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818年,随着人与人之间第一次成功地实行了输血,美国医生布伦德尔的名字不仅载入了医学史册,也永远刻在了人道主义的里程碑上。从此,血液的采集和输送成了当代医学事业的重要支柱,献血——这个崇高的字眼进入了人类的道德词典,一场神圣的献血运动蓬勃于全球。从此,个体生命的鲜血属于了全人类,素不相识的人们之间,不仅流淌  相似文献   

2.
朱道华 《行政与法》2005,(10):109-110
因临床输血感染病毒而引发的病患纠纷越来越多,明析此类纠纷证明责任的承担、归责原则的确认是要求作为纠纷当事人的医院方、血液供应方和患者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而对献血者来说,应根据其在献血时的主观认识来确定其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1997年12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这是我国卫生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对血液的管理步入法制转道。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非常关心和重视。献血法共有二十四条,确立了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禁正血液卖卖,为保障公民安全输血和用血提供了法律依据。一、制定献血法的必要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卫生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权的必要条件,而献血和输血则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用以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权的必要手段。宪法还规定,公民必须"尊重社会公德"。尊重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公民献血,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是履行"尊重社会公德"义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蓝山 《政府法制》2014,(34):64-64
10月26日,经全新改造后的太原解放路万达献血屋开始投入使用. 这是太原市对老旧献血屋改造行动开始以来,第一个投入使用的旧貌换新颜的献血屋.以灰白为主色调的献血屋,如同一栋“小别墅”,盈盈站立在街头,与屋前空地上大红的充气拱门上“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条幅交相辉映,与屋后的万达广场融为一体,既在外观上较之以往的献血屋有了较大改变,极具现代感与时尚感,又在献血者的体验有了较大改进,更舒适,更具人文关怀气息.  相似文献   

5.
张丽萍 《政府法制》2014,(27):86-86
8月29日,太原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太原市献血条例》(下称《条例》),献血者优先用血,献血后单位准予带薪休假等新内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条例》规定,献血者享有优先用血权利。自献血之日起,献血者在5年内,本人按献血量的5倍免费用血;5年后,按献血量2倍免费用血;献血量超过800毫升的,终身免费用血。自献血之日起,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子女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这意味着,无论献血者的献血量多少,部可以享受免费用血政策。之前,在献血者免费用血方面,太原市实行全省统一标准,献血者献800毫升以上才终身免费用血,未达到800毫升时,不限时2倍返还,这个“门槛”就有点高。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的公布,为加强我国采供血活动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血液工作开始进入全面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这对于有效地提高血液质量,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保证医疗用血需要,促进临床合理、科学用血和血液事业的发展;对于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加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是一部舆论称之为"道德意义甚至超过法律意义"的法律,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我国实行公民献血制度始于1978年,从1984年开始倡导公民无偿献血。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对健康的要求与日俱增,临床用血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医疗用血量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长,但是,由于这些年来没有实行无偿献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法。第二条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统一规划并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献血工作。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献血工作。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推动献血工作。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广泛宣传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新闻媒介应当开展献血的社会公益性宣传。第六条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者本居  相似文献   

8.
<正> 在正规的观察严密的输血中心,献血员发生意外和受伤的机会毫无疑问是非常小的,但也不是没有可能。特别是首次及偶然献血者有迟发性虚脱反应的危险。对于首次献血者还有枸椽酸中毒,羟己基淀粉积聚和事先未能料到的细胞分离机械系统故障的危险。输血工作者有责任将这些危险告知献血员。尤其是有可能要献血的人。不过,这种“告知”要尽可能考虑  相似文献   

9.
一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17个月中,频繁献血17次。两年间,没有经过任何检验的血液“顺利”地流入25名无辜患者体内。加上献血者的两名性伙伴及其中一人的丈夫,共有28人感染,9人死亡,其余的人无助地等待死神的降临。“我们生命的句号是艾滋死”,谁之过?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法律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对我国的农田土壤、城市土壤及敏感地带的土壤造成了重大的破坏,它不仅直接危及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而且还时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所以针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危急性、形式隐蔽性和来源多重性特征,从立法、执法层面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防治就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守护家园     
《法人》2024,(4):74-77
<正>阳光、空气、河流、山川、森林、草原……地球,孕育了数不尽的生命,滋养着万千生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地球环境遭受了日益严重的破坏。森林砍伐、水源污染、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冰川融化、野生物种濒危、鱼类资源枯竭等问题,不断威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更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环境。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海洋到陆地,从城市到乡村,塑料垃圾无处不在。塑料难以降解,长期积累会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甚至威胁人类健康。2024年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全球战塑”,旨在呼吁全球共同应对塑料污染,保护地球生态。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近几年来,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威胁,影响生命健康安全的事故频频发。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自然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土地污染在我国农村地区比较严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日益加剧。现在我国农村土地污染防治立法的不完善,从而导致土地污染防治无法可依,农村土壤污染的防治执法不力。建立我国土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将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必经过程,将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污染防治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相似文献   

13.
引子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头号敌人。自然而然,“克癌”成为世界众多医学家们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试图攻克的世界最难题。据说美国总统卡特为鼓励医学家攻克这一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10,(13):F0004-F0004
2010年6月14日是第七个“世界献血者日”。本次献血日的主题是“向世界提供新鲜血液”。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在南宫等6个献血屋举行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统一规划并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献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严重的医疗责任事故构成犯罪 刑法依据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和新形势下与犯罪行为斗争的需要,在刑法的分则中将犯罪罪名细化,或者增设新罪名。其中,有关卫生行政管理及保障人体健康的条文和罪名达十余条。这些条文的犯罪客体,既有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公众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也有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权。这些刑事法律规范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刑罚手段调整因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权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用刑罚打击涉及公众卫生安全的犯罪、打击以劣制品损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犯罪、打击在防疫管理上玩忽职守的犯罪已成为刑法的重要内容,成为实现刑法任务、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的基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技术性贸易壁垒取代关税和传统非关税贸易壁垒,成为一种新兴的贸易限制措施,动植物检疫措施就是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动植物检疫措施的目的是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体现的是安全价值,而贸易自由则为自由价值。在安全价值与自由价值发生冲突之时,我们必须偏向于安全价值,以确保人类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18.
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艾滋病,是人类迄今尚未攻克的严重疾病之一,又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因传播越来越迅猛、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而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公认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也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9.
近年,雾霾的袭来,严重的影响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并且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此,我国各省市作出了积极的对策,以减少雾霾对大气的污染。同时我国也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尚未实施),该法的颁布对治理雾霾、减少大气污染起了重要的作用。各省市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制定详细的规则,以更好的防治雾霾。通过分析美英国家对治理大气污染的先例,我国可以借鉴有利的经验,以正确的指导我国的治霾行动。然后是雾霾对于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影响及危害,及我们应作出相应的对策来缓解当下雾霾的情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化学物质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加。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品,通过生产、消费过程和环境作用等污染着食品,日益严重地危害着人体的健康,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当今比较突出的食品化学性污染问题是农药残留污染、兽药残留污染及环境中大量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污染。农药残留污染以有机磷、有机氯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据省内外一些市场对蔬菜的检测报告,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普遍占50%左右。长期食用这样的蔬菜,残留农药在体内蓄积,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