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面对继续"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全面紧张局面,中共中央决心纠正失误,调整政策。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中央确定的全面调整方针,也包括对国内政治关系调整的内容;政治关系调整是为国民经济调整服务并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发展进程而跟进、展开的。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  相似文献   

2.
李富春与国民经济调整的起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初李富春开始觉察“大跃进”中的问题,主张冷热结合、全面安排各方面建设,并最早提出整顿建议和六字方针;经过周恩来补充,六字方针正式形成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针对初期调整的徘徊局面,李富春又提出“退够”的主张,为国民经济调整的起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1979年1月三明地委召开常委、副专员会议,要求各级领导要真正把思想转到抓国民经济发展上来,把人力、物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6月三明地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并就纠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严重情况、坚决贯彻新的八字方针、努力完成国民经济计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  相似文献   

4.
经济调整     
《湘潮》1992,(4)
主要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我国60年代初形成了连续3年的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湖南也同样如此,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面对严峻的形势,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月21日至27日,省委召开全省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八字”方针问题,从此开始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一、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农业60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充实和加强农业。调整公社体  相似文献   

5.
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所确定的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是一个积极的方针,它将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持续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国民经济调整的思想首先是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使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没有及时清除“左”的影响,造成了一九七八年  相似文献   

6.
易欣 《新湘评论》2004,(10):60-61
1961年1月。在经历了三年的“大跃进”以后.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调整。为了切实执行这个方针,系统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邓小平领导和组织中央书记处、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派出11个工作组,分别到北京、上海、天津、太原、吉林等地的工矿企业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首都广大职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团结一致,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和中央书记处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在调整工业发展生产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新的一年之初,让我们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夺取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将扩大内需由工作方针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凸现扩大内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调整经济结构需  相似文献   

9.
曾珺 《党史博览》2022,(7):45-47
<正>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批准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之后,邓小平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上。解决问题,首先要掌握全国工业生产情况。5月3日至6日,国家经委邀集各中央局经委主任和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江苏等11个省市主管工业的党委书记在北京召开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新八字方针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也是实现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转变、走有中国特色道路迈开的第一步。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为摆脱经济困难而提出来的。这个方针的形成又和端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探索现代化建设的新路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克服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这不仅在当时为恢复国民经济和搞好综合平衡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起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国民经济方面的严重困难,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起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对国民经济调整起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陈煦  苏峰 《北京党史》2008,(4):19-23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民经济再次出现违背客观实际、急于求成的冒进倾向。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及时发现这种倾向,推动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这次调整不仅较好地解决了1978年出现的“洋冒进”,而且初步克服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及以前经济建设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文良 《前线》2011,(9):23-26
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跃进造成的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和农村工作出现的问题已大量显现,在1960年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及随后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指出要恢复党的实事求是传统,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初,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通过贯彻这一方针,不仅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而且还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在第一线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刘少奇无论在对形势的估计上,还是在“八字方针”的制定及贯彻实施上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在领导国民经济调整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现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天灾,还是人祸?刘少奇作出了“三七开”这样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判断50年代后期,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在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相继作出了一系列关于调整科技、教育、文化和解决1958年以来历次政治运动造成的历史问题的政策与决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共山东省委在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之时,也对全省的社会政治关系进行了调整。我当时是省委监察委员会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参与组织开展了历时两年多的全省甄别工作。尽管事情已过去几十年,至今仍记忆犹新。一1961年1月,党中央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央为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国民经济的调整起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司警涛 《世纪桥》2011,(4):28-33
由于“大跃进”及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导致中国国民经济遇到很大困难,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自然成为这次调整的重点之一。黑龙江省人民在省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整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