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出认识误区,引进恢复性司法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作为目前的热门话题,就其价值取向、利弊分析、我国的引入问题尚存有各种不同观点;我国学者目前对该项制度的理解本身存在着一定误区;出于对刑事被害人利益保护的要求,在当前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大环境下,我国迫切需要引入恢复性司法制度,以解决传统刑事司法的弊端与无奈。  相似文献   

2.
恢复性司法是人们对社会秩序的重新弥合,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平衡的一种良好的追求。在我国研究恢复性司法,无疑是在探讨犯罪处理方式中另辟蹊径。本文试通过分析恢复性司法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的有关规定,提出恢复性司法制度引进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被害人权利保护与恢复性司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恢复性司法为制度进路,追求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这一事关实质正义实现的法治目标。对犯罪人的制裁更多地涉及法律的一般性与普遍性,因此偏重于追求形式正义;对被害人权利的弥补、修复、保护更多地涉及生活中实际、具体的事件之合理性与被害人个别处遇,因此偏重于追求实质正义。在传统刑事司法制度中,被害人的权利长期遭受不应有的忽视,而在欧美获得蓬勃发展的恢复性司法制度则针对不同案件、不同犯罪人和被害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恢复性司法计划,为我国惩治犯罪人、保护被害人与实现个案中的实质正义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资源与制度进路。  相似文献   

4.
恢复性司法在英美国家有和解、协商和圆形会议三种形式;这一制度强调法庭外解决纠纷、体现国家和社会的互动、在刑法中要求以犯罪人为中心并侧重预防犯罪,这与世界的最新局势和中国的现实都是相符合的;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没有恢复性司法的立法依据,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已经存在着一些符合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作法,这些做法为我国正式引入这一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陆诗忠 《北方法学》2011,5(6):111-118
就被害人、犯罪人利益保护而言,无论是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还是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抑或是刑事和解制度、非刑罚处罚方法,它们都远不如恢复性司法那么周详;就提高诉讼效率而言,刑事简易程序功不可没,但已无拓展的空间,亟须恢复性司法的加盟。  相似文献   

6.
恢复性司法是在批判传统刑事司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替代性纠纷解决和犯罪人改造机制,它以加害者和被害人之间的补偿性协商为基点,以被告人回归社会为终点,旨在修复犯罪给被害人和犯罪者本人的创伤,并修复被破坏的社区关系。恢复性司法在英美国家的兴起,凸现了传统司法忽视被害人权益、忽视社区关系之修复的弊端,其迅速的发展以及发挥的巨大功能昭示了其弥补传统司法之不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全新的刑事司法模式,以被害人权益为导向,通过搭建被害人、犯罪人与社区间的对话平台,促进社会关系的修复,并取得良好的司法效果。鉴于此,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有必要吸收恢复性司法的理念,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的本土资源,建立恢复性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8.
恢复性司法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模式摆脱了消极的报复主义的刑罚观念,提倡用"恢复"的观念替代惩罚,重视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重视对犯罪人的社会矫治,和被害人权益的保护,重视社会(社区)的长远利益,其理念与建立和谐社会的主旨不谋而合。借鉴恢复性司法制度,弥补传统刑事司法制度的不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我国刑事和解的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刑事和解制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维护被害人利益、更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的特点,并对刑事和解实践和刑事和解制度本土化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从而提出了设置基层调解员,确认检察机关调解权,确立加害人赔偿与国家补偿相结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恢复性司法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对被害人的尊重和保护。我国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漠视了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不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应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恢复性司法的本土资源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常青 《法学论坛》2006,21(3):52-56
恢复性司法缘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刑事司法实践,并逐渐成为影响传统刑事司法的重要司法范式。恢复性司法是在反思传统司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可以弥补传统刑事司法过于对抗、忽视被害人等缺陷,从而迅速风靡于西方国家。我国无论是文化观念,还是刑事司法制度与实践,都存在着契合于恢复性司法的因素。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有必要吸收恢复性司法的理念,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的本土资源,建立恢复性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2.
13.
在西方,刑事和解是恢复性司法的起源与模式之一。在我国,刑事和解起源于轻伤害案件处理方式的改革,是民事赔偿责任的和解,更强调当事人双方矛盾的化解,而非社会关系的全面恢复,属于原发性的而非继发性的、整体性的而非平行性的司法举措。  相似文献   

14.
恢复性司法应当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法学论坛》2007,22(4):120-127
恢复性司法是当前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以其全新的司法理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应当看到恢复性司法本身有其固有的理论缺陷:它虽名为司法,实为非司法;它不能真正实现正义;它不仅颠覆了传统的犯罪本质观,而且违反了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刑事诉讼法的无罪推定原则.如果把其引入我国,它会遇到法律文化、国家本位价值观、不能有效预防犯罪以及不利于消除司法腐败等本土性障碍,所以,恢复性司法目前在我国不具有适用的土壤,应当缓行.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discuss and try to evaluate initiatives which were recently introduced into the Belgian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imed at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nswers to crime that avoid the use of traditional prison sentences. We decided to focus this analysis on the practice of mediation as it is actually considered the most innovative approach to the crime problem. Mediation as a problem-solving intervention has to be considered in direct relation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purpose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By putting the emphasis on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victim and the offender, a common solution is worked out with the help of a mediator. In this way reparation, redress and sometimes even reconciliation become core values of the penal action.  相似文献   

16.
赵桂芬 《政法学刊》2011,28(4):76-82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后果的非正式犯罪处理方法。为考察司法人员与公众对待确定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制度态度,对法官、公众等不同群体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法官和公众对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诸项改革基本认可。该制度的合理性表现在可减少刑事污点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有利于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积极的矫正作用;其局限性体现在难以满足同罪同罚的刑法原则,难以避免替代性的承担责任的现象等。避免局限性的关键在于要解决恢复性司法与正式司法程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Maloney, Armstrong, and Romig presented a portrait of “Joey,” who was the exemplar of what was wrong with the juvenile justice system, in 1988 when they published The Balanced Approach in this Journal. In response, they reimagined a juvenile justice system predicated on balancing three fundamental goals—protection of community, accountability to victims, and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ies to prepare juvenile court‐involved youth for productive roles in their communities.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evolution of balanced and restorative justice and re‐imagine how Joey's life may have been different at critical junctures of his juvenile court involvement.  相似文献   

18.
品格证据是指证明诉讼参与人的品格或品格特征的证据,即专属和区分不同个体的道德品质总和.由于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对象、启动和强化都需要品格证据的支持.因此,有必要在未成年人司法中引入品格证据,以期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在具体的设计中,品格证据的调查主体应由基层司法行政机构来承担;品格证据的调查内容应包括:身心方面、家庭方面、社会交往方面、成长经历和案发后的表现.同时,为了保证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品格证据应贯穿于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启动、协商和后续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9.
朱德宏 《法律科学》2008,26(2):20-28
凭借伦理和宗教规范作为肯统刑事解纷方式的恢复性司法属于非国家正式刑事司法机制。从类型学上分析,可以把恢复性司法划分为不同的模式和类型。概括地看,恢复性司法存在于当代社会的法理基础是政治多元合法化和刑事司法制度民主化。从传统文化和现实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看,我们缺乏借鉴和实施恢复性司法本土制度化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