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环境中的景物描写作为典型环境的构成要素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很有意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景物描写,不但对塑造贾宝玉、林黛玉等典型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还让读者嗅到了整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
曹文轩先生的小说创造了具有“自我连贯性”的独特而完整的艺术世界。其中水、阳光、花草树木,这三类意象组成了曹文轩小说风景描写的基本布局,生成了小说独特意境的基本情调:优美、明净、清丽。同时,由于作者的悲悯情怀,风景描写中有时渗透着一种忧伤,但理性与节制仍在。这种自然风景与人的感情、心灵和谐共生的意境,是曹文轩风景描写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我是猫》这部享誉世界的文学巨献,是日本现代文学的先驱——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它用极其幽默的手法对人物肖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讽刺的幽默”。本文着重从肖像描写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入手,具体分析了其中的幽默所在。同时,联系作者与时代的背景,分析了作品形成此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精微真确"是茅盾小说心理分析的艺术个性。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技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善于用较长的文字集中笔力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强化人物最具特色的性格特点;善于展现富有强烈社会性和时代性的人物心理,达到表现历史事变与社会中人的心理变化的统一;善于透视具有鲜明的逻辑思辨色彩的心理活动,突出典型人物的个性特征;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展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抄检大观园”片段是《红楼梦》的重要情节,它运用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展现了人物的另一侧面,丰富了红楼众生的形象,并揭露了贾府中重重的矛盾,预示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趋向灭亡。  相似文献   

6.
姜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7):114-114,124
池莉与方方是当代文坛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她们的创作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例如;选材及关注的生活层面、写实手法、描写对象、"汉味"语言等。但是两位作家在相似的大的层面上又呈现出许多相异之处,本文着重论述两个方面即:二者观注的生活层面相同,但在价值立场上不同;二者均用写实的手法,但具体的描写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对于语言的观察需要依据语言理论框架作指导。本文主要借鉴生成语法中观察充分性、描写充分性和解释的充分性等三个不同层面的评价标准,简要探讨了该标准在指导本科生撰写语言研究论文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在其《白象似的山丘》中采取了外视角的叙事模式,叙述者仿佛是一个旁观者,读者通篇听不到他的声音,而作者却通过简短的人物对话及有限的场景描写充分展现了故事及其主题,使读者从中领略了海明威那言简意浓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党员登记表>是当代著名作家峻青的优秀作品之一.作品通过战争年代山东革命根据地的人民为保护、保存、上交一份地下"党员登记表"的事迹,热情讴歌了主人公黄淑英--一个十九岁的女英雄及其母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品思想内容感天地、泣鬼神;景物描写则表现了多方面的作用:不仅提供了时代背景,创造出环境气氛,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而且烘托了人物性格,显示了作品主题的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小说中大量的风景描写,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自然风景,事实上,貌似“客观”的环境描写只能存在于现实主义小说的一整套叙事话语中,“自然风景”的自然运用,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创作的文艺个性,景物描写的形神关系和情景关系以及语言方面综述了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从意境与美感的角度渲染气象,描写出一个气脉流动、纷繁多姿的气象世界。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匠心,充分发挥了气象描写的叙事、抒情与寓意的多重功用:以四时气象的循环来构建故事框架,以气象变化生发故事情节,以有情气象渲染情境,以个性化、审美化的气象映照人物性格神韵。  相似文献   

13.
概念义和词义二者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但是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概念义是词义内容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词义内容发展的根本。概念义要描写本质属性,因为本质属性是区别其他事物的最根本所在,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基础。我们必须考虑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况,通过具体的语境分析、归纳,把概念义归入具体的词义内容中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叶芝以诗学的形态预感到了失落中心的新世纪的降临,“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路翎的小说就是这个杂乱无章世界的表征:人物复杂混乱的内心世界,不受节制的心理描写,尖税疯狂的灵魂直白,复杂无序的文本结构。路翎小说携带着强烈的青春写作的倾吐与渲泄性质,而这种渲泄的冲动与快感来自于个体生命对于生存的焦虑体验,对于苦难的切肤之痛。焦虑是感到“非存在”对“存在”的威胁而造成的人的心理状态,它是“意识到非存在是人的存在不可消除的部分,它是人的有限性定义的组成部分”。①…  相似文献   

15.
爱情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的情节中占有重 地位,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屠格涅夫小说描写的爱情纯洁、含蓄、散发着芬芳的诗意,却无一例外地让爱情走向悲剧性的结局。因而研究屠格涅夫的创作,其中爱情描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作家对丧葬娱尸行为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丧葬所具有的表演与审美功能千年的延续,同时,也突出了在时代更迭与变迁中人们文化心态微妙的嬗变,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人们对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认识程度;中国新时期小说丧俗娱尸描写为提升人性、淳化风俗、建构良性健康自然的死亡文化提供了一种借鉴,死亡描写在新时期作家的创造里获得了崭新而又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神韵。  相似文献   

17.
重温乡土--论赵树理作品中民俗风情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作品中最具审美价值的是他对风俗民情的描写,他通过对民俗民情、民间婚俗及俗语的描写来揭示社会变革,并塑造出了呼之欲出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而给乡土文学增添了浓厚的泥土气息。  相似文献   

18.
“三言”中的公案小说既有描写刑事案件的,也有描写民事案件的,还有描写政治性案件的,题材呈现多样化。作品的美学风格既有悲剧性的,也有喜剧性的,亦有悲喜剧因素融为一体的。小说的情节安排手法多样,具有平中出奇、生动有趣的特点。“三言”公案小说中塑造了不少具有鲜明个性的审判者、受害者和犯罪者形象。  相似文献   

19.
周晴 《工会论坛》2015,(2):109-111
《绿野仙踪》的叙事基调与总体构思,描写与议论中的"金丹大道"与"性命兼修",所主张渡脱为要与向道热忱,以及渗透于人物性格塑造与情节描写中的道家阴柔与人情事理等,都集中体现了其叙事主旨是学道修仙。  相似文献   

20.
修饰性加译是为了译文更形象,更生动。文章就修饰性加译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上作分析,浅谈其对美学追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