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2011年春天,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全部接回内地新疆籍流浪儿童,开展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项行动。新疆“接流浪儿童回家”活动获得了广泛赞誉,民政部多次在全国会议上推广这一做法。  相似文献   

2.
王萍 《中国人大》2012,(8):31-32
流浪未成年人,他们是儿童中特殊的一群,数量却不容小视,据民政部统计,2010年全国共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4.6万人次。几年前,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一个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全国流浪未成年人约100万。  相似文献   

3.
李健波 《中国民政》2011,(12):58-58
为切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贵州省开阳县组织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活动正式启动,民政局采取五项措施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多部门形成合力。完善多部门密切配合的救助工作机制,并对于未成年人先救助后查询。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与媒体联系、沟通,掌握舆论导向主动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未成年流浪人员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国流浪儿童治安案件已占未成年人治安案件的80%以上,其中新疆籍流浪儿童最为突出。这些新疆流浪儿童在流入地的违法行为造成地域性、族群性的不良影响,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会给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带来严重后患。  相似文献   

5.
为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现象,新疆阿克苏地区民政局开展以“保护儿童,告别流浪”为主题的“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行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即确定工作任务,要求、方法、步骤和措施。第二阶段为集中行动阶段。开展拉网式排查,开展主动救助、教育矫治和回归安置工作。第三阶段为总结巩固阶段。总结工作成效和经验,研究确定巩固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6.
鲁保社 《中国民政》2011,(11):53-53
近年来,陕西省兴平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以有利于流浪未成年人身心康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对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硬件建设,实施保护性救助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方式,摸索出一套“全天候救助、人性化管理”的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权》2003,(6):56-57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伦理学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石家庄市保护流浪儿童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救助流浪儿童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23日至2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菲律宾、加纳、中国等十几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6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就流浪儿童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等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8.
<正>流浪未成年人同样是祖国的未来。要想让流浪未成人拥有美好的明天,必须多措并举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1.转变观念,立足于源头,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目前救助机构对问题家庭的帮助、教育和约束等干预措施非常有限,我们要转变观念,对问题家庭的教育与对流浪儿童的教育同步进行,实现流浪儿童回归家  相似文献   

9.
项灯辉 《中国民政》2012,(11):58-58
福建省晋江市救助站六项举措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积极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一是加强领导,齐抓共管。成立“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动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开展街面联合巡查,形成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二是购买岗位,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据民政部门估计,我国流浪未成年人大致有100万至150万,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及时的救助保护,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结合花都区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工作实际,对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的经验和做法,并谈谈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7,(12):36-36
广东省民政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厅、财政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东省委员会、省妇女联合会、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八部门2006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通知》(粤民福[2006]59号),提出了“关于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的具体实施意见: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协调工作小组、抓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及人员编制申请、  相似文献   

12.
正2006年,未保法第一次修订,2020年未保法第二次修订。14年间,儿童福利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保障对象从孤儿向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等未成年人群体拓展,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2006:如何满足10倍于供给的救助需求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伴随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流浪未成年人数量逐年增加、犯罪率不断上升。当时我国流浪未成年人达100万~150万人,其中很多曾有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9,(5):118-119
新华社8月初报道,民政部、公安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与以往的流浪乞讨管理政策相比,通知首次提出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区别对待”的管理手段:对正常的流浪乞讨人员,要积极引导他们进入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  相似文献   

14.
谢琼 《中国民政》2007,(2):39-40
流浪儿童是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和人们同情的一个特别弱势的群体。我国进入转型期以来,由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流浪儿童问题日显突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是在对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流浪儿童所做的一个特征概括,旨在为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与社会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丹 《中国民政》2012,(10):58-58
重庆市永川区三个到位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一是档案到位。全区进行摸底排查,给每个流浪未成年人建立基础台帐,做到一人一卡一份档案;由镇(街道)指定村(居)干部专人负责流浪未成年人的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在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的外出流浪。二是救助到位。  相似文献   

16.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精神,进一步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动作     
《中国人大》2011,(16):5-5
国办:将追究未成年人流浪严重地区领导责任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工作不力、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严重的地区,追究该地区相关领导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李刚 《人民公安》2006,(5):14-17
■中国政府一直在为改善流浪未成年人状况而努力;■公安机关一直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这,又是一项“希望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李娜 《新疆人大》2013,(1):31-32
截至2012年11月底,已有近1600名新疆籍流浪儿童回到新疆。对新疆“接回所有内地流浪儿童”这一新政,人民网在“点评语”中这样写道:这是一次力度和规模罕见的超出政区范围的行政行为,把全国新疆籍流浪儿童接回家这一铁腕行动的背后,充满了政府浓浓的爱意。但流浪儿童接回后又该如何更好地回归社会呢?如何实现张春贤书记要求的“让他们回到家乡,得到良好教育,健康成长”的目标呢?这也正是艾尔肯·塔西买买提等12名代表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强对流浪儿童管理和教育的议案》所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外出流浪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一种现象,其社会危害性很大。未成年人流落社会是与监护缺失、教育不当、家庭贫困和解组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流浪未成年人是行为的主体,但不是责任的主体,造成外出流浪的潜在原因不是未成年人自身,而是政府、家庭和社会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能力的缺陷。那么,如何预防这种现象继续蔓延?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