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金友 《法制博览》2009,(12):38-38
10岁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读错了一个字。我马上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这个字你读错了。撑应该读‘cheng’,不读‘zhang’。”老师很不高兴:“你怎么知道我读错了?”“昨天晚上我哥就告诉我这字怎么读了。”“那等我回去查一下字典吧。”从那以后,这个老师就不喜欢我了。尽管我在班里考第一名,她也不表扬我。  相似文献   

2.
朱坤 《法制博览》2010,(16):57-57
10岁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读错了一个字。我听了马上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这个字你读错了。”老师很不高兴:“你怎么知道我读错了?”“昨天晚上我哥就告诉我这字怎么读了。”从那以后,这个老师就不喜欢我了。为此,老师说我“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查代文 《法制博览》2009,(20):45-45
年轻时喜欢读点书,因故常常忘了地里的农活,每当这时,父亲就训斥我说:“读那多书是白读,眼前的庄稼都没读懂。”  相似文献   

4.
职场加油站张小姐问:已经毕业快两年的我一直在某IT集团公司任总裁秘书,工作很琐碎、有很大的重复性。我大本读的是英语专业,性格开朗、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也很喜欢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目前这份工作显然与我的个性有一定的冲突,所以我想有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5.
曾颖 《法制博览》2009,(16):58-58
我的那些个弄文字的女友,她们常常喝不加糖的咖啡,然后写咖啡一样苦涩的情事。我不行。我喝茶。还有,我也不喜欢咖啡,从锅底铲起的焦糊锅巴味。我只能这样说,一点也不风雅。小资们要笑的吧,那,算我农民好了。  相似文献   

6.
笑佬 《法制博览》2010,(16):27-27
在日本住过医院的学生告诉我,经医生诊断非要你住院的时候.最先要接受护理医师的提问,除了一般的身体状况,类似有无药物过敏症,是否做过重大手术之类,再有包括你喜欢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平日的兴趣是什么等等,一一问下去,而且护理医师还要进行认真的笔录。  相似文献   

7.
双周·言论     
《南风窗》2002,(16)
我咨询了律师,坐牢的时间约在三年至七年。我已经为自己的监牢生活打算好了,我将在里面做三件事情:学英文,做运动,读我喜欢的书。 ——刘晓庆被捕前对一起下过乡的知青道出自己的预感。  相似文献   

8.
辜鸿铭 《法制博览》2008,(22):30-31
我曾听一位外国友人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人由于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世俗价值观所困,心智难免局限。也因为这样,那些真实性受到怀疑的事情,常引起我的兴趣,比如怪力乱神。我喜欢读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现代的科幻小说。它们挑战人类的想象力,也突破某些思维束缚。这些故事读起来不着边际,但让人意识宇宙的浩瀚,理解生命的无限,蔑视渺小而狭隘的社会规则和世俗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施立松 《法制博览》2010,(20):79-79
近日喜欢上读史书,发现拍马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凭借拍马之术平步青云的,比比皆是,而拍得巧妙,拍得有学问的,更是非富即贵。  相似文献   

11.
以变制变 我平时喜欢读一些中外管理学著作,目前市场上有两本非常叫好的管理学著作,一本是美国管理学家汤姆·彼德斯著的《管理的革命》,另一本是台湾管理学  相似文献   

12.
苍蝇的思想     
于小渔 《法制博览》2009,(12):18-18
99%的人,喜欢说“吃只有一个肚,睡只用一张床”、“富贵权势,转眼为空”,喜欢写“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喜欢读《好了歌》挂《陋室铭》,喜欢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但他们大都只是说说而已,并不真的往心里去。99%的人,生重病的时候,都说以后要好好待人,好好生活,好好珍惜身子。99%里的大多数,病一好,  相似文献   

13.
绑匪的纸条     
我是长年的旅行者,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在路上,因此家里不订报刊杂志,订了也没法看。说来惭愧,我读的报纸大多是机场、码头随买随丢的那些刑侦破案读物。  相似文献   

14.
一我叫马帅。我长得太难看了,这么说一点儿都不夸张,我,身材矮胖,谢顶,皮肤黑。我是真难看,34岁了都找不到对象,可是你不知道我的爱有多美,我喜欢一个女孩喜欢了17年。她都要生小孩了。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8):60-60
与一师长聊天的时候,他说,发现读历史其实很有趣,这就是为什么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因为其间充满了智慧。然而我说不,我说读史让人绝望,因为看清了真相。  相似文献   

16.
赵炎 《法制博览》2011,(1):70-71
读金庸先生的《鹿鼎记》,看到韦小宝施反间计帮助罗刹公主“篡党夺权”的回目,忍不住就想笑。且不说韦小宝如何如何,毕竟这个小无赖是虚构出来的,单说他的主子们——满洲的那些开国将帅,行军打仗就片刻也离不开《三国演义》。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满洲人却不管这个教条.无论老少,都喜欢拜《三国演义》为老师,种种谋略。莫不出于此书。  相似文献   

17.
刘超 《法制博览》2010,(15):58-59
冒昧地说,晚清民国的所有女作家中,我仍然愿意读其小说的,除了张爱玲,便只有萧红了。萧红之名传世久矣,但凡读点文章的,恐怕很少有不知道她的。的确,作为文学中人,作为情感中人,甚至作为社会中人的萧红,都是值得品读的。  相似文献   

18.
收藏回忆     
我喜欢文物,但不收藏,我不忍将她压之匣底,让她独自承受孤独的煎熬,博物馆有她的伙伴,那里才是她的故乡;我喜欢书籍,但不收藏,怕她蒙披上岁  相似文献   

19.
李佳 《法制博览》2010,(10):37-37
我曾是广州某网站编辑,生于1986年,我即将选择从大城市广州回到老家萍乡生活。 我刚来广州的时候,就已经抱着要回家的想法。因为广州有的家里都有,家里有的广州不一定有。我喜欢老家,喜欢家里的小吃,喜欢家里的方言。我找男朋友就想找个老家的,因为不想吵架的时候还要用普通话。  相似文献   

20.
悟“读”     
吕游 《法制博览》2008,(22):12-13
人的一生,是读的一生。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从生读到死。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自然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一天也离不开读,一辈子也读不完。无字之处皆有字,无书之处皆有书。读山读水读天读地读无字之大书,走到哪儿读到哪儿,活到何时读到何时。只有不去读的,没有没啥读的;只有读不完的,没有能读尽的;只有读之有悟的,很少读之无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