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泰峰 《各界》2010,(3):13-15
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分裂,是华人物理学界一段著名的公案。两位曾经最亲密的合作者,最终却冷眼相向,内情究竟如何?即将出版的《诺贝尔奖中华风云——李政道传》首次详细披露了二人恩怨的始末。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领域,中国为什么尚未诞生诺贝尔奖?这不仅是对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拷问,也是对中华民族的考验。诺贝尔奖自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相关学科领域学术成就的权威奖项。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世界第一的国家,我国至今在这一奖项上几乎仍是空白。到目前为止有9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7位是美籍华人,1位是法籍华人,我国仅有1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必须承认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确实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和科研评价的标杆。而我国当今科技发展看起来如火如炽,但在这一奖项上却继续保持空白,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的科研体系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孙大光 《侨园》2022,(12):29-31
<正>他是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第一人;他设计出了“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他是在英国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华人;1935年,他是华人世界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近日,笔者参观了一次历史回顾展,荣幸了解到中国现代防疫事业的先驱——伍连德博士,他的非凡经历能够鼓舞与疫情抗争的人们。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科学院5月1日在华盛顿宣布,来自中国的两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李爱珍,当选为新一批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5.
王蔚 《瞭望》2007,(21)
美国国家科学院5月1日在华盛顿宣布,来自中国的两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李爱珍,当选为新一批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6.
一月·侨情     
《侨园》2012,(12):3-3
<正>美国大选促进华人参政"大提速"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对美国400万华人而言,有着特别深远的意义。华人的投票率总体较往年有明显增长,部分投票站的华人投票人数为历史最高。而在华人选民的支持下,纽约州华裔众议员孟昭文成为美东地区第一位华裔国会众议员,将与获得连任的华裔众议员赵美 一起在国会为华人发声。与此同时,许多华人对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提出了期望和建言,希望他在履行振兴经济、实  相似文献   

7.
孙大光 《侨园》2012,(5):10-11
2012年2月28日的美国华文报纸《国际日报》刊出一篇令许多华侨华人关注的新闻:《奥巴马总统收藏王世清将军的书画作品》.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洛杉矶举办的竞选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美国总统在繁忙的竞选活动中接见王世清并收藏其作品,显然,王世清的身份非同一般.他是一位身在美国"文武双全"的知名华人将军:国际著名书画艺术家、美国志愿后备军人协会行动总部副司令.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在设立诺贝尔奖金的遗嘱中说:“我衷心希望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获奖。” 约请100多个作者撰稿,记述536位获奖者的事迹及12个获奖机构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分4卷,共计200余万字,已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这部书较详细地介绍了获奖者的生平、获奖原因、重大贡献和献身科学、致力于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崇高精神。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及医学、文学、经济学、和平6大领域,时间跨越82年(1901——1982年),地域广及39个国家。编辑出版这部传记,从  相似文献   

9.
王云峰 《侨园》2022,(12):1-5
<正>近日,英国皇家工程院官方公布了2022年度新晋院士名单,致公党辽宁省委会主委、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此次当选的全球72位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中,7位为外籍院士,许光文是唯一的华人外籍院士。据悉,英国皇家工程院成立于1976年,由工程科技各领域的专家组成,致力于将各领域最杰出的工程科技专家组织起来促进科学、艺术和工程科技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郭红敏  卫红春 《侨园》2013,(1):14-15
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的崔琦于199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崔琦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2岁他离开家乡到香港求学,后赴美深造.崔琦由一个普通的河南农村娃成长为蜚声世界的物理大师,离不开他具有远见卓识的母亲.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的第二周,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华人社会无比振奋和自豪,美籍华人崔琦与两名同行一起获此殊荣。崔琦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和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他的名字一下子传遍了世界,传遍了中国,当传到刚刚回归祖国一年多的香港时,港人沸腾了,因为他是首位在港受过教育的诺贝尔奖得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侨乡     
侨乡一词,《世界华侨华人词其》这样解释:华侨在中国的故乡。这个解释是针对旅外华侨华人乡亲而言的。不管是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哪个村,只要有乡亲在海外侨居或定居,便可以称之为侨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界定在省市县村不同范围内有多少位旅外乡亲就算侨乡,少于多少位就不算。因此,侨乡这个概念既模糊又宽泛.但把旅外乡亲较多且相对集中的地方称为侨乡,应该成为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共识。按中国传统说法,粤闽是中国的两大著名侨乡省,广东省在全国侨乡中居于老大位置。目前,粤籍的华侨、华人有2000万人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省内侨户人口也有1000多万人。主要侨乡县(市)有广州市的花都、番禺、清远、增城;深圳市的宝安;佛山市的中  相似文献   

13.
博士后制度源于美国。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始每年提供20个名额的科研津贴,以加强学校的科研工作,并使年轻人在研究中提高学术水平。该校所挑选的第一批研究人员中,就有四人当时已获得博士学位。1916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成立。它从洛克菲勒基金会获得一笔基金,专门用于支持一批最有希望的研究人员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从1919年至1949年这三十年间,获得上述研究津贴的人(即博士后)共达1359人,其中有三人获得诺贝尔奖金。五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大量增加研究人员和培训  相似文献   

14.
德贵 《侨园》2013,(12):27-27
<正>来美国多年,我在华盛顿、旧金山等几个城市都呆过,我在华人圈里发现在美国的华人对购车的习惯很有"讲究"。按照来美国居住的时间早晚,人们习惯上把美国华人分为老华人、新华人和中年华人三大类。由于他们的出身背景、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各异,因此在用车习惯上也有差别。美国老华人大都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他们有的在美国出生,有的小时候就移民到了美国,也有一些是年  相似文献   

15.
李普 《瞭望》1995,(42)
这本介绍诺贝尔生平的小书,是从日文翻译过来的.作者署名中岛多美子,想必是位女士.书中写道:“诺贝尔奖是奖给那些为人类和平、进步和幸福,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和发明及取得伟大业绩的人的.”一个能够这样评价诺贝尔奖的人,肯定不是战争狂.从这本七万多字的书,还可以肯定作者是个地地道道的老百姓,不是政客,不是到过中国来杀人放火的“太  相似文献   

16.
10月8日清晨,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家中睡觉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学及物理学两系的华裔教授钱永健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他从电话中获知,自己和日本有机化学家下村修以及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因在发现和研究荧光蛋白(GFP)方面有突出成就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钱永健由此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之后第七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李月英是美国首位华裔女飞行员,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上世纪30年代,大部分在美国的华人仍受着次等公民的待遇时,李月英却早已克服华人地位被贬抑的处境,突破华人妇女的克板印象,不但加入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战线,还驾驶战斗机,成为第一位华裔女飞行员。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国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冲击诺贝尔奖!”两院院士、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们,就此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最能牵动人们中枢神经的有两项大奖:奥林匹克奖和诺贝尔奖。但有意思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公众对“奥奖”与“诺奖”的态...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冠群电脑公司(CA)是与微软公司、甲骨文公司齐名的全球前五大软件公司之一。它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在中国大陆设有冠群金辰等6家合资企业。王嘉廉1944年生于上海,后来移民美国,1976年与他人一起合创冠群公司,是美国软件业中最成功的华人。日前王嘉廉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20.
戴廉 《瞭望》2004,(44)
美国人又夺得了今年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奖,中国人当然会有种种想法,想的更多的是中国今天的科研状况特别是基础科研状况如何。今年得不到诺贝尔奖,5年以后行不行?10年以后行不行?以这个话题为由头,本刊会面扫描了我国基础科研的状况,文章将陆续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