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共产国际、苏联与国民党的改组李颖在孙中山1922年8月至1924年1月改组国民党的过程中,共产国际、苏联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一、共产国际、苏联确定孙中山为同盟者早在1920年6月,列宁在为共产国际二大草拟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  相似文献   

2.
范婷 《党史纵览》2009,(5):47-50
野坂参三(1892-1993),又名冈野进、野坂铁,1892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1922年,他与片山潜等人创建了日本共产党.1928年3月15日,当日本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时,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对日共进行了大规模镇压,野坂参三等日共领导人和1600多名党员及其支持者被逮捕.1931年3月,日共中央秘密把因病假释出狱的野坂参三派往共产国际.1935年8月,野坂参三在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被推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对王明的国际背景,存在着互相矛盾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王明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红人",深得信任,因此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很大,毛泽东与中央许多领导人对此颇有忌讳;另一种说法则是,共产国际领导人对王明很有看法,有许多批评.实际上共产国际对王明的基本态度是既可信任又认为不堪重任.他在共产国际的任职与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地位紧密有关,他在斯大林那里并不很"红".许多论者把王明上台归结为米夫的作用,把王明的被赏识归结于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经历,这都似嫌简单.王明之所以引起共产国际的重视,关键点是其在"立三路线"时期的表现.而任用中共中央领导人曾是共产国际的一贯作法,是符合共产国际组织原则的,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1927年5月21日,正当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开展之际,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等率部在长沙叛变。因这一天的电报代日韵目为“马”字,所以这一事变史称“马日事变”。仅事变当天,就有百余名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被杀。从5月21日到6月10日前后,在湖南有1万多人被杀害。湖南全省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是怎样看待“马日事变”的?斯大林派来的共产国际首席代表、印度人罗易和苏联驻国民政府总顾问鲍罗廷等是怎样处理“马日事变”的?通过已解密的前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档案,也许会有助于我们了…  相似文献   

5.
1919年3月共产国际刚刚成立,中国便爆发了五四运动。共产国际东方局曾接到海参崴方面的电报,知道中国曾发生几百万人的罢工、罢课、罢市的大革命运动。此事引起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极大关注,随后共产国际作出了派人来中国与运动领导人建立联系的决定。1920年3月,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克(即海参崴)分局派维经斯基和夫人库兹涅佐娃、秘书马迈耶夫夫妇以及翻译杨明斋来华。维经斯基来华的使命是了解中国情况,同中国的革命小组建立联系,并考察是否有可能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4月,维经斯基一行抵达北京,通过…  相似文献   

6.
刘仁 《党史博览》2018,(8):23-28
正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挽救了党和红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开始纠正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在尊重共产国际的前提下,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方针政策。1934年5月,季米特洛夫被选进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在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上,他正式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从1935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这一时期毛泽东与季米特洛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在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期间,非常关注中国留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他认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管理混乱,学生爱斗纠纷,无法保证完成为中国党培养布尔什维克式干部的任务.在随后展开的联共(布)清党运动中,瞿秋白因此受到强烈冲击,并被解除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8.
刘峰  周利生 《党史文苑》2009,(11):11-12
1929年王明白苏联归国后,只是从事一般的宣传工作。但是王明借着共产国际反“立三路线”的浪潮,不断的写信对李立三、瞿秋白等中共领导人进行投诉,增加了其在共产国际领导人心目中的分量,被视为反“立三路线”英雄,也被认为是忠实于共产国际的,使共产国际决定重用王明等留苏学生。同时王明又借助了来夫的帮助,得以成为进入中共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9.
长征以前,我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与实践,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曾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影响。1934年7月,上海临时中央局被敌人破坏,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被截断,直至1936年春,刘长胜从苏联回国,才与共产国际恢复了电讯联络。中央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日子里。便独立自主地制定方针、政策。李德事后也说,这个时期“对毛泽东是最有利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10.
1932年10月召开的宁都会议围绕红一方面军行动方向和军事战略发生了激烈争论,毛泽东被指责背离了临时中央的进攻路线,并被撤销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共产国际赞同中共临时中央的进攻路线,支持宁都会议对毛泽东的批评.不过,对于毛泽东卓著的军事指挥能力,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是比较赞赏的,并对强攻中心城市抱怀疑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3.
14.
战争年代被誉为"四野一只虎"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因作战果敢,行动神速,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这支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场的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闻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执政”能力就是对新闻媒体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构成,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这种“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8.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9.
平安北京是首都政法系统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委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而提出的.开展平安北京建设对于人文北京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升首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首都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首都社会的和谐.从人文北京视角审视平安北京建设就会发现,由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构成的京城二元社会、迅速到来的陌生人社会和道德约束的弱化是困扰平安北京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三大难题.给流动人口以市民待遇,实现社会公平;培育市民的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找准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发挥道德约束的威力,既是破解这三大难题的重要策略,也是平安北京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因此,应把平安北京放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全局中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20.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