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33年夏,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就有50万。此次“围剿”国民党军采取步步为营、四面合围的战略,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何健为西路军总司令,蒋鼎文为东路军总司令,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于9月间开始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相似文献   

2.
败退到台湾的蒋介石,为了实现其“驱除共匪、反共复国”的梦想,亲自任命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参谋部主任李森为“中国人民自由军闽粤赣区总司令”,派他潜回大陆组织反动武装。然而,这位“总司令”到大陆仅8个月的时间就被我军抓获,蒋介石在大陆建立“游击区”的梦想终成泡影。  相似文献   

3.
在鄂豫皖老区至今还流传着一段徐向前大战双桥镇、活捉“老上司”岳维峻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30年代初期,当时,徐向前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转战在鄂豫皖边区。 1930年10月,蒋冯阎中原大战刚刚结束,蒋介石便迫不及待地调兵遣将,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鄂豫皖地区,蒋介石共投入了7个师又4个旅,兵力不下10万人,并任命国民党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为总指挥。那气势汹汹的样子,真可谓是“黑云压城  相似文献   

4.
散木 《党史文汇》2002,(4):42-42
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是“列宁号”,那是1930年我鄂豫皖苏区在反“围剿”战斗中从国民党手中意外“缴获”的。1930年2月的一天,一架国民党空军的“可赛”式飞机在由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的返航途中,突遇大雾而迷航,后来因燃料耗尽被迫降落在鄂豫皖苏区宣化店境内的河滩上,当地的赤卫队立即包围并捕获了飞行员龙文光。工农红军第一次“缴获”的这架飞机,原是四川军阀刘湘的坐机,它是德国造教练机,这次从天而降,不啻是送给苏区红军和人民的“礼物”。于是飞行员龙文光也成了红军历史上第一位驾驶飞机的飞行员了…  相似文献   

5.
1949年1月,蒋介石得到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后.气急败坏地下令开除邓宝珊的国民党党籍,并予以通缉。邓宝珊是国民党华北“剿总”副总司令、晋陕绥边区总司令,一封疆大吏,在当时国民党军事上十分吃紧,正是用人之际,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6.
白崇禧是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素有“小诸葛”之称。历任过国民党参谋总长、国防部长、华中“剿总”总司令等职。又有谁想到就是这位“小诸葛”,却与我党有段鲜为人知的秘密交往,是中国共产党争取的三个国民党军政要人之一。 1934年5月,桂系与蒋介石的矛盾白热化,蒋令湖南省政府主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10,(1):52-52
1949年9月28日,彭德怀接到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主席兼新疆保安司令包尔汉的起义通电,十分高兴,当即对身边的同志说:“立即出发!到新疆去!”  相似文献   

8.
1932年7月至12月,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人民,面对国民党30万大军,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第四次反“围剿”斗争,重创了国民党嫡系部队,歼敌1万多人。但是,由于未能粉碎“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实行了战略转移。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虽然失败了,但蒋介石耗费大量精力进行的这次“围剿”,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也是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和朱德总司令于1949年9月23日晚在北京举行宴会,宴请原国民党陆军上将、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等26名国民党起义将领.  相似文献   

10.
《党史天地》2007,(8):44-45
周恩来、朱德运用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术 熊伯涛协助师长打了枫山铺伏击战 在毛泽东失去兵权的同时,国民党开始布置对中央苏区的大举进攻,这时候鄂豫皖区已不存在,红四方面军已踏上向川、陕边地区转移的艰难征程。  相似文献   

11.
岳西谈判 抗日战争爆发后,安 徽各地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努力推动 安徽地区的国共和谈,实现国共合作, 共御外侮。坚持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 战争的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于1937 年7月13日,主动向国民党鄂豫皖边区 督办公署发出“停战谈判,共同抗日” 的倡议。经过几轮谈判,7月27日,双 方在岳西县青天畈达成停战协议。协 议生效后,红二十八军陆续下山接受 改编,踏上了抗日征途。  相似文献   

12.
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原因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新 《理论学刊》2002,2(1):49-50
目前 ,史学界仍然有人认为 ,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失利 ,撤出鄂豫皖根据地是张国焘推行逃跑主义的结果。我们认为 ,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也是不公正的 ,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是造成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的客观原因1932年 6月 ,蒋介石利用种种手段搞垮了国民党内部几个势力集团 ,巩固了其法西斯独裁统治。在此形势下 ,他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于不顾 ,极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 8月 ,蒋介石经过充分准备之后 ,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四次军事“围剿”。这次“围剿”与以…  相似文献   

13.
“七七事变”后,在鄂豫皖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的红28军政委高敬亭、皖西北特委书记何耀榜,获得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指示后,便主动向国民党提出举行谈判。双方经过13天的艰苦斗争和磋商,最后终于签订了停战协议。  相似文献   

14.
1926年7月,正当各路大军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歌声中出师北伐,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却加紧活动,掀起一股反对国共合作和工农运动的逆流。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在暗地里把中国共产党视为敌人,政治形势十分险恶。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进入第3年后,形势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已经十分有利了。北线战场,东北解放军冬季攻势后,国民党军卫立煌(时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集团困守孤城,毫无还手之力。南线战场,豫东战役一举打破中原僵局,战局开始出现有利于我军的重大转折。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以来困扰我军的一个重大难题愈发凸显出来,这就是如何攻克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16.
<正>1948年8月中旬,“重庆”号巡洋舰由舰长邓兆祥等600名官兵从英国接回国后,不久就被蒋介石派上辽沈战场。在解放军攻打锦州的战役中,“重庆”号口径6英寸的重炮,炮轰过东北野战军塔山阵地。辽沈战役结束后,“重庆”号在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  相似文献   

17.
江西吉安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是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红土地上,诞生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将军。但一般人也许不曾注意.一些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将军也出自吉安。其中就有一位因“剿共”有功于1935年被授予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北伐时,他担任过团长、师长、军长,后来又先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湖北绥靖主任、河南省主席、重庆卫戍司令、徐州“剿共”总司令等职。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就是被称为国民党“五虎”上将之一的刘峙。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冈村宁次任日本侵华部队的最高官员——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这个总司令官在日本投降后受到了蒋介石无微不至的关怀,逃脱了作为战争罪犯应得的惩罚,最后竟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无罪”,放回日本。冈村宁次回国后出版了他在中国战场的回忆录,对他在中国的“侵略业绩”作了回顾,并着重记述了战争结束时他在蒋介石的庇护下“幸免于难”的经过,从而为世人进一步了解蒋介石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甘心认贼做父,一心反共的真实面目提供了绝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87,(1)
《党史研究》载文对国民党军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的若干史实作了考订,可供参考: 1、以往认为鲁涤平是第一次“围剿”军总司令,其实他是江西省主席兼南昌行营主任。2、以往认为张辉瓒任第一次“围剿”前线总指挥,其实他是第十八师师长兼第一纵队司令。  相似文献   

20.
1936年7月,“两广事变”在蒋介石的分化利诱下宣告失败。陈济棠被迫下野,余汉谋投靠蒋介石集团,当上了广东绥靖公署主任和围民党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遵照蒋介石“攮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国民党陆军157师和158师共三万多兵力接蒋鼎文部之后分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