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长春市西郊奶牛场饲养黑白花奶牛290头,其中成年母牛170头。从1987年1月下旬开始到7月中旬共产犊牛98头,其中45头母犊牛留场培育。52头公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全部出售。从3月初开始,母犊牛陆续发生腹泻,5月份达到高峰,45头犊牛中除1~2月份所产的8头和4月份产的1头出生后立即转移他地而末发病外,其余36头先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100%;死亡11头,死亡效达30.6%。吃初乳不足的犊牛多在3~6日龄发病,而且病势急,死亡快,死亡率高。20日龄以上的犊牛和成年牛未发病。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某奶牛场,在1990年1~4月份出生的犊牛中有91头在出生后3日内发生腹泻,用常规方法治疗,其死亡率为45.05%;7~10月份出生的犊牛中有87头发生腹泻,用氟哌酸胶囊配合口服补液盐治疗,使其死亡率降至4.6%。临床症状 一般在胎粪排出后1~6小时开始排出黄色水样粪便,少数病例胎粪稀软甚至呈水样排泻物,每天8~10次左右。发病初期,食欲不振,没精神,随着腹泻加剧,迅速发生组织脱水,呈现眼窝下陷,卧多立少,闭目耷耳,腹部隐隐作  相似文献   

3.
犊牛腹泻是一种以腹泻、下痢为特征的综合性疾病。由于本病的病因繁多,缺乏针对性防治措施,用抗生素治疗比较普遍,所以对某些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现象不时出现,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犊牛死亡率上升,给奶牛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与北京中医学院、豆各庄奶牛场协作,试用中药止泻散对本病进行治疗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本试验观察的100例犊牛腹泻是北京双桥农场豆各庄奶牛场自然发病病例。这些新生犊牛发生腹泻的时间多在出生后3~8天(少部分在生后2~3天或15~20天),平均6.9天。  相似文献   

4.
本病于1946年由Olafso等在纽约奶牛中首次发现后,现已广泛传播世界各地。自1980年我国已明确肯定有本病的存在。笔者就包头地区犊牛急性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作如下报告:(一)发病特点1990年包头市合作奶牛场4个分场均发生新生犊牛因拉血死亡,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西滩奶牛分场。该场入冬前后所产的31头牛犊在出生后3~15天内全部因拉稀、拉血死亡。1991年1~5月又产牛犊94头,死亡于拉稀、拉血的有93头;而6~10月期间生产的60头犊牛均成活;但近11月天气转凉后新生的17头牛犊又有14头拉稀,其中3头出现血便,死亡1头。通过近两年的观察,本病主要发病在新生牛犊群,在育成牛群和成年母牛群不见发病;发病和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时节是本病发生的高峰期;发病牛犊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据1982~1983年在拉萨、日喀则和那曲三地(市)的6县10区的不完全统计,共产黄犊牛5432头,发生腹泻的有1343头(发病率为24.72%),死亡496头(致死率为36.93%)。1987年5~9月,我们在拉萨市城关区、达孜县和林周县采集发病黄犊牛粪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证实拉萨市黄牛存在轮状病毒性腹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陕西某奶牛场犊奶牛群中流行一种以高热和持续腹泻为特征的疫病,患病奶犊牛死亡率最高达45.8%;成年奶牛感染仅表现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或腹泻,不引起死亡。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对犊牛腹泻治验犊牛腹泻属常见病,据社旗县城郊乡3个自然村调查,1995年共产犊牛112头,发生腹泻72头,发病率为64%,该病多发生在10~70日龄,以秋、冬、春季多发。临床特征以体温升高为主,一般在39.3~40.5℃;呼吸粗厉,80~120...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地区奶牛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口腔、鼻腔粘膜溃烂,便血,胃肠粘膜出血、脱落,致死率极高。其中西滩奶牛场1990年11月至1991年4月共产犊牛94头,死亡93头。为此,我们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确诊为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感染所致。(一)材料 采取包头市合作奶牛场西滩分场2头新生犊牛发热期的血便、粘膜,无菌离心处理后作接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于1984年以来,对河南省周口地区犊牛腹泻研究时,发现每年早春和夏季多雨季节,在生后半月至3月龄的犊牛中常发生腹泻,其中部分病例拉血便,有时伴有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到40℃以上。应用抗菌素治疗无效,最后常导致死亡。经病原学和病理学研究确认为犊牛烟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犊牛腹泻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仅据我院1984年5~7月间收治的129头犊牛病例中,腹泻症就占101例,较1983年同期收治的犊牛腹泻增长1倍多。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病势急剧,多呈重笃经过,且易复发,如治疗不当,病程迁延常致死亡。如某村91头犊牛发病82头,因治疗无效死亡19头,与以往消化不良性腹泻具有不同症征。由于我们目前对病因学的研究尚无条件,出于临床工作的必须,仅治疗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致犊牛腹泻冠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查明该病毒在致犊牛腹泻中的作用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从新疆北疆的石河子、沙湾、奎屯、呼图壁地区的主要奶牛场采集1月龄以内犊牛粪便119份,其中腹泻犊牛粪便71份,相同日龄无腹泻的健康犊牛的粪便48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直接从犊牛粪便中扩增出牛冠状病毒N基因(597bp)、S1基因(2 861bp),并对牛冠状病毒S1基因进行测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腹泻犊牛粪便中检出阳性样品12份,各牛场腹泻犊牛粪便的冠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0~38.89%,并未在健康犊牛粪便中检出牛冠状病毒。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牛冠状病毒参考株Mebus、LY-138、OK、F15、L9、LSU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5.0%~97.7%、96.0%~98.6%之间。结果表明,此次调查的规模化奶牛场腹泻犊牛存在牛冠状病毒感染,所感染牛冠状病毒毒株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参考毒株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2.
隐孢子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Tyzzer1907年在小鼠胃腺组织首先发现,嗣后许多研究者在包括7个目的哺乳类、4个目的鸟类、2个目的鱼类和1个目的两栖类等众多种类的宿主上均曾检出。已知,隐孢子虫可引起儿童和幼龄动物的腹泻及随之而来的脱水、虚弱,乃至死亡,尤其是对有免疫缺陷、免疫损伤和免疫抑制的人畜,常导致严重的疾患和较高的死亡率。在国外,新生犊牛常因隐孢子虫感染而呈现腹泻,便血和死亡,许多国家己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疫病进行研究。在我国,尽管犊牛腹泻并非罕见,但与隐孢子虫病相联系的报道则甚少。为此,我们对兰州地区新生犊牛因严重腹泻而致急性死亡的实况,作了病原学的初步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以来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先后从安徽省蒙城县购回黄牛 5 0 0余头 ,其中 80 .0 %是母牛。 2 0 0 0年冬该镇桃田村集体牛场发生了犊牛球虫病 ,其中 6月龄以内的 2 5头犊牛发病 15头 ,有 5头因病情严重而死亡 ,发病率为 60 .0 % ,病死率为 3 3 .3 %。发病情况及症状 桃田村集体牛场共有 6月龄以内犊牛2 5头 ,入冬后进入舍饲 ,13头母牛产犊后留在产房 ,新生犊跟随母牛饲养。产房系土质结构 ,垫草、饲草及母牛乳头常被牛粪、尿污染 ,犊牛互相舐吮或舐食不洁净的草料。 11月底许多犊牛出现大便稀薄 ,饲养员认为是天气变化所致 ,未引…  相似文献   

