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先锋队》1995,(Z2)
周恩来谈雅尔塔协定和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1967年4月,周恩来在北京和越南总理范文同会谈时,谈及1945年先后发生的两件事。"雅尔塔协定"和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周恩来说: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美国支持蒋介石。那时,苏联打得损失很大,签订了雅尔塔协...  相似文献   

2.
雅尔塔协定的正式称谓是《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它是由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于1945年2月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一个小城雅尔塔签定的。当时的中国政府领导人蒋介石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与苏联中亚地区有着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界线.辛亥革命以后,新疆名义上虽已"归附中央",但由于中国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新疆地方实际上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疆先后经历了杨增新、金树仁和盛世才三代"新疆王"的统治.盛世才最初只是新疆督办公署的一个中校参谋,他在三年内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为"新疆王",这其中与斯大林及其领导下的前苏联政府的支持密切相关.主政新疆后,盛世才长期执行亲苏联共政策,他个人还一度秘密加入苏联共产党.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蒋介石的极力拉拢下,盛世才抛弃斯大林,投入了蒋介石的怀抱,转而实施亲蒋反苏政策.1944年,苏联战胜,盛世才一度又想亲苏反蒋,斯大林恨其反复无常,不予理睬,后被蒋介石革去新疆本兼各职,转任农林部长,成为蒋介石的笼中鸟.盛世才的经历让人联想起了历史上的"吕布",他们那"三姓家奴"的多变性情是何曾的相似.  相似文献   

4.
1945年,斯大林通过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对华政策。他选择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结盟,以实现苏联在华的一系列现实利益。1949年初,以米高扬秘密访华为标志,斯大林将对华关系的主要对象由国民政府转向中共,开启了同中共结盟的进程。二战后初期,苏联与中共在中国东北层面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性关系,是斯大林1949年初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的基础与起点,使他更愿将中共视为苏联在华利益的新支点与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新疆军阀盛世才从1933年4月到1944年8月统治新疆达11年零5个月之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疆王”。出于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他长期执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共、苏联有过一段密切交往。他还曾向中共提出入党的要求,后又密赴莫斯科,说服斯大林同意他加入苏联共产党。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蒋介石的极力拉拢下,盛世才抛弃大人林,投入蒋介石的怀抱,转而实施亲蒋反苏政策。1944年盛世才一度又想亲苏反蒋,斯大林恨其反复无常,不予理踩。后盛世才被革去新疆本兼各职,转任农林部长,成为蒋介石的笼中鸟,新疆则名副其实成为中国一个省区  相似文献   

6.
1945年2月11日,在克里米亚南端小城雅尔塔的列瓦基宫,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协定》(即雅尔塔协定)上签了字。此前,斯大林拒绝了邱吉尔请蒋介石参加会议的建议。但这个协定中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的条件,涉及到了中国,其内容主要是:外蒙古现状(后称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保持;大连应列为国际港,苏联在该海港内之特别权益将予保障,苏联并得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中长铁路将由中苏合组之机构共同经营。“雅尔塔协定”中还写道:三国确认,上述外蒙古、旅大…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毛泽东领导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进攻,打得国民党军狼狈不堪。毛泽东断定蒋介石的失败已成定局,中国革命的胜利已为期不远。为新中国作准备,也为取得苏联的支持,毛泽东在1947年初至1949年初先后多次提出出访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但均遭到斯大林的婉拒。直到建国后的1949年12月底,毛泽东的愿望才得以实现。斯大林为什么要一再推迟、回绝毛泽东的出访要求呢?本文将为读者揭示斯大林多次拒绝毛泽东要求的不为人知的真正内幕。  相似文献   

