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飞不纳妾     
张笑 《政府法制》2013,(27):36-36
《宋史·岳飞传》有这样的记载:皇帝要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却推辞说:“敌未灭,何以家为?”皇帝又问他,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相似文献   

2.
聊天时,朋友阿存苦笑着告诉我:“我爸每年过生日,我都要送他一台电视机。” “都不换一下?”我说,“也太没创意了。” “我本来也想换个花样,”阿存说,“但是,他常看电视越看越生气,气得拿东西砸电视,所以他的电视常坏掉。上个月,他看某某人的评论节目,又拿酒瓶砸电视了。这样也好,我完全不必为送什么伤脑筋。”  相似文献   

3.
辰光 《政府法制》2011,(1):12-14
28年前,18岁的他因为和朋友抢了一顶帽子并打了一架,被法院以流氓罪判处了死缓 21年前,身患重病的他被保外就医,在京治疗期间娶妻生子。 14年前,当年判处他死绥的法律依据“流氓罪”被从刑法条文中永久删除,  相似文献   

4.
最好的回答果戈理是19世纪俄国的大作家。有一次他正在津津有味地向诗人茹科夫斯基朗读一个剧本。读者读着,忽然发现诗人已经发出轻微的鼾声。他立即停止了朗诵。诗人被惊醒过来,感到十分抱歉。可是,果戈理却真诚地对诗人说:“我希望听到您的开诚布公的批评,而您的瞌睡就是最好的回答。”说完,立即把手稿投入熊熊的火炉之中。写作果戈理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一次,一个朋友问他:“你天天都写吗?”果戈理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作。”“如果有一天没有写呢?”朋友问。“如果有一天没有写,怎么办?没关…  相似文献   

5.
读者答疑     
“借钱还钱期限两年”有依据吗? 2004年5月8日,我朋友因做生意急需钱,从李某处借了20万元,当时打了一张欠条,内容大概是我朋友向李某借款20万元,下面是署名和日期。我朋友至今未向李某偿还欠款,碍于朋友情面,李某也没有及时向我朋友索要。2006年8月9日,李某与我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李某提起要我朋友还20万元的事,并希望我朋友在一个月之内偿还。不料我朋友却说:“我问过律师了,这张借条已经有两年多时间,过了诉讼时效了,你没有权利要我还钱了。”果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6.
英语有个说法,叫“干的像狗一样”(work like a dog),比 喻工作很辛苦。律师都干的像狗一样,至少大多数 律师是这样。每个行业都有不愿向外人道的苦衷。或许,当律师再难难不过拉客户。拉客户?可与“拉客”只有一字之差?正是!我上法学院前犹豫不决,首鼠的很,请教过一位律师朋友。朋友一语惊人,说是“律师如妓女”。我很不以为然,认定这是成功者的谦虚和自嘲。律师与妓女有什么联系?何况,“妓女”一词有侮辱人之嫌,在西方已经改称“伴女”(escortgirl)或“工作女性”(working girl),这…  相似文献   

7.
尹宗国 《政府法制》2014,(31):58-58
在儒家看来,富贵加身而锦衣玉食是士君子的重要标志吧,而道家则不同。这种不同在庄子身上尤为明显,当楚王派使者礼聘他时,他说了句千古名言:“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这种宁愿“泥中自在”的态度,正是标准的道家风范。  相似文献   

8.
斯蒂文是一个年轻的美国人,从小就觉得周游世界挺好玩的,于是大学毕业后,开始了周游世界的大旅行。去年7月,游到中国北京,成了文化圈内朋友的一个朋友。刚到北京,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懂中文。好在他懂英文(这当然是废话啦),北京市民的英语水平也在与时俱进,简单的交流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出于对东方文化的好奇,他决心系统地学习汉语。得知他的这一想法,他的一个中国朋友决定教他一些国粹。从哪里教起呢?热情的中国朋友决定从国骂开始,你一定猜是“他妈的”,否!那不时髦了,是“傻逼”!于是斯蒂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会了“…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世界观看来,结婚是幸福、神圣和美好的。几年前,我一位已婚的男性朋友,在和我出去交际时开玩笑地告诫我,不要暴露他已婚的身份,当时我对他的行为嗤之以鼻,笑骂他“流氓”。没想到,几年以后这样的“隐婚”行为竟然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心灵裁判     
一位朋友在关键的时候,被人用卑鄙的手段中伤了。失望中他很愤怒,想到了一个不太光明的“狠招”,打算以牙还牙。当他真准备付诸行动的时候犹豫了,他叹息着说:难道我也可以像那些人一样无耻吗?  相似文献   

