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报载:忻州地区上地局局长郝文山为政清廉,秉公办事,在金钱贿礼面前从不动心。有人问他:“面对送上门的钱,你为何能廉洁自持,不为所动?” 郝文山谈出了他的肺腑之言:“我第一是不贪。收下不义之财,就把自己归入贪官污吏之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反腐败斗争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笑廉不笑贪”就是典型的一种。 在我们身边,“笑廉不笑贪”现象可谓俯拾即是:如果你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就有人笑你“死脑筋”;如果你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就有人笑  相似文献   

3.
缘何“腐而不败”河南姚新志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个别巨贪者虽罪恶累累,却能稳坐钓鱼船,有的甚至青云直上,有人称这种现象为“腐而不败”。俗话说:“只见贼挨打,不见贼吃饭。”可如今在少数地方、个别单位确实有“只见贼吃饭,不见贼挨打”现象,执法部门明知他问题严...  相似文献   

4.
彭怀 《瞭望》1992,(36)
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东北。贪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广州石门附近。 据说,孔老先生的高足曾参,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渴死也不喝盗泉之水,因为它姓“盗”。而晋朝的吴隐之却不象曾先生那么固执。尽管那泉姓“贪”,他却照样饮用,结果并没影响他清白的风操。 曾参和吴隐之对待同样一类事物,采取  相似文献   

5.
“行贿”?不好听。送上“劳务费”就“名正言顺”了。“受贿”?不好听。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古代惩贪廉政建设的历史渊源 据现有的文字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惩治官吏赃罪的刑事立法可以追溯至夏朝,按夏朝皋陶的法律,官吏犯“昏”“墨”“贼”三种罪的要处以死刑。“贪以败官为墨”,其中的“墨”罪即指官员贪赃枉法的罪。这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肃贪廉政建设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雅贿     
“贿”与“秽”同属一个声部,在字典里是近邻,这两个字虽含义不同,给人的感觉却一样,是一种丑陋不洁,不能公开的行为。贿,无论是行还是受,因为是权钱交易,总有点理不直气不壮,只能成为暗箱作业,如被曝光,还有鸡飞蛋打之危。于是聪明人想到了包装,改变贿的形象,使其美一点,雅一点,行或受的人能够心安理得,事发后,还可以有个托辞。包装的办法,质言之,就是把“贿”中的“贝”字隐匿起来。  相似文献   

8.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道破了人戒除内心诸多妄想的难度。对从政者而言破除心中之贼要更加费力,因为为政者遭遇的诱惑和挑战比常人更多,心中之“贼”的干扰也更大,如何破心中之贼,是为政者必须深度思考的。为政者务必要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在工作当中摒弃私欲,一心为公,如此则心中之贼指日可破。  相似文献   

9.
山东惠民老家有句骂人的方言叫“不贪业”,意指不干正事、不务正业之人。而对一心一意、千方百计干正事的人,则禁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这人真贪业!”古今中外,各行各业,都需要干正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贪业”人才。“贪业”,生活才富有意义,生命才更有价值,人生境界才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论"雅贪"、"雅贿"产生的原因及惩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福恩 《理论探讨》2006,(6):108-110
目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出现了新情况,由以往贪占钱物及金银等的“俗贿”、“俗贪”正在向“雅贪”、“雅贿”转变。所谓的“雅贪”、“雅贿”。就是腐败分子以手中的权力交换带有文化品位的物品,进而达到等同金钱或大大多于金钱的利益。这种“雅贪”、“雅贿”现象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增加了打击腐败的难度,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危害也更大。只有深入挖掘“雅贪”、“雅贿”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防止这种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邱炜煌 《党政论坛》2013,(12):12-12
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以下“常见病”: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在这种潜规则支配下,卖官者权力寻租,甚至明码标价,买官者投其所好,钱贿、色贿、雅贿无奇不有,于是“带病在岗”、“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现象司空见惯,而不跑不送者的政治发展空间因为这种“不正当竞争”而被大大压缩。  相似文献   

12.
文简 《瞭望》1996,(41)
在国内外舆论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赞声不绝之时,人们看到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也不断地从地下冒出来,有人因此认为这是“精神文明滑坡”,并把这种‘滑坡’归之于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似乎这是由市场经济所必然带来的。这种说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贪污盗  相似文献   

