罗斯政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近20年来,俄罗斯共产党虽历经挫折,饱受磨难,但它却始终以复兴社会主义为其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苏联形成并确立的斯大林模式 ,既是一种高度集权、政治驱动的“赶超型”发展模式 ,又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政治意识形态 ,同时还是一种强调与资本主义社会对立、对抗的外交体制。新中国自毛泽东宣布“一边倒”外交政策并与斯大林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开始 ,斯大林模式对中苏两国关系的演进有着主导性影响。文章从斯大林模式角度 ,分析中苏两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上、政治意识形态上、对外———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政策上的一致与歧异 ,进而如何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名1.朱艳圣(中央编译局世界所副研究员)“日本社会主义政党的发展困境”2.项佐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历史中的观念与观念中的历史———国外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及其演变研究”三等奖5名1.王宏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的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建构”2.李华锋(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讲师)“冷战后社会党国际的和平观析”3.李建中(上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以世界科技革命为视角看战后苏联的兴衰”4.熊乐兰(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詹真荣(同前,教授)“列宁的社会建设思想研究”5.倪…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思想库及其政治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其他国家的思想库相比 ,党派属性是英国的思想库显著特点之一 ,其政治功能———诸如提供政策建议、参与政策形成过程等———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与此相联系。但由于英国的思想库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使得其政治功能有别于政党和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初始,苏联一方面容许匈牙利实行自由选举,并根据各民主政党在选举中的得票数来确定它们各自在政府中所占的职位比例,从而使新建立的政府很像是一个符合人民意志的民主联合政府,另一方面又让匈牙利共产党掌管内务部,设立由匈共代表占多数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取代政府职能的最高经济委员会,帮助匈共将其他党派的右翼人士清除出政府并以这些党派中听命于匈共的左翼人士取而代之,确保匈共在国家政权中的主导地位。随着"冷战"的加剧,苏联抛弃了联合政府的政策,力促匈牙利联合政府向实质上的匈共一党专政政府转变,并通过帮助匈共在大选中获胜、使它与社会民主党合并、要求它向反对党派发起进攻等办法,很快达到了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20.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曾经高度依赖苏联的支持和援助、综合国力弱小、经济欠发达的老挝,其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老挝人民革命党(以下简称老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没有被推翻,而且深受人民的拥护、信任。在老党的领导下,老挝的社会和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