14.
据兰州市四个大型奶牛场调查,犊牛腹泻发病率为60~90%,死亡率为5~30%。我们于1986年对所收治的26例犊牛腹泻用特定电磁波治疗机照射脾俞穴,获得了满意疗效。 仪器 特定电磁波治疗机,由解放军7448工厂生产,实验用82-6型和82-2型各一台。每个照射头功率消耗为220~250W;综合波谱为0.55~25μm;功率密度为32W/cm~2(距离辐射极30cm处)。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 2 0 0 0年 12月 3日遇到 1例水牛因难产而导致肛瘘 ,经助产及善后处理而痊愈。症状 晋江市青阳镇曾井村陈某饲养的 1头经产水牛怀孕足月 ,于早晨 2时开始分娩 ,3时发现犊牛头、蹄已进入产道 ,母牛努责 ,宫缩微弱 ,胎儿卡在产道不能娩出。于 7时半来诊时见犊牛蹄已刺破母牛阴道肌层 ,在肛门处可见犊牛已死亡 ,阴道口严重淤血、充血 ,直肠粘膜外翻。母牛心跳微弱、呼吸喘促。检查胎儿姿势属正常顺产。诊断 根据检查该水牛因胎儿进入产道过快 ,母牛生产姿势不正 ,而致犊牛前蹄顶住阴道前壁 ;又因畜主助产不得法和用力过猛 ,致使发生直…  相似文献   

16.
牛球虫病多见于犊牛,成年牛一般为隐性感染。广州某奶牛场舍饲黑白花乳牛820头,其中成年母牛455头、青年牛234头、犊牛131头。1997年11月12~29日,该场先后有9头成年母牛发生以血便为主症的疾病。临床症状病牛体瘦弱,体温37.5~38.6℃...  相似文献   

17.
1981年起,安徽省淮河以北24个县市及河南省部分地区的黄犊牛,普遍发生了以排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水样或粥状软粪为主症的腹泻症,发病率高达77.12~87.50%。1985~1987年,对该病流行病学、临床学、病理学及病因学等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研究。据研究初步结果认为,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因,饲料缺硒是重要触发因素。对70例犊牛用牛丙种球蛋白  相似文献   

18.
症状 一般用药数分钟后开始出现过敏症状。心跳加快,全身颤抖、四肢抽搐,眼睑肿胀、结膜发绀、呕吐、腹泻、严重时口吐白沫、昏迷、窒息而死。 典型病例 1986年12月5日我县运输公司一工人李和拿一对紫貂,8月龄,前来我院就诊,该貂皮毛蓬乱,不喜运动,眼球下陷、口腔淡白、粪便呈灰白色水样,初诊为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随后每貂各肌  相似文献   

19.
1989年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发生牛的皮癣病。主要见犊牛感染,其中五泉奶牛场有犊牛28头,发病5头,发病率为18%。段家滩奶牛场有犊牛61头,患皮癣病3头,发病率为62%。采取病料直接镜检时发现大量感染的真菌孢子。将病料接种于SGA、DTM和STIY培养基,分别置于30℃和37℃进行培养,结果分得D_1、D_2、D_3三株真菌。这三株真菌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认为是毛癣菌属的疣状毛癣菌(Trichophyton verrucosum)。该菌在室温(18~25℃)或液氮中可较长时间保存。用该菌实验感染家兔2只,结果2/2发病。从而证明所分得的疣状毛癣菌是此次牛发生皮癣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牛羊东毕血吸虫病自五十年代至今,在榆林、汉中、延安三个地市的17个县市中发生、流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防治本病虽有锑273、酒石酸锑钾、苏酒雄合剂、猫眼草等多种药物、均因疗效不确,或毒性较大而已多不用。1980年以来,我省试用硝硫氰胺(7505),但静注时有7~30%的反应,0.3%死亡。为此,1982年7月至1983年6月,我们先后在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