13.
雅贿     
桃源  力扬 《瞭望》2006,(47)
不得不佩服一些人的语言创造能力。时下贿赂是国人痛恨的行为,而有人就能从行为到语言上都实行“净化”:真金白银、豪宅香车、有价证券被盯得紧了,有“聪明人”就改为送名家字画或古玩供领导“鉴赏”,这种行为被美其名曰雅贿。鉴赏字画古玩,当然是雅事一桩。但一与贿沾边,则雅意何存?反倒是贿赂之意,斑斑可见。而赠予者的缘饰附会,也存心机。其一,名家字画、古玩不是真金白银或其他奢侈消费品,其价值难以判定。其二,既为“鉴赏”,则似乎也就真的雅意盎然了。但是,苍蝇就是苍蝇,再美丽的苍蝇也还是苍蝇。同理,贿赂就是贿赂,再风雅的贿赂也还是贿赂。对于这种机关算尽式的“雅贿”,理当法办。  相似文献   

14.
常听老一辈人说一句顺口溜:“心不偷,凉溜溜”,意思是:只要保持一颗不贪的心,人生就不会翻船、出纰漏,没什么后怕的,心绪自然定定当当。我国民间,也流传许多家训的谚语和故事,都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春秋时鲁国贤母敬姜,教育儿子勤俭毋奢,说:“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东晋有个“封罐教子”的故事也脍炙人口:浔阳县史陶侃监管渔业,送一罐腌鱼给老母,老母原封不动退回,写信责备:“尔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还有《朱子家训》:“居身务期俭朴,勿贪意外之财”;《菜根谭》:“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  相似文献   

15.
废贪而立廉     
柳宗元曾讲过这样一句话,“蠲浊而流清,废贪而立廉”,虽说是扬揄之辞,对贪廉之间的态度却是极鲜明的。廉,原本指边,其直如线,与角相对,后来就引申为品行方正了。所谓“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其实是互文相义,方正廉洁,向来有一致性。然而,正象苏轼所言,“聚敛之臣,则以货物为急”,廉便首当其冲地表现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其与贪之相对,已成为第一要义。从春秋战国开始,士  相似文献   

16.
明代隐士洪应明在《菜根谭》中云:“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的眼睛都喜欢看美色,耳朵喜欢听美音,所有这些声色都是属于外来的敌人;每个人都有容易冲动的感情,都有无法满足的欲望,所有这些心理上的邪念都是内在的敌人。然而,不管是“内贼”还是“外贼”,只要身为主人翁的你自己保持灵魂的清醒,所做之事不违背情理法则,心理上的敌人就会变成修养品德的助手。我以为这段言论,对于我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6月,河南巡捕田文镜从一位消息灵通人士那里得知,浙江道御史谢济世“奏明圣上,指明公(田文镇)贪虐不法”。田明白谢这是扶私陷害,因为本来河南巡抚之职是由谢的内弟孙昭出任,后国有人指出孙无能,才改派田文镜。谢对此怀恨在心,加上田文镜蹿升很快,谢心中不平,便不惜“告御状”,试图借皇上之手把他扳倒。田文镜是个清官,他公正廉明,政绩突出,绝无“贪虐不法”之事,为了讨回公道,他立即奏请圣上派大学士九卿来河南了解民情,以示圣上关怀黎民德政。12月圣旨下“……田文镜于雍正元年告祭华山,复命时…  相似文献   

18.
何谓"公贿",即用公款集体行贿受贿.有人美其名曰,我们是为"公"而"贿",虽然不能说"无私",起码是"先公后私".  相似文献   

19.
一、奉献行为与青年的困惑没有什么问题能比当代中国青年的奉献行为异变更令青年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困惑不解的了: 当人们看到,正值祖国母亲亟需民族儿女以奉献精神所蕴含的巨大革新创造力和执著的忘我勤奋,以期改变她那贫瘠落后的面貌而雄踞于世界强国之林,大多数青年在此伟大目标感召下正于当今时代呕心殚智地为祖国奉献聪明才慧之时,却有一部分青年人丢弃了以奉献精神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劳动观念和人生道德价值观,反其道而行之地走上了一味追求索取的极端,并且令人失望地表现出惰性十足地懒散贪恹状,以至于日本人竟拿了这懒散贪恹为反面教材来训戒其子女,而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女士则发出了“中国年青人是世界上最懒的年青人,有人总想不干活就拿钱,或者少干活多拿钱,若长此下去,中国前景不堪设想”的直言衷告……  相似文献   

20.
“小官大贪”现象发生在群众身边,离群众最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形象。“小官大贪”虽官职不高但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往往是所在单位“一把手”或者直接负责人,主要集中在权力和资金密集的领域。“小官大贪”现象的治理成效是人民群众判断评价反腐败斗争成效的重要依据。要下重拳出击,严惩严治“小官大贪”,应通过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规范权力运行体系、增大腐败成本、强化基层干部风险意识等措施,让行使公共权力的人习惯在监督下工作、习惯于依纪依法依规办事,进而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