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挖掘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同时关注高校网络舆论领袖在高校舆论中的作用,试图为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高校网络舆论在大学生中间非常活跃,参与人数众多,但是舆论领袖却是个别的,不过这个别舆论领袖却对整个舆论起到了重要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介舆论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播科技的发展史上,一般地说,每出现一种新的更为先进的传播媒介都会扩大人们传播新闻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度。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深化,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业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的把握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受利益化、民意化、非理性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网络舆论与官方舆论的分离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此起彼伏。新形势下界定网络舆论危机,按照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可以总结出有组织-有利益、无组织-有利益、有组织-无利益、无组织-无利益等四类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针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过程采取相应的阶段应对策略,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人们借助网络发表意见、交流观点、聚合思想、维护权益,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原因、演变规律及风险演化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以人民网《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和《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所列举的40件影响较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及演变的关系形成了以下观点:网络舆论具有独特的传播技术特征与传播人际特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诸如"意见领袖作用凸显"、"信息控制力弱化"、"舆论场加速形成"、"议程设置全民化"等一系列衍生效应,这些衍生效应对于网络舆论的生成及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雅丽 《人民论坛》2011,(9):248-249
互联网使信息由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众由受众变成了传播者,越来越多沉默的人通过网络发声。互联网一方面是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为把握社会动向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又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更加错综复杂。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我党执政的新挑战、新机遇。  相似文献   

6.
当前网络舆论形势与政府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使信息由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众由受众变成了传播者,越来越多沉默的人通过网络发声。互联网一方面是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为把握社会动向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又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更加错综复杂。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我党执政的新挑战、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韦莉幸 《传承》2013,(6):124-125
国外学界对网络的研究比较早,研究成果较多,内容主要是围绕"网络民主""虚拟政治"进行。国内互联网和技术尚不如国外发达,相关法律法规也尚未建立或成熟,政府和公众的网络舆论危机意识还比较模糊。国内网络舆论的研究起步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相关网络舆论危机的专著比较少。  相似文献   

8.
韦莉幸 《传承》2013,(4):124-125
国外学界对网络的研究比较早,研究成果较多,内容主要是围绕“网络民主”“虚拟政治”进行。国内互联网和技术尚不如国外发达,相关法律法规也尚未建立或成熟,政府和公众的网络舆论危机意识还比较模糊。国内网络舆论的研究起步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相关网络舆论危机的专著比较少。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与执政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其特殊作用正日益显现,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网络舆论的兴起给执政党、各级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执政创新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主要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以及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等特征,伴随着谣言扩散的同时还具有动态性、表层性的特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网络舆论使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微博舆论领袖的作用大、谣言的扩散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利用网络发布官方信息,安抚民心。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网络舆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种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对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产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当前应在剖析突发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原因的基础上,直面政府及其官员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上的诸多困境,着力探寻有效引导网络舆情事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对敌斗争的新战场、打击犯罪的新领域、社会管理的新平台、团结群众的新阵地。新的社会发展现状给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给公安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尤其是网安部门要不断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提高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监督近年来悄然兴起,其监督层面涉及到社会生活领域的各方面。网络舆论监督在侦查活动中影响日渐增大,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监督力量,对于侦查活动公开化的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侦查活动的程序正当性,防止和减少侦查活动中的失范行为;但由于网络舆论监督具有自发性,其尚缺乏合理有效的规范机制,如不进行合理引导,网络舆论监督的存在也有可能破坏侦查活动的独立性.成为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4.
由涉警事件引起的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影响着警察形象和警察权威的建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警察执法环境并不乐观。警察自身又存在职能不清、违规执法及内部失检等问题,因而成为网络舆情的引爆点。网络的发展和公众的参与又加深了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壮大,一旦出现涉警舆情,极易演化成为危机状态,影响警察权威的树立和巩固,波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警察应对网络涉警舆情也应从自身、媒体、公众等方面着手,重塑警察权威。  相似文献   

15.
舆论战已经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作战样式。不断创新舆论战法,加强舆论战与心理战、法律战之间的高度协同,完善舆论管控体系,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夺取现代战争制舆论传播权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探测流程和方法,及时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开展有效引导和管控,已成为公安部门值得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解析其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提出了具有程式化和可操作性的探测模式,并从多视角阐述了管控对策,使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依托各类互联网应用所构建起的网络信息传播体系的网络舆情影响力越发增强,易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热点信息传播属性,通过构建互联网应用对网络舆情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来衡量和评价互联网应用对网络舆情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政府部门实现高效监测、控制、引导网络舆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在信息发布的领域不再一者独大,自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催化推动作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的网络舆论,具有网络舆论主体多元化、匿名性,形成高速性,传播互动性、互文性的特点。由于警察的特殊身份,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内容往往较为敏感,部分网民的观点容易夹杂着宣泄的心理,负面影响较大。针对涉警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独特之处,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发生之后,公安机关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快"、"准"、"狠"三大原则和策略;找准时机进行议题的设置与置换;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重要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技术队伍,对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进行技术引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实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极容易变成网络舆情,对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增强新形势下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探明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包括生成、爆发、稳定、终结四个阶段。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都处于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20.
论战时舆论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动员在战争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其他战争动员样式相比,舆论动员是一种精神动员、信息动员、公众动员和媒体动员,是实现战时快速动员的基本保证,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战时舆论动员范式。其中,对战时舆论动员基本原则的范式认知主要包括:军事斗争谋略与舆论宣传思想高度统一,政治斗争规律与舆论宣传规律高度统一,舆论宣传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高度统一;对战时舆论动员基本路径的范式认知主要包括:争取一切力量扩大舆论阵地,整合新闻资源形成舆论强势,运用典型示范引导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