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小娟 《人民公安》2013,(10):22-25
著名文化史学者余秋雨先生,在完成其对四大文明贴地穿越、对欧洲文明亲身考察之后。近年来又奔波于世界各地及国内各省市。致力于向全世界、全国各界介绍和解答中国文化的学术演讲。4月25日,余秋雨先生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全国公安文化工作培训班”学员授课。本刊记者对余秋雨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2.
2001年10月18日,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举行的《万里归来说文化》报告会上,与听众交流了“千禧之旅”的体会。 1999年9月,余秋雨应邀随凤凰卫视采访车队一起,遍寻人类古代文明的遗迹,行程4万公里;2000年8月,余秋雨又参加了凤凰卫视的“欧洲之旅”,访问了欧洲26个国家的一百多个城市。余秋雨说,两次考察使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的真实一直震撼着他——  相似文献   

3.
, 《创造》2012,(10):64-65
《何谓文化》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定价:38.00元出版日期:2012-09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一书中,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来解读这一最根本的问题。他分别从学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个层面来回答文化究竟是什么。所有篇章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本书可谓是一本深入灵魂的最有价值的中国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4.
马小娟 《人民公安》2013,(10):25-27
余秋雨先生在"全国公安文化工作培训班"讲课中提到,当前的中国文化还存在着一些隐忧,还需要优化,作为独特的警方文化应从文化的角度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具体到每一个警察个体,我们如何养成自己身上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王重旭 《传承》2008,(1):32-33
无论如何,在敦煌的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将永远和莫高窟同在。他就是王道士,俗名王圆篆。王圆篆这个名字我最早是从余秋雨先生的《文明的碎片》这部著作中获知的。余先生笔下的王道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先生撰《文化苦旅》,第一站便是道士塔、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由此所描述出的中国古文化长卷,起于西北而终于东南。但数十年后,倘若再有人仿效余先生作此文化之旅,恐怕他们会找不到起点敦煌所在。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借我一生》在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上雄踞一月之后,一本新书《吾师余秋雨》日前悄然上架。作者马小娟(笔名哈马忻都)18年前在上海戏剧学院与余秋雨结下师生之缘,她对记者坦言写作这样一本书背负了  相似文献   

8.
采石是马鞍山的骄傲、也是皖江的骄傲。正如余秋雨先生在《三台阁题记》中写道:“长江流到这里,已足可证明自己具有世间一流的文化品相”。然而,在我们俯瞰涛涛江河,吟颂千古诗篇的同时,隐隐不安的是,采石风景区的整体开发和建设与其独有的品牌价值很不协调。因此,加快开发采石,提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余秋雨先生说过“文化是人类留给自然界的一切痕迹;文化是历史对后人的一种设计,这种设计并不是留在历史学家的著作中,而是留在我们自己的记忆里。文化的灭亡从失去记忆开始。激活一种重大的文化记忆,足以挽救整体生命。”  相似文献   

10.
星闻人物     
<正>余秋雨:要做凤凰卫视主播继李邦之后,又一位文化名人“进军”凤凰卫视。近日有媒体从凤凰卫视和余秋雨秘书金克林处分别得到消息:余秋雨将于明年元旦在凤凰卫视开始自己的一档节目,名字就叫《秋雨时分》。凤凰卫视表示,节目的确切时间定在了2006年的元旦。具体形式是,每周一至周五,余秋雨将为观众献上一篇一千字左右的小文章,大约4-5分钟;周日时把这5天的内容串连起来,组成一期约24分钟的节目播出。  相似文献   

11.
言论     
张鸣 《协商论坛》2009,(9):62-62
国企成为民企最大欠款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称。那就后退一步叫“大师”吧。—“大师”余秋雨笑称大师比老师低一级。9月10日,上海市教委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余秋雨表示:“听到成立工作室这个消息后我曾作过几次努力,希望删去‘大师’这两个字,但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不少人怀疑毛笔书法的前途,余秋雨就曾写过一篇《笔墨祭》的文章,预言毛笔书法将退出历史舞台。但实际情况似乎比余秋雨的预言要乐观得多。  相似文献   

13.
另一种眼泪     
1汶川大地震发生20多天后的2008年6月4日,学者、散文作家余秋雨先生,"从海外一些媒体上看到,灾区一些家长捧着遇难子女的照片请愿,要求通过法律诉讼来惩处一些造成房屋倒塌的学校领导和承包商",于是就来"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了。他慷慨地馈赠给请愿灾民一顶"识大体、明大理"的高帽,接着告诫他们要以"主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4.
齐新平 《乡音》2024,(3):26-27
<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很小的时候,我就能对着中秋之月背诵苏东坡的名句,但是全本地阅读苏轼全传,却是很久以后了,最早看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也翻看过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苏轼全集校注》,而找到李一冰所著的《苏东坡新传》,是因为读了余秋雨的散文《苏东坡突围》,中间援引大量的史料即是来自此书。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先生是这样评价中国琉璃和杨惠姗的:中国琉璃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哲学和宗教。《药师琉璃光本愿经》经文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暇秽。”琉璃果然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而她却把全部荣誉献给了祖先,只想与祖先共享一个名称:中国琉璃。然后相扶相持传播给今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质疑,一种叫做质疑的思想情绪正在四处蔓延。从余秋雨的诈捐门到29岁市长周森锋的升迁背景与论文抄袭事件,从邓玉娇案的细节到文怀沙先生的年龄与大师头衔……关涉这些事件的每个细节都在众人不信任的目光中接受质疑,甚至就连最早质疑文怀沙的学者李辉也遭到了别人的质疑——最近,何三畏和易中天就分别撰文,质疑李辉质疑文怀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丝     
余秋雨:我们处在"文化蓝藻"时代余秋雨在上海举办讲座时称,我们处在一个"文化蓝藻"的时代。他认为,文化是人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但学术知识界在谈到文化的时候要么剥夺精神价值谈文化,要么丢弃生活讲文化。"文化不是拉到篮子里就  相似文献   

18.
<正> 余秋雨是哪里人?我们不妨先来看他的简历: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作品包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辞职后潜心写作。争论不休的归属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提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浙江省余姚县桥头乡车头  相似文献   

19.
徐万平 《协商论坛》2006,(11):16-18
从《行者无疆》、《千年一叹》、《文化苦旅》等书籍的畅销,到在传媒的频繁露面,余秋雨逐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11月10日是“2006国际华商文化节”,著名学者余秋雨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在“中华商德论坛”上作了精彩的演讲。余秋雨在豫期间,本刊有幸对他进行了专访。发展文化产业迫在眉睫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这一重大决定,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1994年至2001年这8年中,我国文化产业界才开始转变观念,起步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道路。虽然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讨的起步与欧洲、日本、…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当代广西》2013,(8):55
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68.00元《中国文脉》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的又一力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史领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