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狱文化范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文化范畴是监狱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法理学、文化哲学、文化研究视野中,监狱文化分别有不同的诠释。同时,监狱文化由监狱认知、监狱情感和监狱评价等三种要素组成。在当代语境下,监狱研究的跨领域、跨学科性,决定了监狱文化研究对文化研究理论、方法和研究传统选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监狱文化研究应当是监狱学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公共数据的概念范畴作为公共数据治理的基石,并未达至立法统一和学理共识。无论是当前立法采行的以数据主体要素公共性为核心的归属标准,还是学界提出的以数据内容公共利用价值为内核的用途标准,皆有所短。基于公共数据之事物本质与价值特征,公共数据的范畴勘定应当坚持“主体+内容”双重公共性的标准,即只有数源主体和数据内容本身皆表征公共利益的数据才能作为公共数据,并负担相应的数据处理义务。主体要素的公共性以公共资金保障或政府授权经营为表征,内容要素的公共性则因作为公共产品供给活动的副产品而具备。根据主体要素与内容要素的公共性差异,公共数据呈现为公共性渐次降低的政务数据、公共非营利主体数据、公共营利主体数据和授权经营主体数据四类。  相似文献   

3.
司法证明的基本范畴是一个急需研究和梳理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司法活动中证明主体与证明客体、证明手段与证明方法、证明目的与证明标准等范畴的含义和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人为的存在,教学是生成的而不是预成的。教学存在有其历史、心理和逻辑的发生学依据或起源:教学历史地发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历史地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化之中,历史地承继着自身发展的过去和传统、肩负着未来与使命;教学的个体发生建立在师生确定的心理内容和定向的心理互动与整合之上;教学的现实发生既相关于教、相关于学也相关于教与学的逻辑关系和条件。因此,教学的系统发生是其历史发生、心理发生和逻辑发生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闵春雷 《法学研究》2008,(5):139-148
以往的证明理论多是围绕被告人罪行的有无及轻重等实体性问题展开,而涉及到被告人重大权利的程序性问题没有被纳入证明范畴。究其原因是没有将这类问题作为一个与传统证明理论相对应的全新证明范畴来对待,缺乏对程序性证明理论体系的构建。程序性证明是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或一方就案件的程序性争议或程序性请求运用证据向法官(或中立的第三方)进行的论证说服活动。程序性证明对于限制公权力滥用、保障被追诉人的诉权意义重大。通过对程序性证明之主体构成、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程序及时空维度等构成要素的考察,有助于拓宽刑事诉讼证明的研究范畴,为司法证明提供规则指引。  相似文献   

6.
论证据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家弘 《法学杂志》2007,28(1):28-33
证据的基本范畴是一个亟需研究和梳理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证据功能与证据价值、证据属性与证据特征、证据能力与证据效力、证据形式与证据内容等范畴的含义和关系.  相似文献   

7.
私法中的“人格”范畴含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拴林 《法律科学》2008,26(4):51-58
在私法理论和制度中,“人格”范畴具有“主体资格”、“主体”、“主体特质”、“主体性要素”四种含义。其中,“主体资格”指特定的实体可以成为私法法律关系之主体的法定条件;“主体”指特定的实体获得主体资格后的法律状态;“主体特质”指特定的实体可以据之享有主体资格的其客观上所具备的属性;“主体性要素”则是人格权的客体,指自然入主体得以构成的且应得到尊重和保护的客观要素。这四种含义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主体资格”是“主体”得以形成的法定条件,“主体资格”范畴也就是用来描述“(某种)实体”与“私法主体”之间的“转化关系”的概念;而“主体特质”和“主体性要素”都是指“主体”(或拥有主体资格的“实体”)在客观上所具有的属性,这两个范畴都属于描述某种“事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基本权利体系是现代民主法治国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宪政得以成立的前提。在法哲学史上,对于基本权利的发生学,有两种对立的观点,那就是权利天赋论与权利国赋论,哈贝马斯以主体间性和商谈论为基础建构了其沟通行动理论,并以其作为支点重构了基本权利体系,他的基本权利观可称为权利互赋论,这种理论实现了对经典法哲学权利发生学争论的超越,进而为其重建现代性未竟之事业奠定了法律政治领域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修改中需要重新研究的一个问题──“嫌疑人”、“被告人”和“人犯”名称的区分与使用陈瑞华法律概念是法律规范中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它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法律范畴。法律概念虽然不象法律规则那样规定具体的事实状态和...  相似文献   

