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行政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法院要始终坚持法制统一原则,不能以牺牲法律为代价迁就明显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那些以应对危机为借口擅自突破法律规定,形成新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2.
法讯     
《法律与生活》2009,(15):5-5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行政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对于那些以应对危机为借口擅自突破法律规定,形成新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7月5日公布的《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行政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法院要始终坚持法制统一原则,不能以牺牲法律为代价迁就明显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那些以应对危机为借口擅自突破法律规定,形成新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明确规定了排除行政诉讼的四种情形。《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相似文献   

5.
刘春  蒋宁君 《法制与社会》2011,(31):231-232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其合法权益是社会保护的对象。监护人是法律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而设定的法律角色,我国监护人制度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监护人通过积极或消极的行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监护人上述渎职行为,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其规定了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在法律对监护人渎职的行政、刑事法律责任规定中,仍存在规定不明确、责任不适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行政公诉还只是一个学理概念,并非法律用语。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规定把原告限定为“合法权益遭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刑事赔偿是指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给予赔偿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国家赔偿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规定,刑事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必须首先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开启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据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但由于我国法律对公益诉讼制度规定过于原则,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配套司法解释,导致实践中存在诸多不好操作、不便操作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具新  相似文献   

9.
<正> 一、解决刑事诉讼中侵犯公民权利引起的赔偿问题必须立法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据此,我国《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些法律规定所确认的法律关系充分反映了国家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与《行政诉讼证据规定》都规定了以秘密手段获取的证据的效力的判断标准。《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的依据。"《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57条第2项规定:"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第58条规定:"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  相似文献   

11.
郭修江 《特区法坛》2002,(70):29-30,32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六章第三十七条至四十二条对行政诉讼立案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些条文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第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12.
论刑事赔偿程序中的确认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赔偿法的颁布与施行,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该法以违法行使职权为归责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犯不仅要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而且国家还要对此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这一立法将国家机关与其他社会主体平等地置于法律的调控之下,符合依法治国的宪法宗旨,体现了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然而这部法律在赔偿程序方面的规定较为粗疏,实践中不易操作。本文拟就国家赔偿法中刑事赔偿的确认制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刑事赔偿确认制度存在的问题  国家赔偿法第二十条…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基本范围。然而,对于何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界定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法律规定并不明确,从而在实践中造成了混乱,笔者拟对此问题作出探讨。 一、关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被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即享有行政诉权,但是对于公民…  相似文献   

14.
陈文彬 《中国司法》2008,(10):51-55
监狱服刑人员、劳教人员是特殊群体或特殊公民,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他们的人格不受侮辱,他们的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在对他们的管理工作中,管理机关是否可能出现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些人群是否可以诉求行政复议的救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欧盟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货物履次遭到欧 美海关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理由而给予的扣留, 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帮助 我国进出口企业了解欧美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法律 制度,避免出口到欧美地区的货物受到欧美海关的查处, 或在应对欧美海关查处的时候能够利用有关法律规定保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认为有必要就欧美海关知识产 权保护有关法律制度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试论检察机关刑事损害赔偿童争威一、检察机关刑事损害赔偿的特征检察机关刑事损害赔偿是指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行使法定权力和执行职务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检察机关刑事损...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完全是以成年人为基准构建的,容易忽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加之有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及刑事政策零散地见诸各个法律,不成体系,因此,我们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体现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轻缓的刑事公诉政策,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特殊侦查措施是一种非常规、非常态的侦查措施,在刑事侦查中被有限地使用,以实现打击犯罪的目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认可在职务犯罪侦查中采用特殊侦查措施,但是中国法律并未确认之。鉴于职务犯罪的特殊性,同时为了使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居于优势地位,有必要在中国法律中确认特殊侦查措施。特殊侦查措施的适用应该要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遵循法治原则,避免由于采用特殊侦查措施而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于安 《法学研究》1987,(2):18-23
我国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法律,它的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普遍认为,此款规定确立了国家作为国家赔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基本制度。该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赔偿费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