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碎片化信息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新媒介环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形式和属性等各个方面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不小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部分,也有消极的成分.从积极的影响来看,新媒介环境下的碎片化信息为青少年提供了快速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其传递的双向性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多元性为青少年看待问题提供了多个角度和多种解决思路.而从消极的影响来看,其产生的亚文化与学校道德教育的伦理指向产生了断裂;其不当内容会对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的价值取向推波助澜;其多元性会使青少年价值观在困惑中徘徊不定.通过新媒介环境下碎片化信息对青少年价值观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影响的探究,进而引申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应注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统一;对消除碎片化信息的消极影响应标本兼治,即注重社会管理的同时更注重青少年新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应开始注重以教育需求带动科技创新的理念等三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冲突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价值观。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态势直接影响民族文化的延承与意识形态的一元,直接影响现代文明的弘扬与思想行为的坚守。通过对少数民族青年学生价值观认知态势的考量,厘清价值观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出个体行为引导模式,进而形成价值观“共识”。  相似文献   

3.
2015中国大阅兵不仅是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纪念活动,对我国青少年来说,更是一场直观、生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提升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对青少年进行了一次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深刻的历史观教育,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次大阅兵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科学文化,使青少年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对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的调查发现,民族地区浓厚的宗教氛围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应根据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贯政策,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学生自身等方面对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加以科学疏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价值多元和价值抉择困惑,较之普通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兼具导向性和封闭性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紧迫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项系统工程,主要呈现为三个维度:运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人伦日用"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引入民族专家优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坚定其文化自信,提高其文化素养,从而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一些消极因素,如社会上一些人对传统文化有偏见,西方文化的强势以及比较普遍的应试教育等。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内容上一定要注重一个"精"字,尽量在中小学单设相关课程,同时注重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进程要求社会从伦理型向法理型过渡转化,而少数民族社会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构筑的,面对转型,在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影响下的少数民族成员产生心理失衡不可避免。然而,以心理失衡反映出来的社会心态(包括政治心态、经济心态、民族心态和宗教心态)一经形成便以一种潜在的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体直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制约着社会系统总体功能的发挥。少数民族社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儒家伦理教育思想、人生价值观、理想人格思想、教育方法等 ,对于探讨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事象,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民俗文化具有培养青少年民族自豪感、提升青少年的知识素养、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形成青少年健康生态观以及养成文明习惯等功能。在阐发民俗文化教育意义时,应结合学科教学,开发民俗文化课程,特别是要合理设置民俗文化综合实践课。  相似文献   

10.
一、影响的途径 (一)影响刑事司法环境 1、通过影响当地民族群众的总体民族意识,形成了具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特征占统治地位的地域性犯罚观与刑罚观,它的主要内容为:认为符合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或者刑事可罚性较小;认为不符合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行为对社会有较大危害,或者刑事可罚性较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持“重刑”的思想观念。这种占统治地位的地域性的法律文化,要求刑事司法按照前述内容进行,否则,公民会对刑事司法的公正性、权威性产生怀疑与不信任。这一因素迫使刑事司法考虑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2、通过对人民代表的影响来影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学的八桂学派是一个兴起于桂林的以研究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地域性学派,它是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学术环境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形成以中华民族平等关系的形成和确立为前提条件,并与学派内的主要学者对振兴广西经济和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自觉意识及全力以赴地进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行政生态理论揭示了事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从法律与制度环境对于干部选拔的影响来看,是否从法律和制度出发,是否以法律或制度为依据进行干部选拔任用,是现代人事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活动之间的本质性区别。从文化环境对于干部选用的影响来看,文化环境是构成行政生态的重要内容,其包括信仰和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传统、社会风俗和习惯、心理状态、伦理等内容,它们各自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干部的选拔任用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通常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它折射出这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中国古代是一个文明古国,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形态留存至今从未中断的国度。中国传统社会形成过稳定而得到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仁爱"的价值观,"和为贵"的价值观,克己奉公的价值观,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变法图强、革故鼎新的价值观。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及践行路径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图谱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在与汉民族长期的交往实践中,形成了凝聚民族成员精神血脉的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其基本价值遵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根契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拓宽了载体平台。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潜在优势,以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以家风传承为抓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化和生活化转换,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生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是人们在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和观念。它的形成与发展、丰富与提高、迷茫与失落等都是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的。既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也受到非主流文化的渗透。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思想、文化、价值观等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革,各种非主流文化以不同方式,程度不同地影响着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研究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一种社会亚文化,青少年犯罪是犯罪问题的一部分,但与成年人犯罪表现形式不同,其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更易受文化规范的影响与制约。通过文化冲突理论和社会解组理论来审视青少年犯罪问题,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情势分析了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危害,而法治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已迫在眉睫。现阶段,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模式仅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客体的保护,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妇女为主要传承主体的保护。本文在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同时,从经济权益、受教育权利和社区自主权等方面阐述了保护少数民族妇女权益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与民族传统文化并重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群体本位文化.这种文化不断巩固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国民依赖性.家国中的人物角色定位及对家国义务的单向强调弱化了自我,对权威的过度服从和崇拜容易形成奴性人格和依赖他人的病态人格.中国国民依赖性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思进取、安于常规、丧失独立性、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等方面.消除这些影响既要加强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又要加强自我观念教育,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民族体育是人类历史文化极为珍贵的一部分,它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积极活跃、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环境的构建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高度重视民族高校体育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民族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不断提高民族高校体育竞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受婚姻、教育、生活环境、科技网络、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文章从城镇化背景的视角出发,以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及传承为研究对象,对贵州部分世居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