10.
目次一、经济法基本范畴释义二、经济法基本范畴确立的标准三、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构成四、本文认为的经济法基本范畴五、经济法基本范畴的研究意义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具有普遍性本质的抽象概括和反映的范畴被各门学科所普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范畴体系的建立成为各门学科成熟的标志,而基本范畴又处于范畴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是学科发展的逻辑起点。正是由于这块基石的存在,研究一门学科的体系才会有语言交往的平台,因此,对基本范畴的研究可以说在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法律责任是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学范畴的重要要素。近年来对法律责任研究的不断进步,国内学者从法律责任概念、构成、认定与归结、免除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观点。通过对国内外法律责任学术观点的概括归纳,了解法律责任发展脉络,从而深入对法律责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基石范畴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导言1.1.[研究经济法基石范畴的意义]以基石范畴为逻辑起点循序推衍出合理的范畴体系,是任何科学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标志。经济法强大理论体系的构建,首先仰赖于其基石范畴的奠定及其所规定之范畴体系的衍生。1.1.1[基石范畴、范畴体系标志着理论思维的发展水平及各门学科的成熟程度]范畴,“是人类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概念”,①“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②。作为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范畴凝结着客体的内在联系,构成理性思维的基本单位;基石范畴则内蕴着客体的最深层本质和最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3.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任何犯罪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社会危害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衡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呢?笔者认为这个标准可以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加以说明。那就是这个标准是由三个大的要素和构成大要素的若干小的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这三个要素就是生产力标准、价值标准和法律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刑事责任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国外刑法学关于刑事责任理论的研究 ,认为其刑事责任的构成要素 ,基本上就是犯罪构成的要素 ,刑事责任在本质上就是犯罪概念的另外一种表达方法。刑事责任在与刑罚的关系中属于原因的范畴 ,比较我国刑事责任理论 ,具有从将刑事责任等同于刑罚到将刑罚作为刑事责任表现之一的发展过程 ,刑事责任在罪刑关系中属于结果的范畴。本文认为刑事责任现象表现为刑罚 ,犯罪与刑罚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构成刑事责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冯果  李安安 《现代法学》2012,34(1):87-95
从制度发生学的角度观察,公司治理一体化走向的出现是结构融资等制度要素合力作用的必然结果,属于进化理性主义而不是建构理性主义的产物。我国应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前提下鼓励、培育和引导结构融资,而不是因噎废食地抑制、阻却甚至扼杀结构融资。公司法应当积极回应结构融资的制度诉求,进行规则的调适与变革,进而强化其时代适应性品格。  相似文献   

16.
犯罪学研究范式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旭  单勇 《法学评论》2005,23(4):17-24
法学研究范式的讨论曾在学界广受关注。将研究范式的思考投放到犯罪学上,无疑也会为犯罪学的研究提供学理分析的新思路、建构体系结构的新视角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路径。本文以犯罪学的范畴探析为核心,强调被害应同犯罪、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一样作为犯罪学的中心范畴,而犯罪预防应为四个中心范畴中的基石范畴,并围绕犯罪预防建构犯罪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的争鸣与启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关于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争鸣的学术背景,分析比较两篇文章。指出不同的理论范畴适用于不同的研究范围,体现了不同的学术精神。这种争鸣将有利于语言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犯罪故意同时具备认识要素和意志要素。认识要素包括对构成要件各种事实的认识、不作为的认识及行为可能性的认识。意志要素体现为实现意志,但以容忍结果发生为充足。  相似文献   

19.
犯罪构成要件及相关范畴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犯罪构成要件是对成立犯罪所必需的各个方面事实特征的抽象、提炼的实体,而犯罪构成要件寓居的方面则是这些事实特征存在的“空间”;构成要件要素是犯罪构成有机整体的最基本因素,属构成要件之下一层次的范畴。将这些范畴混淆,必然造成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内部及与其他理论领域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使用跨语言语义分类任务探查了不熟练汉英双语儿童概念表征的特点,被试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结果发现,三年级被试的语义分类反应只有在目标词为第一语言时,受到范畴语言的影响.五年级被试的语义分类反应只有当目标词为第二语言时受到范畴语言的影响,初中一年级被试的反应不受范畴语言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不熟练汉英双语儿童的第二语言词能够直接通达概念表征,随着年级的升高,第二语言词和概念间的联系增强,这种通达能力也逐渐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