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要全面、准确和深入了解世贸组织规则。世贸组织建立起来的世界贸易秩序是以规则为基础的,而且这一规则正在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而规则体现在世贸组织庞大的法律体系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承诺之中。这就意味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遵守世贸组织规则,首先就必须对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有个全面、准确和深入的了解,否则就无法严格遵守这一基本规则。回顾我国10多年来的"复关热"和"入世热",政企学三界人士的着眼点是我国将面临的诸多新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这是完全正确的,表明了我国在溶入国际经济主流时国际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增强。然而,不足的是我们对世贸组织本身还缺乏全面、准确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生的多起群体性事件,凸显了跨界民族国家认同意识的危机,严重危害了边疆社会稳定和安全.为此,提高跨界民族国家认同度,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突破族群意识束缚,认同各民族融合的价值;接受主流媒体舆论宣传,认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履行公民服务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警惕民族分裂主义对跨界民族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跨界民族国家认同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维护边疆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民族精进意识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批判守旧落后的小生产意识;信仰理想是民族精进的动力:目标和责任是民族精进的保证;忧患意识是民族精进的前提;艰苦奋斗是民族精进的途径;独立自主是民族精进的基础面对中国的实际与未来,我们必须弘扬邓小平的民族精进意识.因此,弘扬邓小平民族精进意识必须端正信仰,坚定理想;把握机遇,只争朝夕;开拓进取,奋进创新.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在对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中十分关注参与者的主体意识,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主张权利意识的学者多数认为这种意识将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而坚持规则意识的学者又将这种规则视为对政府的臣服。事实上,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既具有规则意识又具有权利意识,参与者的规则意识并不是封建社会的奴性意识,其权利意识是在规则意识的主导下形成的,并不会给党和国家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体性意识作为关系民族、国家复兴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文章论述了20世纪中华民族在从鸦片战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百年历程中民族主体意识曲折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主体性意识觉醒和重建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郝时远在《人民日报》发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法治意识是公民守法的思想基础,我国当前亟需在全社会树立的法治意识是公民的权利意识、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必须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等措施推动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在政治生态文明建设中十分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高校作为国家建设预备人才培养的重要营地,应该正视加强规则意识教育的时代必要性,把握好规则意识养成的基本要义,提升大学生规则意识,为国家政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政治文化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国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人世贸组织的;lfo近和关税的降低,外国资本和商品大量入境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一部分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国际资本及产品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这种背景之下,特别强调增强国民的国货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一、国货意识淡漠令人堪忧所谓国货意识,是国民对本国所产货物的正确评价、认同和推崇程度的观念反映。它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一是对国货的民族情感。国货意识较强的人,对本国所产的商品,往往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以用国货为荣…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实施的"米兰达警告"是防止警察强迫被询问人招供、限制警察讯问被讯问人时滥用权力的法律,是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人权意识在法律制度上的体现.2000年8月我国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检察院推出的<主诉检察官零口供规则>首次允许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保持沉默,由此引出了"零口供"、沉默权与我国司法制度关系的争论."零口供"的司法尝试虽然与我国目前的司法环境还不能完全相融,但它推介的"米兰达警告"式的人权意识和法制意识对推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德意识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期,道德规范在转换,很多制度、规范尚在形成、发展与成长之中,公共道德规范还没有定型、完善和刚性化,公德理念还没有内化为社会的集体认知,还只是在社会的表层上游走,公德的惩戒与修复存在制度真空.公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公共规则意识教育,以塑造人的规则意识和行为方式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吴怡 《党史文苑》2009,(12):63-64
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凝聚的发扬,而在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的过程中,"公共精神"是关键,对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公民意识的培养有着长足而有力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面貌;反之,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因此,突出民族精神中"公共精神"信念的培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柯伟 《兵团党校学报》2007,109(6):51-53
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和基本目标。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世纪新阶段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对于新疆具有特殊意义。要努力缩小新疆各民族的发展差距,推进新疆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培植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杨德玲 《唯实》2006,(9):57-59
“北京现象“所反映的我国公民自主竞选人大代表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催生的民主权利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民主竞争意识,来自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利益表达的政治化,来自于领导层执政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来自于开放互动的公共舆论空间以及知识分子力量的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15.
规则意识教育是培养面向世界,培养社会化、国际化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先哲们早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之说,规则是个体在社会中必须遵守的。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着重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深刻揭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论谱系,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内涵及价值意蕴,进而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阈、方针、路径等维度分析其建构路径,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向纵深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也在与中国经贸合作中受益.进入"后过渡期",我国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将大幅降低,一些国家主要是美欧各国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频繁的反倾销制裁,设置数量限制、特别保障条款和技术性壁垒,外资巨头的进入更给我国服务业带来冲击.我们要树立明智、坚定的大国意识,发挥与大国身份相称的作用,参与和主导制定既符合本国意愿,又有益于别国利益的国际规则.  相似文献   

18.
知荣明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荣辱感意识却在不断地受到腐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标杆,知荣明耻是当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众规则意识是降低社会转型时期制度变迁交易费用的重要因素,在克服路径依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由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我国社会公众的规则意识相对淡化,增加了制度变迁交易费用,影响着社会转型所需的制度变迁进程,甚至陷入制度变迁的困境,因此需要通过扩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实践等手段强化公众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公德意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社会公德缺失现象也大量存在.其原因在于经济潮流带来的错误导向、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社会成员普遍缺乏规则意识等.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就要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新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