11.
浮云 《政府法制》2012,(21):42-43
《论语·学而》载,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弟子曾参云:“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亦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可见,人在一生之中,总要交一些朋友。何谓朋友?汉学者郑玄说:“同门(师)日朋,同志日友。”对朋友之交,古人有不少称谓用以表达彼此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中国通”的外国朋友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只把笑脸留给熟人?” 他发现,许多中国人走在大街上,神情是紧张而严肃的,不会轻易给陌生人一个笑脸。大多数人,都对突如其来的微笑感到不适应,本能地加强警惕。  相似文献   

13.
某局局长胡某,虽初中毕业,水平不高,但喜欢附庸风雅。一日,到书法家刘某府上做客。他请刘老给他写一副“座右铭”。刘老平时看不惯胡局长的为人处世之道,但又不好拒绝。不敢明言,遂用篆书给胡局长写了一副“座右铭”。对篆书一窍不通的胡局长一字不识,口中却连连称妙,把它挂在新房的客厅中,每当有客人采访,都要对客人把“座右铭”大大赞赏一番。有一天,一位精通篆书的朋友来胡局长家串门,朋友看完这副“座右铭”后说:“你这个‘座右铭’怎么可以这么写?”。胡局长说:“这不是写得很好吗!”朋友说:“还好呢,我给你念念:‘…  相似文献   

14.
郭履刚 《政府法制》2012,(21):31-31
徐悲鸿先生待人宽厚豁达,对同事、朋友以至学生都从采不“摆架子”。有一次,徐先生同他的学生黄纯尧谈艺术创作的事,话到高兴时,老师突然对学生说:“我来出个题目,你来画一幅画,怎么样?”黄纯尧答道:“老师请出题。”  相似文献   

15.
李开周 《政府法制》2012,(20):31-31
南北朝时候,有个叫裴昭明的人,在桂林当市长(始安太守),三年任满,回京交差。他的老板齐武帝问他:“现在你手上有几套房?”裴昭明说:“报告皇上,一套也没有。”齐武帝不信,派人去调查,果然是一套都没有。齐武帝很感慨,对其他官员说:“裴昭明做几年市长,竟然没给自己弄一套房子,像这样的清官,恐怕是很难找到第二个了。你们去查查历史,看过去有没有这样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16.
“他不和我离婚,管我要房子要钱,说不给就捅死我……”法庭上,罗淑平这样回答着公诉人的讯问。  相似文献   

17.
朱敏 《检察风云》2012,(16):16-18
詹姆斯·法洛斯先生将他的困惑,留在了投给大西洋月刊的稿纸上。在美国,那是一份最受尊敬的杂志。他的困惑,正在于我们面临的“中国梦”问题。作为一个旁观者,与不少到过中国的其他朋友一样,他发现当今中国人几乎无所信奉,改善物质生活成了全部意义所在,于是不无嘲讽地诘问:“除了钱以外,他们还梦想其他东西吗?”  相似文献   

18.
冬日阳光     
周涛 《法治纵横》2014,(1):38-39
晚12点半睡觉,一觉醒来已是早晨8点半。这个晚上是无知无觉的,无梦,不起夜。如果以后死了是这样,倒也无妨。既无知觉,何畏死呢?人近七旬,会想到死,它一天天近了,却看不见、摸不着。你知道它离你不远了,正如探子报的,“敌已离城三十余里!”  相似文献   

19.
《法制与社会》2011,(3):56-58
早在14年前(1997年),“流氓罪”就已经从我国刑法条文中被永久删除了,但有“中国最后一位流氓”之誉的牛玉强,却还要背负着这一罪名在监狱中服刑至2020年,原因是在28年前,刚刚成年的他和朋友抢了一顶帽子并打了一架。牛玉强的悲剧人生直到2010年底才为世人所知,可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严打”中遭重判的他还该不该继续服刑?  相似文献   

20.
李英 《法制与社会》2012,(3):188-189
近年来,被羁押人非正常死亡事件频繁被曝光。从“躲猫猫死”到“洗澡澡死”,再到“做恶梦死”等等,这些荒诞、离奇的“死法”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研究,需要反思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监督不力,还是相关法规过时?是领导不重视,还是体制使然?生命陨失的惨痛代价敲醒了我们:变革必须开始了,也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