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去,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带有较多的“人治”因素。因为这种管理是以直接控制为主的,这种控制的法律性因素比较薄弱,它基本上是诉诸于单一的指令性的行政控制手段。对于行政手段的作用我们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应当承认,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条件下,行政手段的确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曾出现过几次经济过热,由于基建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猛涨,引发通货膨胀,同时造成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于是政府不得不进行治理整顿,并运用了一系列行政手段。如由国务院派工作组下到各省市,命令一些工程立即下马。这种行政命令的手段见效比较快,对于尽快制止经济过热现象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所以,行政手段也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试论宏观调控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林 《政法学刊》2001,18(2):22-26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法是国家依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法律,宏观调控必须贯彻计划指导、平衡优化、适度调控、效益公平等原则,宏观调控的调整方法应采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三种手段相结合的调整方法,并必须统一于法治之中。  相似文献   

3.
论分权、法治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际春  肖竹 《中国法学》2006,(4):158-168
对“宏观调控”概念的界定,决定了宏观调控法制建构的差异。宏观调控应当遵循“分权”和“法治”的基本原则。中央政府宏观调控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和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调控权的合理划分,是有效分权的基本条件。宏观调控必须法治化,但是通过具体立法“固定规则”是不可行的,关键是对宏观调控主体适当赋权,由其根据形势和调控目标“相机抉择”或自由裁量,并将其纳入问责体系,凡宏观调控决策或行为超出合理专业判断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人就应在民主和法治的框架内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于法治涵义的解释基本上是引进西方的,首先是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的两重含义,即“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①,接着是近现代如罗尔斯、富勒等人对法治含义和法治要求的具体展开,认为现代法治(ruleoflaw)意味着反映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和利益并经过其同意而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在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调整中具有绝对和至上的权威,并要求法律具有形式上的某些特征:比如普遍、明确的规范,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它还要求法律能够得到社会成员普…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够雄厚,科学技术不够发达。走法治之路面临着立法、执法、守法的三重压力,法律的价值难于真正实现,推行法治的条件还不成熟。一方面,中国的传统道德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旧的道德体系已经瓦解,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善,以致出现了人们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调整作用弱化的局面。本文对德治与法治的整合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环境状况日趋恶化,一方面使立法空白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环境法体系中的一些内容因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而亟待修改.本文从"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两个方面来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一些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7.
沈刚毅 《现代法学》2000,22(6):139-141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增长 ,有赖于科学合理且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加以保障。考察我国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十分薄弱。因此 ,加强我国的宏观调控法制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我国宏观调控法制建设的现状、成因 ,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实现保障与必然路径。目前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曹雪 《法制与经济》2010,(11):84-84
当今世界环境状况日趋恶化,一方面使立法空白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环境法体系中的一些内容因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而亟待修改。本文从“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两个方面来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一些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阐释了和谐社会与法治两者的内涵,探索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法治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建议,以期对社会主义和谐的构建和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宋玥 《行政与法》2006,(5):9-10
法治作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的调节器,它以公平公正为价值标准,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是法制建设的前提基础,和谐社会应是法制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想、信念的观念,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法治理念的树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从对基本原则的法理分析出发,提出宏观调控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即国民经济安全原则为根 本、共同发展原则为中心、国家经济安全原则为保障的基本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4.
雷桂军 《法制与社会》2013,(28):216-217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南l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社会管理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变化,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是现今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从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的关系角度来加以研究,从而为形成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良性互动局面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兰 《河北法学》2006,24(9):158-160
依法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所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改善政府的运作模式至为关键.最佳途径是着力建设法治政府.一个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法治政府应当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而建设法治政府则要求执政者不仅要树立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更要改变政府运作模式,将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政行为严格置于法律约束之下.其中政府信息公开化、行政行为程序化、行政许可制度化和行政责任司法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的新概括和新发展,从根本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加强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从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与内涵的理解着眼,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并在检察实践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三个结合点。  相似文献   

17.
18.
高军 《行政与法》2004,(5):30-32
文章从“良法之治”和“普遍守法”两个方面来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行论述,提出了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一些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法治资源。本文考察并分析了秦朝和法家法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原则、价值取向以及实践效果等,其中一些原则、义理和机制与现代法治有相通之处,可为现代法治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