8.
李芳 《湘潮》2011,(4):38-41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中共派遣到国民革命军中的各级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分别转入地下斗争或派赴苏联学习。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党代表的罗汉被派赴苏联学习。留苏期间,他不同程度地卷入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联共(布)党内派别斗争漩涡之中,回国后脱离了党组织,先后成为陈独秀“托派”组织一员和党外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9.
1945年2月11日,在克里米亚南端小城雅尔塔的列瓦基宫,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协定》(即雅尔塔协定)上签了字。此前,斯大林拒绝了邱吉尔请蒋介石参加会议的建议。但这个协定中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的条件,涉及到了中国,其内容主要是:外蒙古现状(后称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保持;大连应列为国际港,苏联在该海港内之特别权益将予保障,苏联并得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中长铁路将由中苏合组之机构共同经营。“雅尔塔协定”中还写道:三国确认,上述外蒙古、旅大…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如中方不签约,苏联就不好出兵." 1945年2月下旬的一天,蒋介石在他的重庆公馆里踱来踱去,正为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连连失利而心情烦躁.恰在这时,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发来一道密电更使他惊得目瞪口呆.密电说:"本月上旬,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的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对外公布是专门讨论欧洲战事,实际上是针对亚洲对日作战的事进行磋商,并订有极不利于中国的机密条约.美、英两国为了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在斯大林的强硬态度下妥协屈服,其要点为:一、承认外蒙独立;二、大连开为国际商港,苏联有优惠权利;三、苏联租赁旅顺为海军基地;四、中东、南满铁路由中苏共管."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在战败德国3个月后,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诺言”,对日宣战。然而,它履行其诺言的过程却步履维艰。1945年2月在苏美英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作出了在德国投降3个月后参加远东对日作战的承诺。雅尔塔会议后,在关于苏联参战的具体时间问题上,苏联领导人多次表示过,对日作战的时间要由中苏谈判何时能够圆满结束来确定。5月,斯大林对来苏访问的美国特使霍普金斯说,参战的具体时间将视雅尔塔秘密协定的执行情况而定,而雅尔塔秘密协定的有关条款则须经蒋介石同意。“假使蒋接受他的政治要求,那末红军…  相似文献   

12.
李伟研究员认为否定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是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这样的论断过于简单化。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根本原因是不能突破旧经济政治体制的束缚,最终导致发展迟缓、国力下降、矛盾激化。还有,曾昭禹先生也认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所昭示的方向和原则是永存的,如果彻底否定斯大林,必然是连马克思也一起否定掉。这一结论也太极端。只有分清斯大林、“斯大林模式”、苏联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几者的区别与联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那个年代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设想的局限性,才能完整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然而近年来却遭到极少数人的质疑,其中"蒋介石‘放水’说"最具代表性。有一位海外女作者甚至推断:"蒋介石放走红军还有一个更秘密的纯私人动机:他要斯大林释放在苏联做人质九年的儿子经国。"事实上,这一观点根本不能成立。第五次"围剿"后期,蒋介石为了避免在进攻中央苏区核心区域时损失过大,故运用"驱其离巢"之策略,在西面留出缺口,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新闻网站7月30日报道,俄罗斯最近对历史教科书进行调整,名为《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的教师手册即将发到各中小学。该书对涉及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等重大问题的评价产生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中国大革命,至1927年7月惨遭失败,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共产国际妥协退让“策略”以及斯大林的“老毛病”不无关系。斯大林过于看重国民党的力量,先是看重蒋介石的势力,后是看重汪精卫的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的1927年5月18日至对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举行第八次全会,其中一项重要议题是研究中国革命问题。5月24日斯大林在讲话中,强调武汉政府是革命中心,必须通过武汉政府开展农民运动,必须支持武汉政府。恰在此时,湖南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样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中国委员会立…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苑》2014,(3):16-16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虽然当上苏共中央总书记,但他的地位还不巩固。为此,他采取了两大举世震惊的行动:首先,1956年2月,他在苏共二十大上大反斯大林,借以动摇斯大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树立自己的权威。结果事与愿违,却引发了波兰、匈牙利事件,使大批原本拥护苏联的世界和平人士大为不满,这自然影响了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散木 《党史博览》2013,(9):12-16
周恩来率团出席葬礼1953年3月5日晚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郊外昆采沃的别墅中去世,享年74岁。斯大林去世六个小时之后,苏联的广播电台和主要报纸《真理报》公布了该消息。此后,苏联方面宣布全国默哀八天,停止工作,并定于3月9日安葬斯大林。斯大林的遗体先是被安放在克里姆林宫,然后停灵于工会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的人民群众观主要包括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等方面。斯大林依靠人民群众把苏联建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领导苏联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维护和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斯大林的人民群众观与实践有某些脱节,在他领导下发生的肃反、清洗损害了某些群众的利益,出现的特权和官僚主义等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我们既要反对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又要从斯大林的人民群众观及其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即成为我国研究者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20年来,我国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即苏联解体之后的十年,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存在着两种非常明显的对立态度。一种是对斯大林模式持基本否定的态度,将苏东巨变、苏联解体以及苏联时  相似文献   

20.
记者:苏联解体已经20年了。国内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一种观点说根本原因在苏共的蜕化变质,另一种观点说根本原因在体制,在苏联或斯大林模式。究竟该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